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徒家庭將屬靈的事置於首位守望台1993年 | 9月1日
-
-
基督徒家庭將屬靈的事置於首位
「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得前書3:8。
1.我們人人都可以作什麼選擇?我們所作的選擇可以對我們的前途有什麼影響?
以上的經文對人類最古老的制度——家庭——多麼適用!在經文提及的各事上,父母以身作則是多麼重要!父母的特性,不論是優是劣,通常會在兒女身上顯露出來。可是,家庭的每一分子都有選擇的機會。身為基督徒,我們可以選擇作屬靈的人,也可以選擇作屬肉體的人。我們可以選擇取悅上帝,也可以選擇令他不悅。我們所作的選擇可以造福我們,為我們帶來永生和平安,也可以使我們遭殃而招致永遠的死亡。——創世記4:1,2;羅馬書8:5-8;加拉太書5:19-23。
2.(甲)彼得怎樣表明他對家庭深感關注?(乙)靈性是什麼?(可參閱腳注。)
2 使徒彼得對夫妻提出一些優良的勸告之後,隨即說了彼得前書3:8的一段話。彼得真正關心基督徒家庭的福利。他深知家庭若要精誠團結,相親相愛,成功的要訣便是在靈性上保持堅強。a因此彼得在第7節暗示,如果丈夫不理會他所提出的勸告,那麼,在丈夫與耶和華之間就會有一道屬靈的障礙形成。如果丈夫忽略了妻子的需要,或以不仁的方式對待妻子,他的禱告就可能受到阻礙了。
基督——靈性的完美榜樣
3.保羅怎樣強調基督為丈夫所立的榜樣?
3 家庭的靈性狀況有賴於優良的榜樣。丈夫若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就會在表現各種屬靈特質方面以身作則。丈夫若不是信徒,母親通常會盡力負起這項責任。不論情形是哪一樣,耶穌基督都提供讓人跟從的完美榜樣。他的言行和思想總是富於造就和令人舒暢的。使徒保羅屢次將讀者的注意引到基督所立的仁愛模式之上。例如他說:「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以弗所書5:23,25,29;馬太福音11:28-30;歌羅西書3:19。
4.在靈性方面,耶穌立下什麼榜樣?
4 在靈性方面,以及在憑著愛心、仁慈和憐憫行使首領權方面,耶穌的確立下傑出的榜樣。他表現自我犧牲而非自我放縱的精神。他時刻留意榮耀天父,深深尊重上帝的首領權。他總是跟從天父的指引,因此他能夠說:「我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我怎麼聽見就怎麼審判。我的審判也是公平的;因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做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約翰福音5:30;8:28;哥林多前書11:3。
5.在供應門徒的需要方面,耶穌為丈夫立下什麼榜樣?
5 對丈夫來說,這意味到什麼呢?這意味到他們要在凡事上都跟從基督的榜樣。基督時時刻刻都順服天父。例如,耶和華供應食物給地上的所有生物,耶穌也供應糧食給他的門徒。他並沒有忽略他們的基本物質需要。他曾施行奇跡分別餵飽5000人和4000人,由此證明他十分關心別人,同時具有深切的責任感。(馬可福音6:35-44;8:1-9)今日的情形也一樣,有責任感的家主會關心家人的身體需要。但他們的責任是否至此為止呢?——提摩太前書5:8。
6.(甲)家庭的什麼重大需要必須受到照顧?(乙)丈夫和父親可以怎樣表明他們富於了解?
6 正如耶穌指出,家人還有其他更重大的需要。他們具有靈性上和感情上的需要。(申命記8:3;馬太福音4:4)在家庭裡和會眾裡,我們都與別人互相影響。我們需要有優良的指導去推使我們盡力造就別人。在這方面,丈夫和父親擔任一個重要角色;他們若是長老或服事僕人,責任就更重大。為了幫助兒女,單親也需要具有同樣的特質。父母不但必須明白家人所說的話,同時也要洞察言外之意。這樣行需要父母具有辨識力,並且付出時間和耐心。由於這緣故,彼得指出丈夫應當體貼入微,按知識與妻子同住。——提摩太前書3:4,5,12;彼得前書3:7。
要小心避免的危險
7,8.(甲)一個家庭若想避免在靈性上觸礁,就必須怎樣行?(乙)除了在基督徒的賽程上有個良好的開始之外,我們還需要怎樣行?(馬太福音24:13)
7 留意家人的靈性健康為什麼如此重要呢?為了舉例說明,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問題:一個領航員若指引一艘船駛過一處多淺灘的水域,為什麼仔細留意航海地圖是至為重要的事呢?1992年8月,領航員指引觀光客船「伊莉莎白王后二號」穿過一個有許多險惡沙洲和岩石的地區;在這個地區,導航錯誤是司空見慣的事。當地一位居民評論說:「這個地區曾斷送了許多人的事業。」「伊莉莎白王后二號」撞著了水底的一個暗礁。這個錯誤代價高昂。船身的三分之一受到損壞;在修理期間,這艘船有好幾個星期不能載客。
8 同樣,家庭的「領航員」若不仔細審視航海地圖——上帝的話語——他的家人就可以很容易在靈性上遭受損害。對長老或服事僕人來說,結果可能是在會眾裡失去若干特權,或者使家人遭受嚴重的損害。因此,每個基督徒都應當小心,千萬不要在靈性上被自滿之心所騙倒,以為可以信賴以前的良好研讀習慣和熱心。在基督徒的賽程上,僅是在開始時跑得好並不足夠;我們必須將全程跑完才行。——哥林多前書9:24-27;提摩太前書1:19。
9.(甲)個人的研讀有多重要?(乙)我們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些什麼有關的問題?
