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漠視上帝的警告招致災禍守望台1977年 | 12月15日
-
-
玩忽命令而使用這樣的東西。——申命記13:12-17。
因此,當約書亞毀滅耶利哥城時,他起誓說:「有興起重修這耶利哥城的人,當在耶和華面前受咒詛:他立根基的時候必喪長子,安門的時候必喪幼子。」——約書亞記6:26。
約書亞的話是什麼意思呢?他的話的意思顯然不是說「棕樹城」,耶利哥的故址,不許人居住,因為約書亞將耶利哥城的舊址分配給便雅憫支派,後來記載也提及它是個有人居住的地方。(士師記3:13;撒母耳記下10:5)約書亞所強調的是重建一個有牆的「城」。約書亞的話表示他所指的是重建這城而言。這包括城牆在內。立下根基是指城牆的根基。安門並不是指在家中安門而是在城牆安門,沒有牆自然就不能安門。漠視約書亞這個含有預言性的誓言的人要付出他的長子和幼子作為代價。這個誓言可能意味到他喪失『所有兒子』,以致在以色列中無人繼續他的名。
可是,這個強有力的警告在以色列人墮落到犯崇拜偶像大罪之後卻被人漠視。在以色列十支派北方王國的亞哈統治之下,巴力崇拜被介紹到國中。伯特利人希伊勒的所為顯出以色列人墮落到什麼程度。聖經記載說:「亞哈在位的時候,有伯特利人希伊勒重修耶利哥城。立根基的時候,喪了長子亞比蘭,安門的時候,喪了幼子西割,正如耶和華藉嫩的兒子約書亞所說的話。」——列王紀上16:34。
這兩個男孩究竟死於建城所生的意外抑或其他原因,聖經沒有表明。可是,約書亞的宣言卻證明具有預言性。
上帝在他的道中所作的其他宣言也必然會獲得應驗。因此我們應該小心避免上帝稱之為危險的事。藉著仔細考慮聖經,我們可以獲悉上帝將什麼事看為美善和將什麼事看為可憎。我們對他所譴責的事應該與他有同感;我們要訓練自己的內心和良心,以期不致傾向於他警告人勿作的事,且要徹底避免以策安全。我們不應遲疑,反之要立即採取行動擺脫上帝所不悅的事情。耶穌基督對他天父所喜悅和不悅的事深感關懷。(希伯來書1:9)他說:「我常作他所喜悅的事。」(約翰福音8:29)請留意他怎樣立刻拒絕彼得的錯誤勸告,甚至沒有作過片刻的考慮。(馬太福音16:21-23)他證明耶和華的話是真確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3;馬太福音4:4)在伯特利人希伊勒身上所發生的慘劇乃是聖經的許多例證之一,它有力地表明漠視上帝的警告是多麼危險的事。
-
-
「歷史的轉捩點」守望台1977年 | 12月15日
-
-
「歷史的轉捩點」
1914年曾被不少人視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轉捩點,在一方面,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年份。論到這次衝突及其後果,李察·狄恩·伯靈最近在《人類》雜誌上寫道:「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歷史陳蹟之際,我們愈來愈清楚看出這場變亂標明了舊規制的終結,並定出新規制的命運。作為一個歷史的轉捩點,它標明世事集中於由貴族統治的歐洲之上的十九世紀已告結束。早於1918年五月,H.G.威爾斯已察覺該場戰爭不僅改變了歐洲的政治結構,並且更『深深打擊社會及經濟生活的基礎。』他指出甚少有識之士或政治領袖在當時已開始『意識到舊的制度有多少已經死去,而需要重建的又何其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