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巴拿巴
「安慰之子」
大數城的掃羅離開耶路撒冷三年後又回來了,他很渴望見到親愛的弟兄姐妹,四處尋找他們。(加拉太書1:15-19)雖然他已經判若兩人,但很多人還是很難相信一個曾經迫害基督徒的人竟然會成為基督徒。這時,一個勇敢而體恤人的弟兄向他伸出了援手,這個弟兄就是巴拿巴。
耶路撒冷的弟兄姐妹都很怕掃羅,不敢接待他,巴拿巴卻主動伸出援手
聖經說,巴拿巴的本名是約瑟,弟兄們給他取了別名叫巴拿巴,意思是「安慰之子」,因為他總是把握機會去安慰和幫助別人。比如公元33年五旬節後不久,巴拿巴賣了自己的地,把錢捐給需要的弟兄姐妹。大約公元36年的時候,掃羅來到耶路撒冷,大家都很怕他,巴拿巴卻「來幫助他,帶他去見使徒」,把掃羅介紹給他們。兩人就這樣成了朋友。
掃羅在耶路撒冷熱心傳道,有些猶太人憤怒若狂,想除掉他。弟兄們聽說了,趕緊讓他回老家大數城。大約九年後,敘利亞的安提阿有很多人歸信,巴拿巴被派去鼓勵當地的會眾。為什麼派他呢?因為「巴拿巴是個良善的人,充滿神聖力量和信心」。後來歸信的人越來越多,巴拿巴就去大數,找他的朋友掃羅來幫忙。這兩位經驗豐富的弟兄並肩工作、熱心傳道,還組織賑濟活動,把救援物資運送到猶地亞的各群會眾。
巴拿巴和掃羅回到安提阿,又被派去別的地方傳講好消息,此後掃羅就改名為保羅。這段旅程中,他們多次經歷危險。在以哥念,反對他們的猶太人想用石頭打死他們。他們明智地選擇離開,去了路司得。那裡的人一開始把他們當作神明,但從安提阿和以哥念追來的反對者煽動民眾,人們的態度就突然轉變,開始用石頭打保羅。他們以為保羅死了,就把他拖出城外。當地的弟兄姐妹找到保羅的時候,發現他還活著,不但能站起來,還能自己走回城裡。看到保羅沒有大礙,巴拿巴一定鬆了口氣。第二天他們離開了路司得,但不久後,兩人又回來鼓勵弟兄姐妹。他們多麼勇敢啊!
巴拿巴和保羅一起經歷過許多艱辛,也有許多美好的收穫,但後來他們的關係受到了考驗。發生了什麼事呢?計劃下一次傳道旅程的時候,巴拿巴堅持要帶表弟馬可,但保羅不同意,因為上次馬可中途離開了。雙方都不願意讓步,還「激烈地爭執起來」,結果就分道揚鑣了。
巴拿巴會一直生保羅的氣,還是會原諒他呢?在這種情況下,做對的事需要勇氣。發生分歧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懷恨在心,說別人的壞話,甚至跟弟兄姐妹斷絕來往。如果要克服這種傾向,維護跟上帝以及跟弟兄姐妹的關係,勇氣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兩人發生了爭執,但這沒有妨礙他們熱心為耶和華服務。巴拿巴帶著馬可去塞浦路斯,在那裡繼續傳道。保羅則帶著西拉踏上了第二次傳道旅程,在上帝的幫助下取得了很多成果。
巴拿巴和保羅後來和好了嗎?當然!雖然他們各自忙於傳道工作,但還是朋友。保羅寫信提到巴拿巴時總是稱讚他,例如說巴拿巴跟自己一樣親手工作、自食其力,沒有加重弟兄姐妹的負擔。(哥林多前書9:6)保羅也沒有一直生馬可的氣。在另一封信裡,他請弟兄姐妹好好接待「巴拿巴的表弟」馬可。(歌羅西書4:10,11)巴拿巴是名副其實的安慰之子,他繼續傳講好消息,帶給別人安慰。他也肯定給了馬可很好的培訓,下一章我們會看看馬可的故事。
讀讀相關經文:
想一想:
為什麼說巴拿巴是個勇敢的人?
一起挖寶藏
1.根據摩西法典,利未族人在以色列不會分到產業。為什麼巴拿巴擁有土地呢?(民數記18:20;使徒行傳4:36,37;《守》1998/4/15刊20頁4段腳注)
2.為什麼巴拿巴也被稱為「使徒」?(使徒行傳14:14;《洞悉》巴拿巴:3段)
3.巴拿巴和保羅在塞浦路斯遇到一個叫士求·保羅的人。使徒行傳說他是「行省總督」,這個頭銜準確嗎?(使徒行傳13:7,12;《洞悉》塞浦路斯:7段)圖A
Bank of Cyprus Cultural Foundation Collection
圖A:塞浦路斯出土的一枚錢幣,一面是跟保羅和巴拿巴同時代的羅馬皇帝克勞狄的頭像,另一面提到當地的行政長官,稱之為「行省總督」
4.為什麼路司得人要向巴拿巴和保羅獻祭?(《作見證》97頁附欄)
學以致用
巴拿巴待人慷慨,我們可以怎麼向他學習?
雖然第一次傳道旅程起初看來是巴拿巴帶頭的,但後來保羅擔起了更多職責,巴拿巴卻沒有嫉妒。在哪些情況下,我們可以效法他的榜樣?圖B
圖B
你還可以在哪些方面效法巴拿巴的勇氣?
放眼全局
關於耶和華,我從巴拿巴的經歷學到什麼?
這段記載跟上帝對地球和人類的旨意有什麼關係?
耶和華選擇巴拿巴跟耶穌一起統治,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了解更多
巴拿巴和保羅的經歷說明,個性不同的人也可以合作得很好。
弟兄們可以怎麼像巴拿巴和保羅那樣解決分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