9 為了避免屬靈的淺灘、岩石和沙洲,我們必須經常研讀上帝的話語,以求熟悉「航海地圖」的最新資料。我們曾作過基本的研讀而得以認識真理,但我們卻不能僅是倚賴這種初步的研究。我們的屬靈力量有賴於我們在研讀和外勤服務方面保持經常和平衡。例如,當我們帶著這期最新近的雜誌出席會眾的《守望台》研究班時,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或者我們整家人,有真正研讀過這篇文章,查閱其中的經文和沉思經文的意義嗎?抑或我們僅是把答案劃下來就算了?或者我們參加聚會前甚至沒有將課文看過?』若有需要,忠實地回答這些問題也許會促使我們檢討一下自己的情形,從而引發改良的願望。——希伯來書5:12-14。
10.為什麼自我檢討十分重要?
10 為什麼作一番自我檢討十分重要呢?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受撒但的精神所支配的世界裡;這個世界正以許多奸狡的方式試圖破壞我們對上帝和對他的應許的信心。這個世界想使我們變成這麼忙碌,以致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靈性需要。因此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的家庭靈性壯健嗎?身為父母,我的靈性壯健到應有的程度嗎?以一個家庭而言,我們正努力培養那發動我們頭腦的屬靈力量,好幫助我們作出一些基於公義和忠貞的決定嗎?』——以弗所書4:23,24。
11.為什麼基督徒的聚會對靈性大有造益?請舉例說明。
11 我們的靈性應當受到我們參加的每個聚會所強化。我們花了許多小時在仇視我們的撒但世界裡掙扎謀生之後,在王國聚會所或會眾書籍研究班裡的寶貴時光有助於我們恢復精神。例如,研讀《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這本書多麼令人舒暢!這項研讀幫助我們對耶穌的一生和服事職務獲得更清晰的了解。我們仔細查閱書中所引的經文,作個人的研究,從而能夠從耶穌所立的榜樣獲益良多。——希伯來書12:1-3;彼得前書2:21。
12.傳道工作可以怎樣測驗我們的靈性?
12 我們的靈性健康究竟如何,一個測驗的好方法是看看我們的服事職務。若要不顧公眾人士的冷淡或反對,繼續堅忍不拔地向人作正式和非正式的見證,我們必須受到正當的動機——對上帝和鄰人的愛——所推動。當然,沒有人喜歡受人峻拒,而這正是我們在傳道工作上可能遇到的情形。但是我們應當記住,受到峻拒的其實是好消息而不是我們個人。耶穌說:「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但他們因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的事,因為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約翰福音15:18-21。
行動比言語更響亮
13.家庭的一分子可以怎樣使整個家庭的靈性受到侵蝕?
13 假如在一個家庭裡,只有一個家庭成員不關心家居的整潔,那會有怎樣的情形發生呢?在下雨的日子,除了善忘的分子之外,人人都留意不將腳下的泥漿帶進屋內。到處的泥腳印足以證明當事人粗心大意,為別人帶來額外的麻煩。同樣的道理對靈性也適用。僅是一個自私或粗心大意的分子便能夠使整家人的名譽受損。家裡的所有分子——而非僅是父母——都應當盡力表現基督的心志。大家齊心一意地為贏得永生而努力是一件多麼可喜的事!這樣,整個家庭的思想傾向都是屬靈的(而非自以為義)。在這樣的家庭裡很少會見到靈性疏忽的跡象。——傳道書7:16;彼得前書4:1,2。
14.撒但使我們受到什麼物質引誘?
14 我們人人都有若干基本的物質需要;我們必須每天滿足這些需要才能活下去。(馬太福音6:11,30-32)但是,時常我們所關心的其實是我們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我們需要的東西。例如,撒但的制度向我們提出種種色色、五花八門的新玩意和新發明。如果我們總是要有最新、最流行的東西,我們就永不會滿足了,因為最新的產品不久就會變得過時,而市面又會有其他最新、最流行的出品面世。商業世界設立了一個永不會停下來的旋轉木馬。它引誘我們不斷設法賺更多錢去滿足越來越多的慾望。這可以導致「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或「愚昧、危險的野心」。這可以導致一種不平衡的生活,當事人用在屬靈活動上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提摩太前書6:9,10;《耶路撒冷聖經》。
15.從什麼方面說來,一家之主所立的榜樣十分重要?
15 在這方面,基督徒家庭的家主所立的榜樣再次十分重要。他若對世俗和屬靈的責任懷有平衡的態度,這應當對家人有感化作用。如果父親提出很動聽的口頭教訓,但卻未能言行一致,就無疑對家人很有害了。兒女能夠很快就看穿這種「能說不能行」的偽善態度。同樣,長老或服事僕人若鼓勵別人參加逐戶傳道,自己卻很少跟家人一起從事這種活動,不久就會在家庭和會眾裡都失去別人的信任了。——哥林多前書15:58;可參閱馬太福音23:3。
16.我們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些什麼問題?
