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人的最大機會守望台1986年 | 2月15日
-
-
青年人的最大機會
「唯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這話是可信的。」——提摩太前書4:8,9。
1,2.(甲)許多青年人將什麼視為重要的機會?我們提出什麼問題?(乙)今日的青年為什麼受到特別的壓力?
什麼是人生向你提出的最大機會呢?最近對各階層的青年人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人認為「獲得一份我真正喜歡的職業」和「在經濟上高枕無憂」是他們最重要的目標。有越來越多青年人以事業為念;在若干地方,有數目破記錄的青年人進大學攻讀以求獲得薪酬優厚的職業。許多人期望這種物質機會為他們帶來安全、力量和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你若是個青年人,你懷有這樣的感覺嗎?你們成年人,特別是作父母的,對這些機會真正有什麼看法?這些是獲致「美好生活」的要訣嗎?
2 在現今這『難以應付』的「末世」,青年人比以前更需要力量和實現自己的抱負。(提摩太後書3:1-5)今日的青年人在許多壓力之下成長,這種壓力是一代人之前無法想像得到的。社會的急劇改變,例如家庭生活和道德的衰落,造成了巨大的感情激盪。
需要力量及實現抱負
3,4.有什麼證據表明許多青年人缺乏內在的力量?為什麼物質利益並不能予人這樣的力量?
3 有越來越多青年人發覺自己缺乏內在的力量去應付生活的種種壓力。(可參閱以弗所書3:16。)最近美國國家精神健康院的一項報導指出,每五個青年人當中便有一個患嚴重的抑鬱症。a從1961年至1975年,美國少年自殺率增加了一倍以上!在這個國家中,每年差不多有八千個年輕人自殺,可是試圖自殺的人的數目卻較此大50倍。有些權威人士將這個難題稱為範圍極廣的傳染病。報告也顯示有數目多得驚人的年輕人進入精神病院留醫。b
4 當然,並非所有青年人都生活在提供大量物質機會的環境中。可是,你若考慮到上述的報告與一個擁有許多物質機會的富強國家有關,顯然僅是物質機會並不足以幫助青年人『除去心中的愁煩和肉體的禍患』。(傳道書11:9,10)人的心若充滿了令人沮喪的懷疑、不安全感或罪咎感,物質利益並不能給予人所需的力量。聖經指出:「你在患難之日若膽怯[灰心,新世],你的力量就微小。」——箴言24:10。
5,6.獲得物質資財會帶來未來的「美好生活」嗎?請舉例說明。
5 但是,謀得物質資財最後是否會帶來滿足和「美好的生活」呢?富裕的所羅門王承認說:「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2:3-11)雖然他的成就為他帶來了若干快感,他卻仍然感覺到空虛徒勞。
6 今日許多人鼓吹高等教育是獲致未來「美好生活」的要訣之一。一位前任美國州長甚至將這種教育稱為「獲致力量、實現人生抱負和繼續生存的必需條件。」這話是真的嗎?請想想,有人對美國一間有名望的大學的846名畢業生作了一項「校友報告」調查以探知學生畢業十年後的情況。「雖然報告含有許多樂觀的表示,」一位校友評論說,「在背後卻潛伏著悲觀、忿懣和甚至絕望。」經過25年之後,一位校友達到了「若干經濟目標」,但卻承認說:「我個人生活上的失敗大大超過我所獲得的成功,所以最好兩者都免提了。」這便是人生所能夠提出的最好機會嗎?
最大的機會
7.提摩太本可以接受訓練從事什麼職業?但是保羅推薦什麼?
7 使徒保羅在上帝感示之下寫信給基督的門徒提摩太,他在信中指出一件遠較優越的東西。這個青年人曾被派在以弗所服務,這個城市是古代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他必然見過各種各式的事業!他自己本可以致力成為富商或力求在推喇奴學院或當地的劇院中成名。(提摩太前書1:3;使徒行傳19:1,9,29)提摩太無疑本可以從事有利的世俗事業,但是保羅卻寫道:「[要]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不錯,敬虔『在凡事上都有益處』。這並非僅是猜測,因為保羅補充說:「這話是可信的。」保羅從個人的經驗深知敬虔會為人打開最佳的生活方式。——提摩太前書4:7-9;哥林多後書6:10。
8,9.(甲)敬虔是什麼?(乙)你最大的機會是什麼?為什麼你必須作出努力才能把握這個機會?
