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聖經掙扎求存
    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 第2章

      聖經掙扎求存

      有許多組證據證明聖經真的是上帝的話語。每組證據均十分堅強,但所有證據合起來,便成為牢不可破了。在本章和下一章,我們會試討論一組證據:聖經這本書的歷史。事實的真相是,這本令人驚訝的書得以存留到今日簡直可說是個奇跡。請考慮以下各項事實。

      1.關於聖經,這裡提出一些什麼細節?

      聖經並不是一本單一的書。它是由66本書構成的一套豐富叢書,有些書頗短,有些頗長,其中含有律法、預言、歷史、詩詞、勸告和其他許多資料。在基督誕生之前許多世紀,這些書當中的首先39本已經寫成——大部分是由忠信的猶太人(即以色列人)以希伯來文寫成的。這部分時常被人稱為『舊約』。最後的27本書則由基督徒以希臘文寫成,通常以『新約』的名字為人所知。根據內在的證據和最古老的傳統,這66本書是在大約1,600年的一段時期中寫成的。開始撰寫時,埃及是稱霸世界的強國;完成時,羅馬是叱咤風雲的世界霸權。

      唯獨聖經存留至今

      2.(甲)聖經開始撰寫時,以色列的情形如何?(乙)在同一段時期有些其他什麼寫作產生?

      2 3,000多年前,聖經開始撰寫,當時以色列只是中東許多國家中的一個小國。耶和華是他們的上帝,而四周的列國則崇拜各種各式、令人困惑的男女神祇。在這段時期中,並非只有以色列人才產生宗教寫作。其他的國家也產生了一些將他們的宗教和國家價值觀念反映出來的寫作。例如美索不達米亞的阿卡德人產生了稱為《吉加墨詩》(Gilgamesh)的傳說以及以烏加列文(在相當於現今敘利亞北部的地區所說的語言)寫成的《拉斯珊拉》(Ras Shamra)史詩;這些作品當時無疑十分受人歡迎。這段時期產生了很多寫作,例如以埃及文寫成的《伊普沃爾的勸誡》和《尼弗勞戶的預言》,以蘇默文寫來讚頌各神祇的詩歌以及阿卡德文的預言等。1

      3.什麼表明聖經與同時期在中東產生的其他宗教作品大為不同?

      3 可是,中東所有這些寫作均遭遇同一的命運。它們已被人遺忘,它們所使用的文字甚至已從世上消失。直至近年來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才獲悉它們的存在,發現怎樣閱讀它們。在另一方面,希伯來文聖經中最初寫成的各書卻一直存留到我們的時代,並且仍然廣泛受人閱讀。有時學者們聲稱聖經中希伯來文的各書有若干方面的資料來自這些古代的文學作品。但既然這些文學作品有這麼多已經被人遺忘了,而希伯來文聖經卻得以存留至今,這件事實無疑表明聖經的確與其他文學作品大異其趣。

      話語的保管人

      4.以色列人所經歷的什麼嚴重難題看來使聖經的繼續存留頗成問題?

      4 的確,從人的觀點看來,聖經得以存留下來並非一項必然的結果。產生這本書的社會經歷過這麼多艱辛的試煉和猛烈的壓迫,聖經得以存留至今實在令人驚訝。在基督之前的時代,產生希伯來文聖經(『舊約』)的猶太人屬於一個較細小的國家。他們生活在一些彼此角逐爭霸的強大國家中間而岌岌可危。以色列不得不抵抗一系列的國家以掙扎求存,諸如非利士人、摩押人、亞捫人和以東人。後來希伯來人分成兩國,殘酷的亞述帝國差不多將北部的國家消滅,巴比倫人則摧毀了南部的國家,將人民擄到外地去,只有一群餘民在70年之後返回故土。

      5,6.仇敵企圖怎樣行,以致希伯來這個民族的繼續生存大受威脅?