16 因此,我們檢討一下自己的生活無疑是有益的。我們是否專注於追求世俗成功,以致犧牲了靈性上的進步?我們在世界裡步步高升,在會眾裡卻每況愈下嗎?要記住保羅的勸告:「『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提摩太前書3:1)在會眾裡的責任感比在世俗工作上的晉升更能夠顯示我們的靈性健康。我們必須小心保持平衡,千萬不要讓雇主控制我們,以致看來我們彷彿獻了身給雇主而不是獻了身給耶和華。——馬太福音6:24。
有意義的溝通可以促進靈性
17.什麼有助於在家庭裡養成真正的愛心?
17 今日有千百萬的家庭差不多變成了旅舍一樣。怎會這樣呢?家庭分子只是在家裡睡覺和吃飯,然後便匆匆離去。他們很少大家一起坐下來吃一頓飯。家庭的親密感已不復存在。結果如何?家人彼此之間缺乏溝通,不再作有意義的交談。這種情形可以導致家人之間的冷漠,也許彼此不再真正關懷。我們若彼此相愛,就必然會撥出時間交談和聆聽。我們會互相鼓勵和幫助。靈性的這個層面牽涉到在夫妻之間以及在父母和兒女之間作有意義的溝通。b我們會彼此傾心吐意,將自己的喜樂和經驗與別人分享,難題則彼此分擔;可是,這樣行要花相當時間,而且我們要表現機巧才行。——哥林多前書13:4-8;雅各書1:19。
18.(甲)什麼時常是溝通的重大阻礙?(乙)有意義的關係建立於什麼之上?
18 保持良好的溝通是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這意味到要撥出時間彼此交談和聆聽。在這方面,最大的障礙之一便是消耗人大量時間、但在許多家庭裡都居於重要地位的東西——電視機。這提出一項挑戰——電視控制你嗎?抑或受你所控制?人需要有堅強的決心才能控制電視——包括有足夠的意志力去將電視機關掉。但是,既然我們同是一家人,而且是屬靈的弟兄姊妹,這樣行可以為我們打開機會,使我們彼此適應協調。我們需要有良好的溝通才能保持有意義的關係;我們需要彼此了解,讓別人知道我們的需要和喜樂,告訴別人我們多麼賞識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仁慈的事。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談話表明我們並沒有把別人視作當然。——箴言31:28,29。
19,20.我們若關心所有家人,就必然會怎樣行?
19 因此,我們若在家庭的層面上彼此關懷、相親相愛——包括關心不信的家人在內——這無疑會對於培養和保持我們的靈性大有幫助。這樣,我們便會在家庭方面聽從彼得的勸告:「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彼得前書3:8,9。
20 我們若努力保持自己的靈性健康,現在就可以享有耶和華的祝福;這也能夠幫助我們在將來承受他的祝福,在地上的樂園裡獲得永生的恩賜。為了在靈性上彼此幫助,還有些事是一家人可以做的。下一篇文章會討論一家人一同做事的好處。——路加福音23:43;啟示錄21:1-4。
[腳注]
a 靈性的定義是:「對宗教價值的敏感或緊守;屬靈的性質或情況。」(《韋氏第九新大學辭典》)屬靈的人與屬肉體而表現獸性的人剛相反。——哥林多前書2:13-16;加拉太書5:16,25;雅各書3:14,15;猶大書19。
b 關於家人彼此之間的溝通,《守望台》1991年10月1日刊20-2頁載有進一步的提議。
-
-
基督徒家庭一起做事守望台1993年 | 9月1日
-
-
基督徒家庭一起做事
「弟兄們,我……勸你們……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1:10。
1.關於團結,許多家庭裡的情形怎樣?
你的家庭是個團結的群體嗎?抑或家裡看來人人都只顧自己?你們一起做事嗎?抑或你們很少同時在一個地方?「家庭」這個字詞本身便暗示一戶團結一致的人家。a然而,不是所有家庭都是團結一致的。一位英國講師甚至聲稱:「家庭非但不是良好社會的基礎,……反而是我們所有不滿的來源。」這正是你的家庭的情形嗎?若然,這是無可避免的嗎?
2.證據顯示什麼聖經人物來自優良的家庭?
2 一個家庭團結抑或不團結,通常有賴於家人獲得怎樣的指導,不論指導來自雙親還是單親。在聖經時代,一起從事崇拜的團結家庭享有耶和華的祝福。古代以色列國的情形便是這樣;例如耶弗他的女兒、參孫和撒母耳,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明他們來自敬虔的家庭。(士師記11:30-40;13:2-25;撒母耳記上1:21-23;2:18-21)在基督教的早期,提摩太曾忠心地與保羅結伴從事海外傳道旅行;他自幼便從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妮基受到教導而熟悉希伯來文聖經。他後來成為一個多麼傑出的門徒和海外傳道員!——使徒行傳16:1,2;提摩太後書1:5;3:14,15;也可參閱使徒行傳21:8,9。
為什麼要一起做事?
3,4.(甲)一個團結的家庭應當具有什麼特色?(乙)一個家怎樣不僅是一幢房子而已?