8 敬虔是什麼呢?敬虔是個人對上帝所懷的深厚感情,這種感情出自一顆對上帝的種種感人品德深具體會的心。「敬畏」(希伯來書12:28)一詞的意思主要是懷有虔誠的恐懼,害怕做任何使上帝不悅的事。「敬虔」則是內心的一種響應;這會感動你以取悅上帝的方式而生活,因為你深愛他。c這種內心的品質導致與上帝具有「密友之情」,你與上帝有一種個人的關係,使你意識到他的嘉許和幫助。(約伯記29:4)有機會與上帝締結這種個人的友誼的確比世界能夠向你提出的任何利益更有價值。——可參閱耶利米書9:23,24。
9 人若有敬虔的父母或受浸成為基督徒,是否就自動會使人與上帝具有這種親密關係呢?不然,因為內心的衷誠是必須培養而成的,正如我們必須養成基督徒的其他美德一般。(彼得後書1:5-8)『你的心必須感動』你表現出『敬虔的行為』來。(可參閱出埃及記36:2;彼得後書3:11;歌羅西書3:22。)雖然提摩太自幼便受到真理的教導,他卻必須養成敬虔的品質。今日我們也必須作出積極的努力,可是敬虔會成為「得大利的途徑」。(提摩太前書6:6,《新譯》)怎會如此呢?
優越的生活方式
10,11.敬虔怎樣使提摩太的生活有意義得多?
10 在以弗所,提摩太在一些「存虛妄的心行事」的人當中跟從敬虔的途徑。(以弗所書4:17)這些人腦中所充滿的是空虛無益的事。「情形多麼可悲!」聖經學者倫斯基(R. C. H. Lenski)評論以弗所書4:17說。「人雖然具備有思想和意志的頭腦,是有理性的生物,在一生中跟隨頭腦的指揮而行,但這頭腦雖逐步帶領他們,到頭來卻一無所有而遭遇巨大、可悲的失敗!」
11 提摩太可以看出以弗所人的生活途徑是空虛、墮落的。許多人崇拜亞底米女神,但他們的狂熱崇拜卻歸於一個沒有生命的偶像。這種崇拜包括放蕩的狂歡和宗教賣淫等醜行。(使徒行傳19:23-34)可是,提摩太的生活方式卻比列國的生活方式優越得多,後者「與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絕了,……良心……喪盡。」(以弗所書2:6;4:18,19)由於提摩太以敬虔的方式運用「上帝所賜的生命」,這使他能與宇宙最偉大的個體為友!有機會憑著敬虔與活的上帝締結這種關係的確是至為寶貴的事!你能夠把握這個機會嗎?
12.關於敬虔的「大利」,一個基督徒青年怎樣說?你對這件事的感覺如何?
12 今日許多人崇拜性、享樂、財富和高等教育,其狂熱程度不亞於古代的以弗所人崇拜亞底米。(馬太福音6:24;以弗所書5:3-5;腓立比書3:19)可是,追求敬虔的人卻享有優越得多的生活質素。「我看看自己在開始研讀聖經之前與之同遊的青年人,」一位24歲的基督徒報導說。「其中有一半在監裡。大部分都吸毒,許多女孩養了私生子。他們的生活弄得一團糟。有幾個甚至已經喪生。我多麼感激上帝現在我能夠回顧自己的一生而對於所見到的情形感到自豪。」其他的基督徒青年完全同意他的感想!
13.為什麼聽從提摩太後書4:5的命令可以使生活更有意義?
13 過著敬虔生活的人享有寶貴的傳道職分。(哥林多後書4:1,7;提摩太後書4:5)這件事向人提出真正的目的和挑戰。基督徒不是僅憑觀看電視或電影的虛構劇情而獲得一種虛偽的興奮之感,反之他們致力於傳道工作,上門探訪真實的人物而予以協助。他們也處理實在的難題。他們看見人們以往過著不道德、強暴或無望的生活,但接受了聖經的教導之後將以前的壞習慣革除,養成自尊而熱心事奉耶和華——這為他們帶來難以形容的喜樂。沒有其他任何事業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和產生這麼恆久的好處!