      5 據報有些人甚至試圖對以色列人施行種族屠殺。在摩西的日子,法老下令將所有新生的希伯來男嬰殺死。他的命令若被徹底執行,希伯來人就早已消滅了。(出埃及記1:15-22)許多世紀之後,猶太人受波斯所統治,他們的仇敵設謀定立律法要將他們滅絕。(以斯帖記3:1-15)至今猶太人仍在普珥節慶祝這項陰謀的失敗。

      6 在較後的日子,猶太人受敘利亞統治的期間,國王安太阿卡斯四世極力使這個國家希臘化,強迫人跟從希臘的風俗和崇拜希臘的諸神。他也未能成功。猶太人並沒有被消滅或同化,反而存留下來,但他們四周的大部分民族卻逐一從世界舞台上消失。聖經的希伯來文聖經與猶太人一同存留下來。

      7,8.基督徒所經歷的患難怎樣威脅到聖經的存留?

      7 聖經的第二部分(『新約』)是基督徒的產品,他們也是個飽受壓迫的群體。他們的領袖耶穌被人像普通的罪犯一般殺死。在他死後的早期,巴勒斯坦的猶太當局極力試圖壓制他們。當基督教傳到其他國家時,猶太人追迫他們,試圖制止他們的海外傳道工作進行。——使徒行傳5:27,28;7:58-60;11:19-21;13:45;14:19;18:5,6。

      8 在尼羅王的日子,羅馬當局最初所懷的寬容態度改變了。塔西佗(Tacitus)誇耀這個惡毒的皇帝加於基督徒身上的「絕妙苦刑」。從他的日子開始,作基督徒便犯了死罪。2 在公元303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直接採取行動打擊聖經。a為了消滅基督教,他下令將基督徒所有的聖經燒去。3

      9.消滅猶太人和基督徒的運動若得以成功,便會有什麼情形發生?

      9 這些暴虐壓迫和種族屠殺對聖經的繼續存留形成一項真正的威脅。猶太人若像非利士人和摩押人一樣從世上消失,或最初猶太人和後來羅馬當局得以把基督教消滅,誰會寫成聖經而將其保存下來呢?值得欣幸的是,聖經的保管人——最初是猶太人,後來是基督徒——並沒有被鏟除,聖經遂得以存留至今。可是,聖經還受到另一項嚴重的威脅,即使不影響到它的繼續存留,亦至少影響到聖經本身的真確性。

      抄本難免有錯

      10.起初聖經是怎樣保存下來的?

      10 以上提及的古代著作中有許多已被後人遺忘了,這些著作是刻在石頭上或印在耐久的泥版上的。但聖經卻不然。聖經原本寫在紙莎草紙或羊皮紙上——這些物質較易消滅得多。因此,原本的執筆者所寫成的抄本在很久以前已消失了。那末,聖經怎樣得以保存下來呢?由無數仔細地用手抄成的複本保存下來。在發明印刷術之前,這是製造書本的普通方法。

      11.用手抄寫複本便難免會有什麼情形發生?

      11 可是,手抄有其危險之處。著名的考古學家和英國博物院的圖書館長凱尼恩(Frederic Kenyon)爵士解釋說:「人的手和腦並非被造成有能力絕對無誤地抄寫一段悠長的寫作。……錯誤是在所難免的。」4若有錯誤滲進一份抄本裡,後來這抄本成為未來抄本的根據時,錯誤之處便再三被人抄錄了。經過一段長時間之後有許多抄本製成,於是便相應地有許多人為的錯誤產生。

      12,13.誰負責將希伯來文聖經的經文保存下來?

      12 既然製成的聖經抄本達數以千計之多,我們怎麼知道這項反覆傳抄的過程並沒有將聖經改變成面目全非呢?讓我們考慮一下希伯來文聖經,所謂的『舊約』在公元前第6世紀的後半期,猶太人從巴比倫獲釋返回故土,當時有一群稱為蘇弗令——「文士」——的希伯來學者成為希伯來文聖經經文的保管人,他們負責抄寫聖經供公開和私下崇拜之用。他們是動機高尚的專業人士,工作質素極為優良。

      13 從公元第7世紀至第10世紀,蘇弗令的繼承人是馬所利。馬所利這個名字來自一個意思是「傳統」的希伯來字,基本上說來他們也是負責將傳統的希伯來經文保存下來的文士或書記。馬所利在工作上一絲不苟。例如,書記必須使用一份經過適當鑑定的複本作為他所依據的正本,而且不准憑記憶書寫。他在書寫之前必須複查每個字母。5 戈特瓦爾德(Norman K. Gottwald)教授報導說:「猶太的律法規定所有新抄本均必須加以校對,有弊病的抄本必須立即丟棄,由此可見他們在執行職責方面多麼小心翼翼。」6

      14.什麼發現使人能夠證實蘇弗令和馬所利所抄寫的聖經經文的可靠性?

