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文章序言警醒!1987年 | 9月8日
-
-
美國的《民族》週刊說非洲「物產豐饒,是先進國家每日所消耗的農產品的穩定來源。」在近年埃塞俄比亞的饑荒時期中,英國市民震驚地獲知,他們所吃的水果和菜蔬竟是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非洲除了棉花之外還輸出茶葉、咖啡、糖、可可豆、落花生、鮮花、肉類、棕櫚油、木材和其他多種農產品。
-
-
世界進行救援警醒!1987年 | 9月8日
-
-
「僅在一年之內,」《新聞週刊》聲稱,「已有100萬埃塞俄比亞人和50萬蘇丹人死亡。」
-
-
世界進行救援警醒!1987年 | 9月8日
-
-
1984年3月,埃塞俄比亞籲請世界給予45萬噸穀物作緊急救援。這個數字並非誇大,因為實際的需要倍於此數。可是聯合國和屬下的各國卻不予理會。給予援助的穀物不及10萬噸,但同時世界穀物卻有1億9,000萬噸剩餘!使情況更加惡化的是,小量的糧食供應要等幾個月才能運到,當時人民已紛紛餓死了。救濟營裡的死亡數字達到每日100人之多。
後來在1984年10月,英國電視隊為了等候轉機而滯留在埃塞俄比亞。他們利用這段時間探訪救濟營,並且把飢民餓死的情況攝入鏡頭。攝影師阿米恩(Mohammed Amin)說:「我在剪輯這部影片時,實在禁不住哭了起來。」
戲劇化的響應
影片在英國BCC電視台播出,並且在普世425個電視網重播。效果極富於戲劇化。憤怒的群眾要求政府採取行動。流行音樂樂隊利用他們的賺錢業務募捐善款,至今已籌得上億美元!一切宣傳的結果造成了前所未見的世界最大救濟計劃。
一船船的剩餘穀物開始大量運入非洲。歐洲各政府合作空運糧食深入蘇丹。更值得留意的是接力運糧往埃塞俄比亞高原之舉。漢考克(Graham Hancock)在他所著的《埃塞俄比亞:飢餓的挑戰》一書中描述亞的斯亞貝巴布爾機場的情景,說:「裝載著緊急糧食救濟品的俄國、美國、東德、英國和其他國家標誌的飛機在停機坪上絡繹不絕,……令人想到聯合國的崇高原則突然實現了,我彷彿聽見把刀打成犁頭之聲。」
救援雖然來遲了,但世界對非洲需求的響應據說已挽救了300萬人的性命!然而,可悲的是,非洲依然缺少糧食。據近期報導所稱,在埃塞俄比亞、蘇丹和莫桑比克有千百萬人正在捱飢抵餓。你也許納罕:「為什麼非洲不能在糧食方面自給自足呢?」甚至更重要的是,「什麼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法?」
-
-
何以非洲在糧食上不能自給自足?警醒!1987年 | 9月8日
-
-
「我種田,……但沒有雨水,」埃塞俄比亞的農夫伊德里斯解釋說。他撒下的種子都在地裡腐壞了,迫使他離開農村,去救濟營尋求新生活。他補充說:「有一個時期,我曾有四頭牛耕種,在絕糧時賣了兩頭,其他兩頭宰了來吃。……我吃光了自己未來的一切。」——摘自《埃塞俄比亞:飢餓的挑戰》。
不少非洲農民像伊德里斯一樣發覺難於生產足夠的糧食。這個曾經一度自給自足的大洲現時正倚賴大量進口糧食過活。何以會變成這樣?何以有這麼多非洲人要餓著肚子上床?
乾旱
非洲的嚴重乾旱是世界知名的。在撒哈拉沙漠南部邊境的各國尤其易受旱災打擊。自1960年以來,該區的雨量已逐漸減少至《穀類》雜誌所謂「長期的撒哈拉乾旱」的程度。可是,不少農民還可以勉強生存。
在1983-84年的雨季,非洲雖受乾旱打擊,但撒哈拉附近五國的棉花產量還保持紀錄。你現時所穿的棉布衣服也許是用非洲棉所製的。棉花出口雖然換得了可觀的外匯,但卻要付出代價。1984年,撒哈拉附近諸國要輸入177萬噸的穀物。「能種植棉花卻不能種植穀物這件事實與政府及其援助政策有關過於和雨量有關,」廷伯萊克(Lloyd Timberlake)在《非洲的危機》一書中說。
除了棉之外,非洲還輸出茶葉、咖啡、糖、可可豆、落花生、鮮花、肉類、棕櫚油、木材和其他多種農產品。美國的《民族》週刊說:「非洲物產豐饒,並且是先進國家每日所消耗的農產品的穩定來源。」在近年的饑荒時期中,英國市民震驚地獲知,他們所吃的水果菜蔬竟是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顯然,僅是乾旱並不足以成為非洲無法自給自足的理由。
-
-
何以非洲在糧食上不能自給自足?警醒!1987年 | 9月8日
-
-
漠視自耕的農民
許多農民像較早時候所引述的埃塞俄比亞的伊德里斯一樣,需要的是種子和簡單的農具。糧食援助的價值是有限的。正如中國有句格言說:「給人以魚,可養他一日。教人打漁,可養他一生。」以一般而言,非洲農民並沒有獲得幫助在耕種方面成功,雖然有若干非洲國家可算例外。
自殖民地時代以來,非洲的最佳土地一向被用來生產可以輸出賺錢的農作物。此外,當局也發展大規模的耕植計劃以供應糧食給較富裕的城市。因此自耕農往往被迫放棄上好的土地和倚靠貧瘠的土地過活。由於要自謀生計,非洲農民遂不得不過度種植、過度放牧和斬伐太多樹木,以致貧瘠的土地質素更加低落。非洲有巨量的土地現正轉變成沙漠。
-
-
何以非洲在糧食上不能自給自足?警醒!1987年 | 9月8日
-
-
非洲遭受嚴重饑荒的各國同時也飽受內戰之苦並不是巧合。雖然雨量使埃塞俄比亞、蘇丹和莫桑比克等國得以舒一口氣,但內戰卻繼續打擊糧食生產,以致有數百萬人瀕於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