知足和良心清白
14,15.在金錢方面,敬虔的知足怎樣可以改善人的生活?
14 「其實敬虔而又知足,就是得大利的途徑。……只要有衣有食,就應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用許多痛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6-10,《新譯》)《今日心理學》雜誌在1981年所作的調查顯示青年人比其他任何年齡的人對金錢關心「得多」。可是最關心金錢的人,(包括富有和貧窮的人在內),有半數抱怨「經常感到憂慮不安」。
15 日本有一個青年男子在事業上「扶搖直上」,但卻因此損壞了自己的健康。後來,憑著聖經研究之助,他養成了敬虔的美德。「我回想以往我一生的主要目標是要致富,與我自從改變了目標以來所獲得的快樂簡直無可比較,」他作出結論。「的確沒有什麼東西可與運用自己的一生為偉大的造物主服務所帶來的知足和滿足相比。」d——箴言10:22;傳道書5:10-12。
16.沒有『常存無愧的良心』的人會有什麼遭遇?
16 保羅勸勉提摩太要『常存無愧的良心』。以什麼方式呢?方式之一是在與異性交往方面「存著純潔的心」。(提摩太前書1:19;5:2,《新譯》)可是,今日許多青年人的良心好像被燒紅的鐵烙了一般,以致貞潔已差不多不復存在了。(提摩太前書4:2)但是不道德絕不能帶來內心的安寧和滿足。一項研究考慮到幾百個青少年對性所懷的態度及在這方面的行為。論到那些最縱情於性雜交的人,報告說:「他們相信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意義和滿足。」差不多半數的人覺得:「我現在的生活方式使我的才幹大部分浪費了。」
17.為什麼『出於清白良心的愛』可以幫助我們盡量善用自己的一生?
17 一對夫婦若在後來締結榮譽的婚姻,表現一種「出自純潔的心和清白的良心的愛」,便無疑會得益不淺。(提摩太前書1:5)1984年的《婚姻家庭雜誌》報導說,對309對新近結婚的夫婦所作的研究顯示,在婚前發生性關係的人「夫妻雙方從婚姻所得的滿足均低得多。」但是保持貞潔的人卻多麼不同!一位享有美滿婚姻已有七年的年輕基督徒妻子說,「回顧以往,知道自己保持清白使我有一種非常美妙的感覺。」不錯,對那些「在純潔上作信徒榜樣」的青年來說,清白的良心無疑是個豐富的酬報。——提摩太前書4:12。
內在的力量
18,19.(甲)提摩太須要應付什麼壓力?(乙)上帝怎樣幫助他?
18 無疑提摩太在以弗所遭遇很多壓力。這個富裕繁榮、道德墮落的城市向人提出許多引誘,而且它對「縱情作樂」的強調可以帶來外在的壓力。提摩太看來是個生性羞怯的人,而且「屢次患病」,這無疑在他內心產生若干壓力。(提摩太前書5:23)但是保羅提醒他說:「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1:7。
19 的確,你有多少同輩但願自己具有這樣的力量!一位年輕女子克服了以往賣淫和吸毒的生涯。「惟獨憑著耶和華的幫助我才能夠成功,」她說。「有時我會懷有以往的感覺,但我於是開始禱告——立即這樣行。有能力克服這些難題比我一生中所成就的其他任何事更令我興奮!」無可置疑地,上帝能夠『加給你力量』,使你能有足夠的內在力量去應付任何壓力而作出健全的決定。——提摩太後書4:17。
20,21.(甲)請舉出敬虔的若干裨益。(乙)下一篇文章會考慮什麼問題?