      14 蘇弗令和馬所利所輾轉傳抄的經文有多準確呢?在1947年以前,我們頗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當時可得的完整希伯來文聖經抄本都是公元10世紀之後的製品。可是在1947年,有人在死海附近的洞穴裡找著一些非常古老的手抄本片段。這些抄本包括希伯來文聖經各書的一部分,有若干片段甚至鑑定是在基督出生之前抄成的。學者將這些抄本與現存的希伯來文抄本作一比較以期證實經文輾轉傳抄的精確性。這項比較的結果如何?

      15.(甲)將以賽亞書的死海書卷與馬所利抄本比較的結果如何?(乙)既然在死海附近發現的抄本有些經文本身方面有若干差異,我們應當從這件事實獲得什麼結論?(參看注腳。)

      15 在所有發現的抄本中,最古老的之一是整本以賽亞書,其中的經文與我們今日所擁有的馬所利聖經近似到實在令人驚訝。伯羅斯(Millar Burrows)教授寫道:「在[最近發現]的聖馬可以賽亞書卷和馬所利抄本之間的差異有許多可以解釋為抄寫上的錯誤。除了這些差異之外,以整體而言古抄本與中世紀手抄本的經文具有一種令人驚異的一致。與一部古老得多的抄本的這種近似對於傳統經文一般的準確性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7 伯羅斯補充說:「經文經過一千年的輾轉傳抄而經歷這麼少的更改,的確令人驚嘆。」b

      16,17.(甲)為什麼我們能夠肯定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經文是正確無誤的?(乙)關於希臘文聖經的經文,弗德烈·凱尼恩爵士怎樣說?

      16 至於聖經中以希臘文寫成的部分,所謂的『新約』,抄寫者比較像有天賦的業餘人士而非受過高度訓練的專業人士蘇弗令。他們雖有受當局處罰之虞,卻將職責看得很認真。有兩件事使我們確知今日我們所擁有的經文在大致上與原執筆者所寫的一樣。首先,有些抄本的製作日期與原作十分接近,比聖經中的希伯來文部分接近得多。事實上,約翰福音的一個片段是在第2世紀的前半期抄成的,與約翰可能寫福音的時期相距不及50年。其次,存留至今的抄本數目眾多,的確有力地證明了經文的健全性。

      17 關於這點,弗德列·凱尼恩爵士作證說:「我們可以確鑿不疑地斷言,在實質上聖經的經文是肯確的,特別以『新約』為然。『新約』現有的抄本數目,連同早期的譯本和教會最早期作家所引用的經文,數目如此巨大,我們差不多可以肯定每節引起懷疑的經文的真正原文均保全在這些古代權威著作之一中。世上沒有其他古書是我們可以這樣說的。」10

      人類及其語言

      18,19.為什麼聖經並非僅限於以原作所用的文字流傳?

      18 聖經原作所用的文字最終也成為它繼續存留的一項障礙。最初的39本書大部分以希伯來文——以色列人的語文——寫成。但希伯來文從不是一種廣為人知的語文。聖經若繼續僅以這種文字寫成,那末除了對猶太國和識希伯來文的少數外族人之外,就不會對其他人有什麼影響了。可是,在公元前第3世紀,為了住在埃及亞歷山大利亞的希伯來人的益處,有人將聖經中希伯來文的部分開始譯成希臘文。當時希臘文是一種國際語言。這樣,非猶太人遂可以很容易讀到希伯來文聖經。

      19 聖經的第二部分開始撰寫時,希臘文仍然廣泛受人使用,因此聖經的最後27本書遂以這種語文寫成。但並非人人都能夠明白希臘文。因此,不久聖經中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部分遂開始被譯成早期世紀的各種常用語文,例如敘利亞文、古埃及文、亞美尼亞文、喬治亞文、哥德文、埃塞俄比亞文等。羅馬帝國的官方語文是拉丁文,結果有這麼多的拉丁文譯本出現,以致當局派人製作了一部《欽訂本》。這部譯本大約在公元405年完成,稱為《通俗譯本》 (Vulgate,意即「通俗」或「普通」)。

      20,21.什麼事妨礙到聖經的繼續存留?為什麼這些障礙得以克服?

