極北之地傳來令人鼓舞的報告
芬蘭位於歐洲極北之處,它的北部一直伸展到北極圈之內。芬蘭以境內的樹林、湖泊、海岸和離島的風景優美聞名。它也以季節的極端不同為人所知,冬季的黑夜十分悠長,夏季則在午夜仍有陽光。
芬蘭人口共五百萬,其中有超過百分之90在名義上是宣道路德會的教友,而這乃是芬蘭的國教。但是隨著生活水準日高,人們對屬靈事物的興趣以一般而言均大為消退。可是,現今在這個國家裡有另一種不同的屬靈增長正在發生。結果是現今在芬蘭有超過15,000名耶和華見證人,平均每320個居民便有一位是見證人。借用以賽亞先知的話,現時芬蘭的耶和華見證人需要再次『擴張帳幕之地,張大居所的幔子。』——以賽亞書54:2。
「他們真的又要再次興建嗎?」芬蘭伯特利總部有些較年長的成員在獲悉分社再次計劃擴展設備時作出這樣的反應。但是,雖然在建築期間有種種不便,他們卻很高興參加1984年5月5日為分社新翼所舉行的呈獻禮,當時耶和華見證人治理機構的成員韓素爾在場作特別的嘉賓。
早期發出真理之光
「以往瑞典國王曾下令強迫芬蘭人歸信基督教,」分社委員會的統籌者坎幹伯在呈獻禮節目的開場白中說。他所指的是在瑞典統治期間教士對人民操有強大的控制力。「但當時真理並沒有在芬蘭發出光來。」
這「光」直至1909年才發出,當時有些全時的傳道員來到芬蘭分發羅素所著的書。這引起了奧斯特曼,一個商人,和哈特華,一個工程師,的興趣。他們向瑞典分社辦事處購取了更多書籍,並且開始將其譯成芬蘭文出版。《守望台》雜誌在1912年發行芬蘭文的版本。
這兩位弟兄在宣揚好消息方面十分勇敢和機智。有一次哈特華弟兄向一位以前的同學談及他新近獲悉的真理。
「你們有多少人在芬蘭?」
「我們有兩個人,」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但是你若加入我們,便會有三個人了。」
另一次,奧斯特曼弟兄在市場上向行人介紹一本題名為《聖經怎樣論及陰間?》的小冊子,印刷費是兩個芬蘭馬克。他所喊的口號無疑引起了途人的注意:「到陰間的車票——一馬克去,一馬克回來!」
羅素弟兄在1912年探訪芬蘭。1912年10月1日的《守望台》雜誌報導說:「公眾聚會的出席人數遠超過禮堂所能容納的1,000人,有許多人要站著聆聽;有些人由於無法入場而幾乎流淚。」雖然工作剛開始不久,報告說,「看來有極優良的進展。派書者的數目以及他們之能夠自給自足表明人們的興趣有多大。」
後來布洛克林總部其他人員所作的探訪,包括第二任社長盧述福的探訪,對芬蘭的弟兄有極大的強化作用。事實上,當諾爾弟兄和韓素爾弟兄在1945年首次探訪芬蘭時,見證人的數目已達到1,800人。
今日耶和華見證人在芬蘭享有完全的崇拜自由,而且正盡量加以運用。去年夏天在全國各地總共有15,263人參加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達到了前所未見的新高峰。有超過900人參加全時的傳道工作而成為先驅、特別先驅或在分社總部伯特利之家服務。
分社的發展
芬蘭第一間分社建築物在1933年於首都赫爾辛基落成。這間建築物包括工廠和伯特利之家,而分社的地點亦很適合工作的目的。但經過多年之後,這間分社已不敷應用。因此1957年社方在距離赫爾辛基約17公里(10英里)的范達市購置了一塊土地供興建新分社之用。
分社在1962年1月遷往新址。當時人人都以為這間分社已足供照料芬蘭的傳道工作之用。可是情形卻並非如此。自那時以來分社增添了新的膳堂、宿舍、辦公室、裝釘部,事實上所有的設備均經過擴展才足以應付芬蘭在傳道員和伯特利之家成員數目方面的增加。