3 為什麼整家人一起做事大有益處呢?因為這樣行能夠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尊重。我們不會彼此疏遠;相反,我們會保持親密,互相扶持。《家庭關係》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說:「『穩固的家庭』具有若干明確具體的特色,現在我們已能相當清楚地看出這些特色是什麼。這些特色包括對彼此的承擔和賞識、親密的關係、良好的溝通、解決難題的能力,以及具有堅強的靈性。」
4 家庭裡若有這些特色,家就不致變成好像加油站一樣,只是一個讓各人停下來加添燃料的地方。家不僅是一幢房子而已。反之,家是個令人嚮往的地方,是個深深吸引家人的樂土。它是個瀰漫著溫情、憐恤和了解的庇護所。(箴言4:3,4)它是個大家精誠團結的安樂窩,而非充滿磨擦紛爭的蠍子穴。但這種情形怎樣才能達致呢?
一起作家人研讀
5.我們運用什麼去認識純真的崇拜?
5 對耶和華所作的純真崇拜是藉著運用我們的理智或『推理能力』而學會的。(羅馬書12:1,《新世》)我們的行為不應當受一時的感情所支配,例如受娓娓動聽的佈道演講或口若懸河的電視佈道家所影響。反之,由於我們經常研讀和沉思聖經及「忠信審慎的奴隸」所提供的聖經書刊,我們受到所需的激勵。(馬太福音24:45,《新世》)無論我們面對什麼情勢或遭遇什麼引誘,我們所採取的基督徒行動乃是我們養成了基督的心而帶來的結果。在這方面,耶和華是我們偉大的教育者。——詩篇25:9;以賽亞書54:13;哥林多前書2:16。
6.在家人研讀方面,我們有什麼世界規模的例子?
6 對於強化每個基督徒家庭的靈性,家人聖經研究擔任一個十分重大的角色。你在什麼時候舉行家人研讀?如果只是聽其自然,或僅是臨時決定,家人研讀就很可能變成偶一為之了。若要一起作家人研讀,這種研讀就必須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表而經常舉行。這樣,人人都知道他們要在哪一天和什麼時候出席家人的研讀,整家人一起享受家庭的屬靈交往。分布在世界各地、擁有逾1萬2000成員的伯特利家庭知道他們的家人研讀在星期一晚上舉行。給人深刻印象的是,這些伯特利志願工作者意識到,隨著這天結束,他們都參與同一的研讀。首先在太平洋諸島和新西蘭,然後逐漸在澳大利亞、日本、台灣、香港,接著越過亞洲、非洲、歐洲而最後來到美洲。雖然這些伯特利家庭成員彼此相隔千里,而且說著許多不同的語言,這項家人研讀的安排卻使他們具有一種親密的團結之感。在較小的規模上,你也能夠藉著自己的家人研讀養成同樣的感覺。——彼得前書2:17;5:9。
7.據彼得說,我們對真理的話語應當懷有什麼看法?
7 使徒彼得勸勉我們說:「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彼得前書2:2,3)彼得的這段話引發一個多麼美妙的意象!據《希臘文新約語文題解》說,彼得所用的希臘文動詞厄皮坡提薩特 來自一個意思是「渴望、想望、熱望」的字詞。這個字詞暗示強烈的渴求。你曾留意過一隻幼獸多麼熱切地搜尋母親的乳頭,或一個嬰孩在母親懷裡吃奶時多麼滿足嗎?你應當對真理的話語懷有同樣的熱愛。希臘文學者威廉·巴克萊說:「在誠懇的基督徒看來,研讀上帝的話語不是一件苦事而是一種樂趣,因為他深知自己能夠從這種研讀尋得他內心渴望獲得的滋養。」
8.在主持家人研讀方面,一家之主面對什麼挑戰?
8 家人研讀使一家之主負有重大的責任。他必須留意使研讀對所有人都富於趣味,而且人人都有分參與評論。孩子不應當覺得研讀其實只是為成年人而設的。研讀的素質比所讀資料的多寡更重要。要盡力使聖經活過來。討論聖經記載中在巴勒斯坦發生的事件時,只要是適當,要幫助孩子想像當地的情形是怎樣的。要鼓勵所有家庭分子作點研究工夫,並且將研究所得與大家分享。這樣,孩子們也能夠「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撒母耳記上2:20,21。
一起傳福音
9.傳道工作可以怎樣成為整家人的快樂經驗?
9 耶穌說:「然而,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馬可福音13:10)這段話授予每個誠懇的基督徒一項工作委派——要努力傳福音,把上帝王國統治的好消息與別人分享。整家人一起從事這件工作可以成為一項富於鼓勵和充滿喜樂的經驗。父母會為兒女傳講好消息的能力感到自豪。一對夫婦有三個兒子,年齡從15歲至21歲不等。這對夫婦說,他們習以為常地在每個星期三孩子放學後和每個星期六上午跟他們一起從事公開的傳道工作。父親說:「我們每次都教他們一點東西。我們留意使這些時光成為富於樂趣和鼓勵的經驗。」
10.父母可以怎樣在服事職務上造益兒女?