      20 這樣,雖然遭遇許多障礙,聖經卻存留到公元的最初幾個世紀。製作聖經的人是飽受鄙視和逼迫的小群分子,在一個敵對的世界裡掙扎求存。聖經本可以很容易在輾轉傳抄之際大受歪曲,但事實卻不然。再者,它得以逃過僵化的危險,不致變成僅限於講某幾種語言的人才能讀到。

      21 為什麼聖經幾經艱難才得以存留下來呢?聖經本身說:「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站。」(約翰一書5:19)有鑑於此,我們自然預料世界會仇視發表出來的真理。這正是實際發生的情形。那末,為什麼其他許多作品雖然並不面對同樣的困難,卻早已被人遺忘,但聖經反而能夠存留至今呢?聖經也回答這個問題。它說:「主[耶和華]的道是永存的。」(彼得前書1:25)聖經若真的是上帝的話語,就沒有任何人的力量能夠毀滅這本書。直至這20世紀,聖經仍然屹立不移。

      22.在公元第4世紀的早期有什麼改變發生?

      22 可是,在公元第4世紀,有些事情發生而最後使聖經受到新的攻擊,並且對歐洲歷史的動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戴克里先試圖消滅所有聖經之後十年,羅馬帝國的政策改變了,「基督教」得以成為合法。十二年後,在公元325年,羅馬皇帝在尼西亞召開「基督教」會議。為什麼這項看來有利的發展竟證明使聖經大受威脅呢?我們會在下一章見到答案。

      [腳注]

      a 本書採用較準確的「公元」(C.E.)和「公元前」(B.C.E.)而非傳統的「主曆」(A.D.)和「主前」(B.C.)。

      b 在死海附近發現的抄本並非全與存留下來的聖經經文如此吻合。有些抄本在經文方面有頗多差異。可是,這些差異並非意味到經文的主要意思受到歪曲。據美國天主教大學的斯克漢(Patrick W. Skehan)說,大部分差異只是「根據該書本身整體的邏輯加以修改,使形式得以擴充,但實質仍然保留。……所懷的態度是對被視為神聖的經文懷有完全的尊重,在傳達經文本身方面(像我們所說一般)以聖經解釋聖經」。8

      另一位注釋家補充說:「雖有許多不肯定之處,重大的事實仍然是,現今我們所擁有的經文以一般而言大致代表作者們——其中有些生活在差不多三千年前——實際使用的字詞。我們毋須因為經文方面的更改便對於舊約向我們提出的信息的效力感覺嚴重懷疑。」9

  • 聖經掙扎求存
    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 [第19頁的附欄]

      聖經本文獲得充分證實

      若要體會聖經本文獲得多麼充分的證實,我們只須將其與古代留傳下來的另一批文學作品比較一下便行了:希臘與羅馬的古典作品。事實上,這些作品的大部分都是在希伯來文聖經寫成之後才撰寫的。根據歷史,希臘人或羅馬人並沒有受過種族屠殺所威脅,他們的文學作品也並非歷盡逼迫才得以保存下來。可是,請留意布魯斯(F.F. Bruce)教授的評論:

      「凱撒的《高盧之戰》(在公元前58至50年之間撰寫)現在有幾部抄本存留下來,但只有九至十本是狀態良好的,最古老的抄本在凱撒的日子之後900多年初寫成。

      在李維(Livy, 公元前59-公元17年)所寫的142本羅馬歷史中,只有35本存留至今;這些書的抄本中,尚屬重要的不超過20本,其中只有1本——含有第3-4冊的片段——製成於第4世紀。

      塔西陀(Tacitus, 約公元100年)所寫的十四本《歷史》(Histories)中只有四部半存留至今;他所寫的十六冊《紀年表》(Annals), 只有十冊完整地存留至今,有兩冊只遺下片段。他這兩本偉大歷史著作中現存部分的正文完全有賴於兩部抄本,一部成於第9世紀,另一部成於第11世紀。……

