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1 1/8 18-19頁
  • 認識貘這種動物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認識貘這種動物
  • 警醒!199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生存受到威脅
  • 西半球的「叢林之王」
    警醒!2010年
  • 行蹤飄忽的林中巨豹
    警醒!1991年
  • 亞馬遜森林風光
    警醒!1978
  • 玻利維亞「失落的世界」
    警醒!200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1年
《警》91 1/8 18-19頁

認識貘這種動物

《儆醒!》雜誌駐巴西通訊員報導

你很可能從未見過貘,因為這種性情溫和的動物只出現於中、南美洲和亞洲南部的僻遠地區中。貘的大小與驢子差不多,但由於四肢相當短,看起來倒像隻豬。幼貘曾被一位動物學家形容為好像一個「束著帶子的有腿西瓜」。

貘的身長可達6呎至8呎,高度從21/2呎至3呎以上,體重從500磅至650磅不等。貘的身軀碩大,頸粗尾短,眼睛細小而視力不佳。牠的吻部延伸成好像一根活動的長鼻,在覓食時可以大派用場。《國際野生動物百科全書》說:「在世上的大動物之中,貘可能是最沒有抵抗力的。」

這種溫馴的動物通常棲身於森林最深處以躲避各種仇敵,例如美洲豹或猛虎等。美洲豹襲擊貘時,據說貘會立刻逃入森林的灌木叢中。美洲豹卻被林中茂密的下層林叢擋住。貘由於皮膚頗厚,通常都受傷不重而很快痊愈。

貘喜歡住在河或湖的附近,大部分時間用來游泳、戲水以及在泥裡打滾。這樣行可使牠們在熱帶驕陽下涼快一點,並且保護牠們免受各種熱帶昆蟲所侵擾。儘管牠們身軀笨重,在必要時卻跑得很快。牠們的壯碩軀體和短頸對環境完全適合,使牠們很易穿過密林。

有三種貘——貝爾德氏貘、巴西貘、山貘——散布在中、南美洲,而馬來貘則以東南亞為家。在歐洲、中國和美國發現的化石證實有一個時期貘曾散布環球各地。

以一般而言,貘並不是群體動物。牠們多數獨居或與配偶同居。除了在動物園之外,很少見到超過三隻貘在一起。甚至在動物園裡,牠們也很少彼此理睬。牠們是素食的動物,只吃低地生長的植物或水生植物。鹽是牠們特別喜愛的東西;牠們往往不惜長途跋涉,只為舔一口鹽。這些以夜間生活為主的動物也許可以活到30年之久。

貘看來在任何季節均可以繁殖。經過大約13個月的妊娠期之後,幼獸單獨地出生。幼貘的毛皮呈紅褐色,全身有黃白色的斑點和條紋,在熱帶森林的矇矓光線下是最佳的保護色。這種顏色多數在幼獸未滿一歲前就消失了;自此之後,馬來貘變成黑色,腰窩左右圍以白色的寬帶,南美貘則呈深灰色或棕色。

生存受到威脅

貘一向被人獵作食物;獵貘多數在夜間——牠最活躍的時候。人有時把鹽撒在地上以吸引牠。貘舔鹽之後前去附近的溪流飲水。為了使牠較易成為目標,獵者將強光射著牠的眼睛,使牠暫時看不見東西。

貘的肉所含脂肪不多,據說用來燒烤很美味。牠那強韌的皮也很有價值,可用來製成鞭子、套索和韁轡。巴西的印第安人有時飼養貘作為寵物。

由於人獵貘為食或作為娛樂,尤其是砍伐貘的森林棲息地,在許多一度有大量貘生活的地方,貘已成為稀罕的動物了。因此,山貘、貝爾德氏貘和馬來貘現時已被列為瀕臨滅絕的動物。

雖然人在野外遇見貘的機會已越來越少,下次你訪遊動物園時,何不留意看看這種有趣的動物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