20 因此,敬虔可以為你帶來許多裨益。你「一生的途徑」會有崇高的目的,比一般僅追求物質機會的人的人生目標崇高得多。(提摩太後書3:10)正如一位放棄大學獎學金,毅然成為全時的傳福音者的青年說:「我享有世上最佳的事業,教導人認識好消息及幫助別人認識我們仁愛的天父!而我所享的『額外利益』——自己的品格大有改善——比任何人向我提出的利益更大。除此之外我還有希望獲得在一個沒有憂傷的樂園裡永遠生活的獎賞。請問:人還能夠渴求什麼更佳的生活呢?」
21 也許你說,『我怎樣才能養成敬虔的品德呢?』若想獲得答案,請讀讀下一篇文章。
[腳注]
a 「研究青春期發育和行為的若干專家認為這種抑鬱症是導致嚴重青少年難題的重大因素,例如逃學、在學校生事、吸毒、縱酒、性放縱、懷孕、離家出走和自殺等」,作家麥凱(Kaltheen McCoy)在《應付青少年抑鬱症》一書中報導。
b 在一段13年的期間,雖然美國各年齡的人入精神病院留醫的數目減少了,但15-24歲的人的入院數目卻增加了百份之19,15歲以下的人增加了百份之158!
c 羅賓遜(Edward Robinson)所編的《字典》為「敬虔」一詞的希臘原文優西比亞(eu·seʹbei·a)所作的定義是:「內心[對上帝]自發的感覺。」蒂特曼(J. A. H. Tittmann)在《新約同義字評釋》中補充說:「[敬虔]表達對上帝的崇敬;而這種崇敬是以行動表現出來的,……但[敬畏]則指害怕和避免做任何不對的事的傾向,……[敬虔]是生活上虔敬的推動力。」
d 可閱讀《守望台》1978年9月1日所刊登美馬勝三君的自述,文章的題目是「找尋優於財富的東西」。
-
-
以敬虔為目標去鍛鍊自己守望台1986年 | 2月15日
-
-
以敬虔為目標去鍛鍊自己
「要操練自己達到敬虔的地步。」——提摩太前書4:7,《新譯》。
1.為什麼一個優良的賽跑員未能得勝?
她是田徑隊中最佳的賽跑員。以前的勝利使她置身於有資格代表國家的運動員之列。因此人人都期望她在這次重要的田徑運動會中得勝。可是,她卻使教練、隊友和自己大失所望。賽跑的成績是歷來最差的。為什麼呢?這個大感尷尬的年輕女子承認說,「我疏於練習而沒有盡力鍛鍊自己。教練曾試圖勸我更努力練習,並且向我提出警告,但我卻沒有聽他的話。」由於沒有接受適當的訓練,她失去了她所寄望的勝利。
2.基督徒必須怎樣鍛鍊自己?為什麼所有人都應當希望知道怎樣著手如此行?
2 作為基督徒,特別是你年紀尚輕的話,你也要接受一項關係重大的訓練。「要操練自己達到敬虔的地步。」(提摩太前書4:7,《新譯》)「操練」一詞的希臘字(gy·mnaʹzo,詹那素)描述運動員在健身院裡所作的劇烈和時常相當痛苦的練習。因此,關於敬虔以及這件事所帶來的酬報,使徒保羅補充說:「我們也是為這緣故勞苦努力。」(提摩太前書4:10,《新譯》)這種必需的品德並不是自然產生或從敬虔的父母感染而來的。你必須採取什麼步驟呢?所有基督徒,不論老幼,都應當渴望知道。
與上帝保持良好溝通
3.(甲)為什麼個人的研讀如此重要?(乙)你受到上帝的什麼品德所吸引?
3 既然敬虔牽涉到對耶和華的品德懷有衷心的體會,你需要知道他實際是怎樣的。耶和華將這件事在聖經裡向人透露出來。但是你必須仔細研讀上帝的道和基於聖經的書刊,藉此『在信仰的話語上及美善的教訓上得著培養。』(提摩太前書4:6,《新譯》)這樣的研讀可以幫助你看見『耶和華的榮美』。——詩篇27:4。
4.什麼經驗表明個人研讀的價值?你應當嚴肅地考慮一下什麼問題?