      《修西的底斯史冊》(約公元前460-400年)藉著八部抄本傳留至今,最早的抄本約成於公元900年,另有幾份紙莎草紙片段屬於大約基督紀元的起頭。

      《希羅多德史冊》(約公元前488-428年)的情形也一樣。可是,若有人因為希羅多德和修西的底斯的作品的最早抄本是在原作之後1,300多年才寫成,就認為他們的著作的真確性值得懷疑,沒有任何古典學者會接受這樣的主張。」——《書籍與羊皮紙》(The Books and the Parchments), 180頁。

      聖經卻與此大異其趣,因為聖經的各部分有數以千計的手抄本存留至今,而且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有些手抄本甚至寫成於距原作的撰寫時間不及一百年之後。

  • 聖經的假朋友
    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 第3章

      聖經的假朋友

      在非基督教國家中,許多人拒絕承認聖經是上帝的話語,我們會在這章討論他們何以如此行的主要理由。在歷史上,基督教國一向自稱相信聖經,並以聖經的保管人自居。但是基督教國的各宗教組織卻與歷史上一些最令人震驚的殘酷行為有關,從中世紀的十字軍和集體迫害至我們這時代的大屠殺不等。基督教國的行為是否使人有充分理由拒絕相信聖經呢?事實的真相是,基督教國證明自己只是聖經的假朋友而已。事實上,當基督教國在公元第4世紀出現時,聖經掙扎求存的奮鬥絕未因此而終止。

      1,2.(包括引言。)(甲)為什麼有許多人拒絕承認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乙)基督徒在第1、2世紀成就了一些什麼善工?可是有一項什麼危險的發展正在形成?

      到第1世紀的末了,聖經各書的寫作均已完成。從那時起,基督徒在抄寫和分發整本聖經方面不遺餘力。與此同時,他們忙於將聖經譯成當日最流行的語文。可是,當基督徒會眾致力於這件善工之際,某種情勢正開始形成而證明對聖經的繼續存留十分危險。

      2 聖經本身曾預言到這項發展。有一次耶穌說了一個比喻,說一個人在田裡撒了優質的麥種。但是「人睡覺的時候,」仇敵來撒下一些會產生稗子的種子。兩類種子均發芽生長,有一段時期稗子甚至將麥子掩蓋起來。耶穌以這個比喻表明,他的工作所產生的果子會是真正的基督徒,但在他死後,假基督徒會滲進會眾裡。最後,人會很難從假基督徒中辨認出真正的基督徒來。——馬太福音13:24-30,36-43。

      3.據使徒彼得說,與稗子相若的「基督徒」使人對聖經的信仰受到什麼影響?

      3 使徒彼得坦率地提出警告,與稗子相若的「基督徒」會使人對基督教和聖經的看法受到什麼影響。他警告說:「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地滅亡。將有許多人隨從他們邪淫的行為,便叫真道因他們的緣故被毀謗。」——彼得後書2:1,2。

      4.耶穌和彼得的預言怎樣甚至在第1世紀已獲得應驗?

      4 甚至在公元第1世紀,耶穌和彼得的預言已獲得應驗。野心勃勃的人滲進基督徒的會眾裡散布紛爭。(提摩太後書2:16-18;彼得後書2:21,22;約翰三書9,10)在隨後的兩個世紀,希臘哲學腐化了純正的聖經真理,以致許多人誤把異教的主張視為聖經的真理。

      5.在第4世紀早期,君士坦丁在政策上作出什麼改變?

      5 在第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採納了「基督教」作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但他所知的「基督教」與耶穌所傳揚的宗教有天淵之別。到這時,正如耶穌所預言,「稗子」已勢力大張。可是,我們可以肯定,自始至終均有些人代表真正的基督教,將聖經視為上帝所感示的話語而切實遵行。——馬太福音28:19,20。

      聖經翻譯大受反對

      6.基督教國在何時開始形成?基督教國的宗教與聖經的基督教大異其趣的一點是什麼?