10 整家人一起從事傳道和教人的工作可以產生非常良好的成果。有時人們對孩子那簡單但卻真摯的傳道方式反應甚至更好。若有需要,父親或母親可以隨時提出協助。父母可以留意對兒女施行循序漸進的訓練,使他們成為「無愧的工人,正確地講解真理的道」。以這種方式一起傳道使父母有機會觀察兒女在服事職務上所表現的態度、效能和禮貌。由於經常一起工作,他們能夠看見兒女的進步,同時提出首尾一貫的訓練和鼓勵,藉此強化兒女的信心。在另一方面,兒女則見到父母在服事職務上立下優良的榜樣。在現今這個充滿暴力的危險時期,彼此關懷的團結家庭一起工作甚至可能在罪行猖獗的地區裡提供若干程度的安全。——提摩太後書2:15,《新譯》;腓立比書3:16。
11.什麼可以很容易消減孩子對真理的熱心?
11 兒童能夠很容易看出成年人的雙重標準。父母若不是真正愛好真理和逐戶傳道工作,就很難期望兒女成為熱心的基督徒。因此,如果身體健康的父母的傳道活動僅限於每週跟兒女研讀聖經,兒女長大之後,父母就可能要為自己的疏忽付出沉重的代價了。——箴言22:6;以弗所書6:4。
12.有些家庭能夠怎樣從耶和華獲得特別的祝福?
12 整家人「一心一意」的一個好處是,也許家人能夠彼此合作,使家裡至少一個分子能夠在會眾裡作全時的先驅傳道員。世界各地有許多家庭都這樣行;作先驅的成員所得的經驗和傳道效能的進步使整家人都得益不淺。——哥林多後書13:11;腓立比書2:1-4。
一起處理難題
13,14.(甲)什麼情勢能夠影響到家庭的和諧?(乙)許多家庭難題可以怎樣獲得預防?
13 在現今這充滿「緊張」和「危險」的艱難日子,我們人人都感受到壓力。(提摩太後書3:1,《修訂標準譯本》;《和合本》)我們在工作地方、在學校裡、在街上,甚至在家裡,都經歷到難題。有些人健康不良或有長期的感情難題;有時這種情形可以在家庭裡導致緊張或誤解。我們可以怎樣處理這種情勢呢?各人自掃門前雪嗎?雖然大家同住在一間屋裡,人人都孤立自己嗎?絕不然。相反,我們需要表達自己的憂慮和向人求助。有什麼地方比一個相親相愛的家庭更適合這樣行呢?——哥林多前書16:14;彼得前書4:8。
14 任何醫生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對家庭難題來說,情形也一樣。開心見誠的討論時常能夠防止難題變成嚴重。即使有嚴重的難題發生,家人若一起考慮一下難題所牽涉到的聖經原則,他們也能夠加以處理或甚至加以解決。藉著聽從保羅在歌羅西書3:12-14所提出的勸告,當事人時常能夠消解磨擦而恢復和好的關係:「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
一起消遣
15,16.(甲)什麼特質應當將基督徒的家庭標明出來?(乙)有些宗教產生了怎樣的人?為什麼?
15 耶和華是一位快樂的上帝,真理則是個快樂的信息——予人希望的信息。不但如此,聖靈的果子之一是喜樂。這種喜樂跟運動員在比賽得勝時的短暫騰歡截然不同。這是一種深刻、持久的滿足感,由於人與耶和華養成親密的關係而充滿人的內心。這種喜樂的基礎乃是屬靈的價值和富於造就的關係。——加拉太書5:22;提摩太前書1:11。
16 因此,身為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我們絕沒有理由要愁眉苦臉、鬱鬱寡歡。有些宗教產生這樣的人,因為他們的信仰強調消極的因素。他們的主張導致一種憂鬱愁悶、毫無喜樂的崇拜;這種情形既不符合聖經,也不平衡合理。這樣的宗教並沒有產生任何積極事奉上帝的快樂家庭。耶穌意識到人有消遣和鬆弛的需要。例如,有一次他邀請門徒「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馬可福音6:30-32;詩篇126:1-3;耶利米書30:18,19。
17,18.基督徒家庭可以用什麼適當的方式紓散身心?
17 家庭也需要有時間作點消遣。一位父親論及自己的兒女說:「我們一起做許多富於樂趣的事——到海灘游泳、上公園打球、在山上野餐。我們不時舉行一個『先驅日』,大家一起用整天傳道;然後我們吃一頓特別豐富的飯作為慶祝,也許甚至互送禮物。」
18 值得父母考慮的其他提議包括:整家人上動物園、去遊樂場、參觀博物院,以及其他引人入勝的地方。到樹林遠足、觀鳥和園藝都是一家人可以一同參加的有趣活動。父母也可以鼓勵兒女學習彈奏一種樂器,或培養一些實用的嗜好。保持平衡的父母無疑會撥出時間與兒女一同玩樂。家庭若一起玩樂,保持團結的可能性就較高!
19.現代的什麼趨勢可以對家庭有不利影響?
19 現代的一個傾向是,年輕人喜歡在消遣時跟家人分開而有自己的活動。雖然年輕人有自己的嗜好或個人最喜歡的消遣並不會有什麼害處,可是,讓這樣的興趣使年輕人長期跟家人分開卻不是明智之舉。反之,我們應當將保羅所宣述的原則付諸實行:「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4。
20.家庭可以怎樣使參加大會成為一段歡樂的時光?