芬蘭的伯特利地點十分理想,交通既方便,又享有郊區的寧靜氣氛。它位於一個小山之上,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作為院子。甚至當地政府亦承認分社的物業對社區說來是一項資產,因此市政府對見證人十分優待。例如有一個時候市政府原本計劃設一條公路穿過我們的物業,但後來經分社提出請求之後,市政府同意更改計劃。雖然該地區被定為公園地帶,我們卻獲准擴充分社的設備。我們自然很感激當局對我們的特別優待。
這次擴展包括建築一個新翼,面積共3,400平方米(36,500平方英尺)。新翼在地窖的階層設有一個停車場和儲物室。在地上階層則設有機械工場、家具工場和車房。在二樓有裝釘部以及寬敞的更衣室和若干消遣設備。建築物在設計方面與原有的部分相配——以紅磚建成,襯以淺色的木梁。
志願人員接受挑戰
社方宣布建築計劃之後,許多見證人自告奮勇前來服務。社方邀請了其中四十五人參加工作約一年之久。這項深具挑戰性的計劃由誰負責督導呢?志願人員之一是一位作先驅的工程師,他在以往曾經營一間建築公司。挖掘地窖的工作由一位擁有一間掘土公司的弟兄擔任。另一位弟兄是個爆炸工程專家,他負責爆除大石。另一位弟兄則接受了一項為期兩月的課程,學習操作巨大的起重機,因此社方毋須雇請外人擔任這件工作。
由於弟兄所表現的甘心樂意的精神,計劃完成時所花的費用只及外界承建商索價的三分之一。但是工作的質素如何呢?一位督察巡視過完成的建築物之後說,「即使你花很多錢僱用外界的承建商亦無法獲得如此品質優良的工程。」對於弟兄們所作的衷心服務,這是個多麼有力的見證!
前頭的工作
「可是,對耶和華來說,重要的並非建築物或建築材料,」韓素爾弟兄在呈獻演講中說。「重要的乃是建築物被撥作什麼用途。」他提及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所建的聖殿。這間聖殿無疑是直至當時,或者直至現在,世上最華美的建築物。可是,當以色列人沒有在耶和華的殿裡對他作純真的崇拜時,耶和華便捨棄了這間聖殿。
因此,新的建築物被呈獻作推廣芬蘭的王國事務之用。耶和華的確大大祝福這個國家的傳道工作。在1984服務年度,芬蘭總共印製了12萬7,625本精裝書和12萬8,083本小冊。社方總共出版了超過56萬2,531本芬蘭文的《導至永生的真理》。這足以使每兩個芬蘭家庭便有一本!此外,每個月分社也印製超過35萬本《儆醒!》和《守望台》雜誌。
這一切對芬蘭的伯特利之家(現在擁有73位成員)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但這並不是新事。兩年前,伯特利之家接受挑戰從活版印刷改為膠印。全國各地的弟兄捐出足夠的經費,伯特利的弟兄則很努力學會新的技術。結果令人十分欣慰。芬蘭分社的工廠能夠印製多色的雜誌和書籍。
為了應付前頭的工作,社方正計劃作更大的擴展,現在已開始興建一間寬敞的新王國聚會所供伯特利之家使用。在此之後,分社會增建28間新臥室以及一個新的廚房和膳堂以容納伯特利之家額外的成員。耶和華在以往賜給我們完成類似工程所需的資源和力量,因此芬蘭的見證人充滿信心地期望未來獲得更大的祝福。他們與出席呈獻典禮的一位見證人有同感,這位見證人說:「在現今這個時候,能夠作耶和華見證人實在是莫大的光榮!」
[第22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挪威
瑞典
芬蘭
赫爾辛基
范達
俄國
北極圈
[第23頁的圖片]
盧述福(帽子放在腳前)在1913年與一大群芬蘭弟兄會面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罷,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以賽亞書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