      6 在君士坦丁的日子,我們今日所知的基督教國開始形成。從那時起,已經生根的墮落基督教不再僅是個宗教組織了。它成為政府的一部分,而宗教領袖在政治上擔任重要角色。最後,背道的教會以一種與聖經的基督教大相逕庭的方式運用政治勢力,從而為聖經帶來了另一項危險的威脅。事情的經過如何?

      7,8.教皇在何時表示反對人翻譯聖經?為什麼他反對這件事?

      7 後來拉丁文變成不再是日常的語文了,於是聖經遂需要有新的譯本。但是天主教會不再贊成人翻譯聖經了。1079年,後來成為波希米亞王的維拉提斯留(Vratislaus)請教皇格列高利七世(Gregory VII)批准他將聖經譯成他治下臣民的語文。教皇斷然拒絕。教皇聲稱:「時常考慮這個問題的人可以清楚看出,全能的上主樂意使聖經的某些部分保持隱祕是不無理由的,因為聖經若人人都可以清楚明白,就可能受人蔑視和不敬;或者可能受一些不學無術的人所誤解而導致謬誤。」1

      8 教皇要使聖經繼續留在現已不再通行的拉丁語文中。他要聖經的內容保持「隱祕」,而非譯成普通人的語文。a哲羅姆(Jerome)在第5世紀將聖經譯成拉丁文的《通俗譯本》以期使人人都讀到聖經,現在這部譯本卻成了使聖經保持隱祕的工具。

      9,10.(甲)羅馬天主教反對人翻譯聖經一事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乙)教會反對聖經的目的何在?

      9 在中世紀期間,教會越來越反對將聖經譯成當地的語文。1199年,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下了一個措詞強烈的諭旨給德國梅斯的大主教,以致大主教將他所能找著的所有德文聖經燒掉。3 1229年,在法國圖盧茲召開的宗教大會規定「平信徒」不能擁有任何普通語文的聖經書。4 1233年,在西班牙塔拉戈納省舉行的宗教會議下令將「舊約或新約」的各書交給當局燒掉。5 1407年,大主教阿倫德爾(Thomas Arundel)在英國牛津召開的教士會議中明令禁止人將聖經譯成英文或任何其他現代語文。6 1431年,英國威爾斯的斯塔福德(Stafford)主教禁止人將聖經譯成英文及擁有任何這樣的譯本。7

      10 這些宗教掌權者並非試圖消滅聖經。他們企圖使之僵化,使聖經留在一種只有很少人能懂的語文中。這樣,他們希望阻止所謂的異端產生,而這些異端其實只是對他們的權威提出挑戰而已。他們若得以成功,聖經就可能變成只是一件供人作學術研究的東西,但對普通人的生活卻很少或甚至毫無影響。

      擁護聖經的人

      11.胡利安·埃爾南德斯將西班牙文的聖經偷運進西班牙時有什麼事發生?

      11 可是,值得慶幸的是,許多誠懇的人拒絕聽從這些訓令。但是這種拒絕是相當危險的。有許多人曾由於犯了擁有聖經之「罪」而備受痛苦。例如請想想一個名叫胡利安·埃爾南德斯(Julián Hernández)的西班牙人的經歷。據霍克斯(Foxe)著的《基督教殉道史》(History of Christian Martyrdom)所載,胡利安(或胡利亞諾)「著手將大量聖經藏在桶裡,包裝得像萊茵河的酒一般,從德國運進他的本國」。他被人出賣,結果被羅馬天主教的異端裁判所逮捕。認領聖經的人「均一律受到苦刑折磨,然後其中大部分被判處各種徒刑。胡利亞諾被焚斃,有二十個人以烤肉鐵叉刺穿而活活燒死,有幾個終身監禁,有些受到公開鞭打,許多被解到船上做苦工」。8

      12.我們怎麼知道中世紀的宗教當局並不代表聖經的基督教?

      12 這些宗教權威濫用權力,達到多麼令人髮指的地步!顯然他們絕不足以代表聖經的基督教!聖經本身透露他們其實屬於誰,說:「從此就顯出誰是上帝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行義的就不屬上帝,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我們應當彼此相愛。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約翰一書3:10-12。

      13,14.(甲)在中世紀,關於聖經,什麼令人驚訝的事實表明這本書是源於上帝的?(乙)在歐洲,對聖經來說情勢怎樣改變了?