20 在大會裡見到整家人坐在一起,實在令人高興!這樣,年紀大一點的兒女時常能夠幫助年紀較小的。這樣的安排也能夠防止青少年成群結隊地坐在會場的後排,對大會的節目毫不留意。家人若一起商量採取什麼路線、在途中參觀什麼地方,以及在什麼地方過夜,甚至往返大會的旅程也能夠帶來很大樂趣。你可以想像,在耶穌的日子整家人一起上耶路撒冷會是一段多麼令人興奮的時光!——路加福音2:41,42。
一起做事的好處
21.(甲)我們可以怎樣努力使婚姻成功?(乙)關於使婚姻恆久,有四個什麼優良的建議?
21 美滿的婚姻和團結的家庭絕不是輕易就可以獲致的,這也不是碰巧造成的結果。有些人看來覺得,較容易的做法是乾脆『認輸』,以離婚收場而從頭開始。可是,在第二次或第三次結婚之後,同一的難題時常再次出現。與基督的教訓一致的處理方法無疑好得多:藉著實踐有關愛心與尊重的聖經原則,努力使婚姻成功。團結的家庭有賴於一種互諒互讓的精神,一種不自私的精神。一位婚姻顧問提出一個令婚姻恆久的簡單方程式。他寫道:「差不多所有美滿婚姻都共有的四個重要因素是:願意聆聽、勇於道歉、在感情上提供首尾一貫的支持,以及懷著愛意觸摸 對方。」這些因素的確有助於使婚姻恆久,因為它們都是基於健全的聖經原則的。——哥林多前書13:1-8;以弗所書5:33;雅各書1:19。
22.家庭團結有些什麼益處?
22 只要我們聽從聖經的勸告,我們就會有建造一個團結家庭的穩固基礎;而團結的家庭乃是一個團結一致、靈性堅強的會眾的基礎。這樣,隨著我們團結一致地對耶和華獻上更多的讚美,我們必然會從他獲得豐盛的祝福。
[腳注]
a 「英文的家庭 (family)一詞來自拉丁文的法米里阿 (familia),原本指一個大戶人家的僕人和奴隸,後來則指這戶人家本身,包括其中的主人、主母、兒女——和全體雇員。」——《起源——現代英語簡明詞源詞典》,艾力克·帕特里奇著。
-
-
基督徒家庭幫助年老的人守望台1993年 | 9月1日
-
-
基督徒家庭幫助年老的人
「我年老的時候,求你不要丟棄我!我力氣衰弱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詩篇71:9。
1.在不同文化的社會裡,老年人受到怎樣的對待?
《華爾街日報》報導:「據調查顯示,在虐待老人的個案中,每七個受害者就有接近六個(86%)是被家人虐待的。」《現代成年人》雜誌說:「虐待老人是到最近才被國內報章揭發出來的[家庭暴力事件]。」不錯,在若干不同文化的社會裡,老年人往往成了受人嚴重虐待和忽視的一群。在我們的日子,許多人的確表現「專顧自己、……忘恩負義、[不忠貞]、無親情」的態度。——提摩太後書3:1-3。
2.根據希伯來文聖經,耶和華對年老的人有什麼看法?
2 可是,古代以色列人卻不能這樣對待年老的人。律法規定:「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上帝。我是耶和華。」箴言這本受感示的智慧之書勸戒我們說:「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摩西律法主張以色列人要對男女長者恭恭敬敬、關懷備至。顯然,耶和華希望年老的人受到尊榮。——利未記19:32;箴言1:8;23:22。
在聖經時代照顧年老的人
3.約瑟怎樣對年老的父親表現關懷之心?
3 我們對老人家的尊重不應僅在口頭上,反之,我們應當把我們的關注化作行動。約瑟對年老的父親表現極大的關懷。他請求雅各從300多公里以外的迦南地前來埃及與他相聚。為了這緣故,約瑟送給雅各「公驢十匹,馱著埃及的美物,母驢十匹,馱著糧食與餅和菜,為他父親路上用」。雅各一抵達歌珊,約瑟便上前「伏在父親的頸項上,哭了許久」。約瑟對父親表現出深厚的感情。在關懷老人家方面,這個榜樣給我們多大的激勵!——創世記45:23;46:5,29。
4.為什麼路得是我們可以效法的好榜樣?
4 在善待老年人方面,路得的優良榜樣也是我們可以效法的。路得本身是外邦人,婆婆拿俄米則是猶太人,但路得甘願離開本族,冒著可能找不到另一個丈夫的風險,緊緊追隨年老寡居的婆婆。拿俄米敦促路得回到自己族人那裡去時,路得說出了後世公認為聖經所載其中一段最優美動人的言詞:「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路得記1:16,17)後來路得也顯出其他的優良特質;她甘心樂意接受叔嫂成親的婚姻安排,下嫁年紀老邁的波阿斯。——路得記第2至4章。
5.在對待人方面,耶穌表現什麼美德?