4 一個22歲的全時傳福音者(先驅)說,「你對耶和華認識越深,就感覺與他越親近。」「我讀到聖經的預言,看出它們怎樣獲得應驗,這使我對上帝懍然生畏。個人的研讀對我真正有幫助。」一個曾極感抑鬱沮喪的16歲青年論及經常在《儆醒!》 雜誌中刊出,題名為「青年人問」的文章的其中一篇說:「當我差不多放棄一切希望之際,雜誌刊出這篇文章。我感覺十分興奮,便一口氣將文章讀完!這使我感覺與耶和華親近得多;我意識到他了解和十分關心我。我覺得現在我能夠應付了。」a你留意閱讀社方的每一期雜誌嗎?雖然這需要你作出努力,你有撥出時間親自研讀聖經以滋養你的頭腦和心靈嗎?你若作點研究功夫,你便能真正向自己證明你認識真理。這種知識一旦打動你的心,就差不多必然能夠推動你,因為這是「合乎敬虔的道理」。——提摩太前書6:3;羅馬書12:2。
5,6.怎樣的禱告可以使你與上帝更親近?試舉例說明。
5 與上帝保持良好的溝通也包括對他作衷心而明確具體的禱告。禱告可以幫助人與耶和華建立個人的友誼。你若犯了錯誤,要願意像大衛一樣向上帝懇求說:「求你不要記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過犯。」(詩篇25:7,11)要知道你若衷誠悔改,他便會寬恕你。禱告不要匆匆了事,反之要向上帝傾心吐意。有一個青年女子雖在敬虔的家庭裡長大,但卻容許口吃阻止她參與純真的崇拜。「後來有一天晚上,」這個22歲的青年透露,「我懇求耶和華說,『請幫助我甘願事奉你而非僅是因為長老或父母要我這樣行。』」她在生活上開始作出多大的改變!雖然仍然口吃,她卻全力參加傳道工作。她喜樂地宣布說,「由於我知道耶和華總是垂聽我的懇求,我現在對耶和華的信賴比以前大得多了。」——詩篇62:8。
6 一位年輕的基督徒肯確地為了作先驅的計劃而禱告。她的禱告獲得垂聽之後,她感嘆說:「我的確知道耶和華是實在的,也知道他真正關心我們!以前我以為我與他建立了關係,但現在他比較像是我的朋友——我最好的朋友。」耶和華不會總是以某種壯觀的方式垂聽我們的禱告,但是你若衷誠熱切地向他禱告,並且按照所求的作出努力,你便會體驗到他對你所作的仁愛指導。——詩篇145:18。
常存清白的良心
7.良心是什麼?為什麼你必須保持清白的良心?
7 保羅勸勉提摩太要『常存無虧的良心』;他深知這樣行必須作出堅決的努力才行。(提摩太前書1:19)何以故呢?良心是上帝賦予人的能力,使我們能夠檢討自己而對所做或打算做的事作出判斷。良心可以「控告」我們,痛苦地譴責我們的行徑,也可以為我們「辯護」而認可我們所行的事。(羅馬書2:15,《新譯》)但良心若被歪曲了,就可以發出錯誤的信息。有些良心有問題的人行事像無情的野獸一般,可是他們「內在的聲音」並不「控告」他們。他們甚至『公開宣布他們認識上帝』,但『行事卻與他背道而馳』。你可以怎樣提防不致形成一個有缺陷的良心?——提多書1:10-16。
8.在第一世紀有些人怎樣「丟棄」了清白的良心?
8 保羅告訴提摩太說,有些基督徒「丟棄」了清白的良心,「沉迷於無稽之談」和不虔敬的「世俗的空談」。(提摩太前書1:4,19,20;6:20;提摩太後書2:16-18,《新譯》)由於他們聆聽這些事,他們的信心被破壞無遺,結果導致靈性的毀滅。可是保羅卻表明,除了變節背教者的主張之外,還有其他的事也『抵擋純正的教訓』。他在提摩太前書1:9,10將這些事列舉出來,包括殺人、姦淫和同性戀在內。
9,10.(甲)我們從一對未能保持良心清白的基督徒夫婦的經驗學得什麼教訓?(乙)我們可以怎樣防止自己的良心變成麻木?
9 今日電影、電視和書刊均充斥著暴力和性不道德。我們若將這些資料吸進腦中,我們的良心就可以逐漸變成好像被燒紅的鐵烙了一樣。一對年輕的基督徒夫婦便有這樣的遭遇,他們在結婚之前不久犯了姦淫。「我認為事情與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鏡頭有關,」年輕的女子承認說。「你隨時見到人愛撫接吻,以致這樣的事看來並不嚴重。你習慣了這樣的事。於是我們便開始同樣行。但願我先考慮到事情的嚴重後果就好了!」她不知不覺地失去了清白的良心。青年男子補充說:「我也有手淫的難題;這可以使你的良心逐漸麻木,以致很容易便開始愛撫、接吻而最後犯了姦淫。」雖然他們看來在別人面前立下良好的榜樣,他們所觀看的娛樂連同隱祕的不潔習慣卻麻木了他們的良心,正如皮肉若屢次接觸燒紅的烙鐵便會被腐蝕一般。——提摩太前書4:2。
10 你的良心可能由於你在娛樂方面所觀看或閱讀的資料而變成麻木嗎?你真的竭力克服一些可能染污你的良心的壞習慣嗎?為了保護自己,你可以採取積極的行動,轉而閱讀——並且再三閱讀——一些根據聖經而特別論及你的難題的書刊,或者與一位長老討論你的難題。清白的良心是來自上帝的寶貴恩賜,這可以幫助你養成敬虔的品德。千萬不要讓任何事使你失去清白的良心!
揀選適當的交往
11,12.(甲)提摩太後書2:20,21提出什麼警告?(乙)你可以怎樣聽從這個警告?
11 使徒保羅寫道:「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2:20,21)我們的感情和行為均深受我們揀選為友的人所影響。顯然,不信的人絕非最佳的交往。但是保羅在這裡坦白地表明,甚至在小組裡也有些人是不良的交往。誠然,你可能發覺與這些人來往有相當樂趣,但是他們的影響卻永不會幫助你「逃避青年人的私慾」而養成敬虔的美德。要留意在小組裡培養富於造就的交往。保羅繼續在22節(《新譯》)說:「要和那些以清潔的心求告主的人,一同追求公義、信心、愛心、和平。」——可參閱腓立比書4:8,9。
12 且以一個基督徒青年為例,這個青年雖然受過敬虔的教養,卻時常招惹麻煩。她說:「這大部分是由於與我來往的人的緣故。」後來她看出自己的生活一無所成,於是毅然改換自己的朋友。她所作的結論是:「你若與一些愛戴耶和華的人為友,這可以幫助你的良心保持敏銳而避免行差踏錯。朋友們對過犯表示厭惡,這使你也有同感。」藉著避免有問題的交往,這個青年得以成為「貴重的器皿,……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在作了先驅十年之後,她補充說:「我現在發覺耶和華樂於運用我去幫助別人。」——提摩太後書2:21;箴言15:31。
13.你可以怎樣決定誰是良好的交往?他們可以對你有什麼影響?
13 因此,要以現實的眼光考慮一下你的交往。他們追求公義、信心、基於原則的愛心與和平嗎?他們充滿基督徒的熱心嗎?你若以這樣的人作你親密的同伴,你自己便可能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方面成為信徒的榜樣,正如保羅的親密同工提摩太一般。這並不是說你應當對品行不甚好的人變成冷淡或不友善。反之,你所立的歡樂榜樣也許能夠感動這些人修直所行的道路。——提摩太前書4:12;希伯來書12:12-15。
為上帝作出犧牲
14,15.(甲)古代的運動員在受訓期間必須怎樣行?(乙)什麼工作需要人作出犧牲?我們有些什麼好榜樣?