5 耶穌在對待別人方面也立下類似的榜樣。他為人忍耐、富同情心、宅心仁厚,與他相處令人如沐春風。有一個家境貧困、不能走路達38年之久的男子,耶穌對他表現個人關注,醫好了他的殘障。耶穌體恤寡婦的處境。(路加福音7:11-15;約翰福音5:1-9)甚至在苦刑柱上奄奄一息之際,他仍要確保有人照顧自己的母親——當時她也許50多歲。除了那些反對他的偽善仇敵之外,人人與耶穌相處時都感到自在舒暢。因此,耶穌能夠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9:36;11:28,29;約翰福音19:25-27。
誰配受關注?
6.(甲)誰配受特別的關注?(乙)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一些什麼問題?
6 既然耶和華和他的兒子耶穌基督在對人表現關注方面立下這麼優良的榜樣,獻了身的基督徒效法他們的樣式自是最適當不過的事。在我們中間,有些弟兄姊妹——已踏入晚年的年長弟兄姊妹——許多年來一直辛勤從事主工。有些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或祖父母。我們是否不把他們看在眼裡?我們是否對他們表現屈尊俯就的傲慢態度?抑或我們珍視他們所擁有的廣博經驗和智慧?老年人常有的獨特癖性和小缺點有時也可以對我們的耐心造成考驗。但請問問自己,『我若到了垂老之年,我跟他們會有分別嗎?』
7.什麼事例足以表明我們必須對老年人表現同情之心?
7 有一個來自中東的感人故事,提及一個年輕女孩如何對老年人表現體恤同情之心。祖母在廚房幫忙時無意中摔碎了一隻瓷碟。她覺得自己笨手笨腳,心裡很不舒服,而她的女兒甚至為此感覺更生氣。這個女兒吩咐自己的年幼女兒到當地的商店買一隻打不破的木碟給祖母。女孩帶了兩隻木碟回來。她母親問她:「你為什麼買兩隻碟?」孫女兒猶豫地答道:「一隻給祖母,另一隻是給你老了以後用的。」不錯,在這個世界裡,既然人人都有一天會衰老,我們豈不希望在自己年老時,別人會以仁慈和忍耐對待我們嗎?——詩篇71:9。
8,9.(甲)我們應當怎樣看待我們當中上年紀的人?(乙)那些新近成為基督徒的人必須緊記什麼?
8 不要忘記,我們當中上了年紀的弟兄姊妹,有許多都有很長的忠心基督徒服務記錄。他們無疑配受我們的尊榮和關注,也配從我們獲得仁慈的幫助和鼓勵。智者說得不錯:「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不論男女,年老髮白的人是當受尊重的。這些長者有一部分目前仍以先驅的身分忠心服務;許多男子則繼續忠心地在會眾裡負起長老的職責,有些更是堪作模範的周遊監督。——箴言16:31。
9 保羅勸諭提摩太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姊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摩太前書5:1,2)新近從這個缺乏尊重精神的世界進入基督徒會眾的人,應當特別把保羅這番基於愛心的話緊記在心。年輕人,千萬不要仿效你在學校裡所見的不良態度;不要因為較年長的見證人仁慈地向你提出勸告而生氣。(哥林多前書13:4-8;希伯來書12:5,6,11)可是,上了年紀的基督徒若由於健康或經濟難題而需要幫助,誰負有首要責任要幫助他們呢?
照顧老人——家人所擔任的角色
10,11.(甲)根據聖經,誰應該帶頭照顧年老的人?(乙)為什麼照顧老年人並非總是易事?
10 早期基督徒會眾在照顧寡婦方面曾發生若干難題。使徒保羅表示,會眾應當怎樣處理這些難題呢?「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上帝面前是可悅納的。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提摩太前書5:3,4,8。
11 在有需要時,直系親屬應率先幫助年長者。a藉此,長大成人的子女可以對父母多年來付出的愛心、劬勞和照顧表示感激。這樣行也許並不容易。因為隨著人年事日高,他們很自然地緩慢下來。有些甚至失去做事的能力。其他的也許不知不覺變成自我中心,或對人諸多要求。可是,我們還是嬰孩的時候,我們豈不也是自我中心和諸多要求嗎?當時,我們的父母豈不是急急給我們所需的幫助嗎?現在他們老了,情勢改變了。因此,我們需要怎樣?表現同情和忍耐。——可參閱帖撒羅尼迦前書2:7,8。
12.在照顧老人及與基督徒會眾其他成員相處時,什麼品質是必需的?
12 使徒保羅提出合乎實際的勸告,說:「因此,你們既是蒙上帝揀選的人,聖潔蒙愛的,就要穿上憐憫的溫厚感情、仁慈、思想上的卑微、溫和、恆忍。如果有人對別人有抱怨的理由,就要繼續互相容忍,彼此甘心寬恕。耶和華怎樣甘心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同樣行。但除了這一切事之外,還要穿上愛,因為這是完美的團結繫索。」如果我們在會眾裡尚且要表現這樣的憐憫和愛心,我們豈不更應當在家庭裡表現這些品質嗎?——歌羅西書3:12-14,《新世》。
13.除了年老父母或祖父母之外,還有誰也許需要我們的幫助?