14 在提摩太的日子,運動員受訓時「在一切的事上都有節制,」甘願捨棄許多合法的享樂。(哥林多前書9:25,《新譯》)他們在飲食方面受到嚴格的限制。據公元前第一世紀的詩人賀瑞斯(Horace)說,為了「達到所追求的目標,」運動員「不近女色,也不喝酒」。類似地,若要以敬虔為目標去鍛鍊自己,你也必須作出犧牲才行。保羅論及提摩太說:「沒有人[像他一樣]與我同心,……因為大家只顧自己的事,而不理耶穌基督的事。不過,提摩太……和我一同為了福音[辛勞]。」——腓立比書2:19-22,《新譯》。
15 保羅吩咐提摩太說:「[要]從事傳福音者的工作,徹底完成你的傳道職分。」(提摩太後書4:5,《新世》)不論提摩太以前的個人興趣看來多麼富於吸引力,他將這一切都犧牲了以求完成上帝的工作。你願意同樣行嗎?今日有些年輕的基督徒雖然沒有任何合乎聖經的沉重責任,卻寧願追求高等教育或優薪的全時工作而不願以基督徒的傳道工作為一生的事業。有一個青年曾熱切等待獲得一份優差。可是在他開始工作之前,他接受邀請花了整個夏季的時間與一對先驅夫婦一同從事組外傳道。他深愛這件工作。結果他犧牲了受人欽羨的全時職業,接受沒有那麼有趣味的部分時間工作以求能夠作先驅。憑著與提摩太相若的精神,他現今在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服務。甘願作犧牲乃是真正愛心的明證,而他發覺作出犧牲可以加深這種愛心。
16.有些什麼犧牲是年輕人可能必須作出的?
16 作為『傳道員和使徒』,保羅強調在衣著上保持端莊是好的。如果某種款式的衣著或某種髮型使別人不安或妨礙你作為傳道員的有效程度,你會甘願加以犧牲嗎?(提摩太前書2:7-10)保羅繼續寫道:「凡立志……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摩太後書3:12)你願意緊守立場,擁護真理,即使這樣行可能招惹別人的嘲笑而犧牲了你同班同學的好感嗎?一切懷著正當動機而作的犧牲可以幫助你養成敬虔的美德,同時教導你仰賴耶和華及最先考慮到他的感覺。
繼續進步
17.在力求進步方面,提摩太怎樣為今日年輕的傳道員立下榜樣?
17 養成敬虔的品德是一項延續不斷的過程。保羅囑咐提摩太說:「要思念這些事;全神貫注於其中,好使你的進步對所有人顯明出來。」(提摩太前書4:15,《新世》)有些人由於年紀太輕未能作助理僕人或長老,便感覺自己無法再有進步了;他們以為進步是惟獨根據人在小組裡所擔當的責任和所享的權利去量度的。誠然,提摩太不但在靈性的發展方面具備資格,同時也在年歲方面有資格作長老。但是提摩太仍須繼續努力;他在這方面為所有年輕的傳道員立下傑出的榜樣,無論有什麼活動範圍向他們打開。——提摩太前書4:12,13。
18.年輕的基督徒可以在什麼方面繼續進步?
18 因此,像提摩太一樣,耶和華手下許多日趨成熟的僕人可以藉著讓真理深深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在傳道工作上不斷改進而成為「信徒的榜樣」。現在你能夠力求進步,學習養成例如在習慣上有節制、有秩序、慷慨好客、態度認真等品德。你可以自告奮勇向長老提出協助,並且認真執行他們派你擔任的任何工作;藉此你可以『在試驗下證明自己具備資格』。(提摩太前書3:1,2,8-10)即使別人未能迅速看出你的進步,你可以放心耶和華會看見。過了相當時候,別人也會看見。——提摩太前書5:25。
19.雖然要付出很大努力,為什麼你應當以敬虔為目標去鍛鍊自己?
19 永不要忘記你必須養成敬虔的品德才能與耶和華締結蒙嘉許的個人關係。缺乏屬靈的訓練所導致的損失遠超過本文起頭提及的賽跑員所蒙受的損失。培養敬虔的品德是艱辛的工作。但在世界各地有大群歡樂的年輕人大聲答道: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養成這種品德可以在現今導致一種沒有任何遺憾而令人心滿意足的生活方式,並且為你打開未來永遠幸福的希望。因此要繼續接受訓練。繼續盡力而為,即使相當困難吃力。你可以引以為慰的是:「滿有恩典的上帝,……必定親自成全你們[完成你們的訓練,《新世》],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建立你們。願權能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彼得前書5:10,11,《新譯》。
[腳注]
a 見《守望台》的姊妹雜誌《儆醒!》1983年8月8日的文章「為什麼我這麼抑鬱寡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