13 有時,不僅父母或祖父母需要這樣的幫助,其他的年老親屬也有同樣的需要。有些沒有兒女的年老基督徒曾多年從事海外傳道工作、周遊傳道,或致力於其他形式的全時服務。他們真真正正一生把王國置於生活的首位。(馬太福音6:33)我們向他們表現關注豈不是合情合理的事嗎?的確,守望台社在照顧年老的伯特利成員方面為我們立下優良的榜樣。在布洛克林的伯特利總部和社方的多個分社裡,若干受過訓練的家庭成員奉派每日照料多位年老弟兄姊妹的起居。他們很高興照顧這些年老的弟兄姊妹,並把他們視作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一樣。同時,他們也從這些長者的經驗得益不淺。——箴言22:17。
在照顧老人方面,會眾擔任的角色
14.早期的基督徒會眾為老年人作出什麼安排?
14 今日許多國家為年老人士設有養老金和醫療護理。符合資格的基督徒可以善用這些安排。然而,在第一世紀,由於沒有這樣的安排,基督徒會眾遂採取積極行動,幫助陷於困境的寡婦。保羅吩咐說:「寡婦記在冊子上[接受會眾的資助],必須年紀到六十歲,從來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因此,保羅的話表明,在幫助年老基督徒方面,會眾也擔任一個重要角色。當時,那些以屬靈的事為念、沒有兒女是信徒的年老基督徒女子,都可以獲得這項幫助。——提摩太前書5:9,10。
15.為什麼想獲得政府援助的老人也許需要別人的幫助?
15 政府若有為老年人提供這些安排,要得到這方面的幫助,通常可能涉及許多令人卻步的書面手續。在這些情況下,會眾監督若作出安排,幫助年老基督徒申請、領取或甚至增加這類援助,這樣行是適當的。有時,由於環境改變,養老金的數額可能會提高。但除此之外,監督還可以作出其他切合實際的安排,使年老基督徒獲得適當的照顧。這包括些什麼事呢?
16,17.我們可以以什麼方式對會眾裡上年紀的人表現好客精神?
16 表現好客精神是一項追溯至聖經時代的習俗。時至今日,許多中東國家人士對陌生人仍顯得很好客——至少給他們一杯茶或咖啡。因此,我們對保羅的這番話並不感到意外:『要按照聖徒的需要與他們分享,力行好客之道。』(羅馬書12:13,《新世》)好客一詞的希臘文字詞是菲羅謝尼阿,實際的意思是「對陌生人的愛心(喜愛或仁慈)」。如果基督徒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尚且表現好客精神,對那些與他同在真理裡的人,豈不更應當熱誠款待嗎?邀請年老的基督徒吃一頓飯,是調劑他們生活的一個好方法。你若想在社交場合聽到一些智慧之言和有益的經驗,試試包括一些年長者在你的交往裡。——可參閱路加福音14:12-14。
17 我們有許多方法可以鼓勵年老的人。如果我們坐車前往王國聚會所或出席大會,有年老弟兄姊妹想跟我們一起嗎?不要等他們提出請求,我們可以主動請他們跟我們一起去。或者我們出外購物時——他們的體力若容許——可以攜同他們一起去嗎?但是我們應當預先確知,他們若有需要,是能夠在這些地方找到休歇處的。這樣行無疑需要我們表現忍耐和仁慈,但年長者所表現的真摯感激便是個莫大的酬報。——哥林多後書1:11。
會眾的寶貴資產
18.為什麼老年人是會眾的一項福分?
18 看見會眾裡有些頭髮斑白(或因年事已高而禿頭)的人,這會是多大的福分!這意味到在一群年輕力壯、血氣方剛的青年人當中,我們有些兼具智慧和經驗的人——無論在哪一群會眾,他們都是十分寶貴的資產。他們的知識如同深井的水,等待我們去汲取。情形正如箴言18:4所說:「人口中的言語如同深水;智慧的泉源好像湧流的河水。」年老的基督徒若感到受人需要,受人賞識,這對他們是多大的鼓勵!——可參閱詩篇92:14。
19.有些人為年老父母作出什麼犧牲?
19 有些從事全時服務的基督徒感到他們有必要放棄自己的服務特權,回家照料年老、有病的父母。父母以往曾為他們作出犧牲,現在他們也甘願為父母作出犧牲。一對前海外傳道員夫婦——現在仍從事全時服務——回到家鄉照顧年老的父母。他們這樣做已有20多年了。四年前,作丈夫的不得不把母親送到療養院去。這位弟兄現時已60多歲,但他每天仍探望自己那93歲的母親。他解釋說:「我怎可以捨棄她?她是我的母親!」在其他事例上,會眾或個別的基督徒自告奮勇看顧老年人,好使這些老年人的子女能夠繼續留在委派的地區服務。這種不自私的愛同樣配受大大表揚。每個情況都必須認真處理,因為老年人是不容忽視的。你若這樣行,就表明自己深愛年老的父母。——出埃及記20:12;以弗所書6:2,3。
20.在照料老年人方面,耶和華為我們立下什麼榜樣?
20 我們當中年老的基督徒弟兄姊妹的確是家庭和會眾的冠冕。耶和華說:「直到你們年老,我還是一樣;直到你們髮白,我仍然懷抱你。我以前既然這樣作了,以後我仍必提攜你;我必懷抱你,也必拯救你。」願我們所有人都對基督徒家庭中的年長弟兄姊妹表現同樣的忍耐和關注。——以賽亞書46:4,《新譯》;箴言1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