      13 可是,令人多麼驚奇的是,許多男女僅為了要有一本聖經而不惜冒險受到這麼令人震驚的虐待!由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聖經使人養成如此深摯的效忠,甘願耐心受苦,毫無怨言地從容就義而不向折磨他們的人報復,這件事本身便是個有力的證據,證明聖經的確是上帝的話語。——彼得前書2:21。

      14 最後,基督新教在第16世紀起來反抗羅馬天主教的勢力之後,羅馬天主教會本身被迫將聖經譯成歐洲的普通語文。但即使如此,聖經與基督新教的關係仍然較與天主教的關係為深。正如羅馬天主教的教士休巴(Edward J. Ciuba)寫道:「我們必須忠實地承認,基督新教改革的一個較可悲的後果是,聖經在天主教的信徒當中受到忽視。雖然聖經從未被人完全遺忘,但這本書對大部分天主教徒來說乃是一本封閉了的書。」9

      聖經批評

      15,16.為什麼在反對聖經方面,基督新教亦難辭其咎?

      15 但以反對聖經而言,基督新教的各教會並非清白無辜。隨著年代過去,有些基督新教的學者對聖經發動了另一種攻擊:學術上的攻擊。在18和19世紀,他們發展了一種研究聖經的方法,稱為聖經批評。聖經批評家聲稱聖經中有很大部分僅是傳說和神話。有些甚至說耶穌是個虛構的人物。這些基督新教的學者認為聖經並不是上帝的話語而是人的話語,而且內容紊亂不堪。

      16 雖然這些見解中比較極端的主張已不再受人相信,至今聖經批評仍然在神學院中受到鼓吹。聽見基督新教的牧師公開否認大部分聖經的真確性並非罕見的事。例如據一份澳洲報紙登載,一個英國教會的牧師說聖經中有很多部分「是完全錯誤的。有些歷史錯了。有些細節顯然受過竄改」。這種想法乃是聖經批評的產品。

      「被毀謗」

      17,18.基督教國的行為怎樣為聖經帶來莫大羞辱?

      17 可是,阻止人承認聖經是上帝話語的最大障礙乃是基督教國的行為。基督教國自稱跟從聖經。可是,她的行為卻為聖經及為基督徒這個名字帶來了很大的羞辱。正如使徒彼得所預言,結果使真理之道受到「毀謗」。——彼得後書2:2。

      18 例如,當教會禁止人翻譯聖經之際,教皇贊助大規模的軍事運動去攻擊中東的回教徒。這些軍隊被人稱為「神聖」十字軍,但其實絕不神聖。第一支軍隊——稱為「人民十字軍」——為後來的十字軍立下了先模。這群受到佈道者慫恿的烏合之眾在離開歐洲之前首先攻擊德國的猶太人,在一鎮復一鎮加以屠殺。為什麼呢?歷史家邁耶(Hans Eberhard Mayer)說:「他們聲稱猶太人是基督的仇敵,所以配受懲罰,但這其實僅是要遮掩真正的動機:貪婪。」10

      19-21.三十年戰爭以及歐洲的海外傳道運動和殖民地擴展怎樣為聖經帶來了羞辱?

      19 16世紀的基督新教反叛使羅馬天主教在許多歐洲國家中失勢。(所導致的結果之一是三十年戰爭1618-48年)——據《世界通史》(The Universal History of the World)說,這是「歐洲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之一」。戰爭的基本原因?「天主教徒對基督新教徒的仇視,以及基督新教徒對天主教徒的仇視。」11

      20 這時,基督教國已開始將勢力擴展到歐洲以外,把「基督教」文明帶到地球的其他部分。這項軍事擴張以殘忍和貪婪為特色。在美洲,西班牙的征服者迅速將當地的印第安文明消滅。一本歷史書評論說:「以一般而言,西班牙的統治者消滅了當地的文明而沒有引入歐洲的文明。將他們吸引到新世界的主要動機是對黃金的渴求。」12

      21 基督新教的傳教士也從歐洲前往其他大陸。他們的活動所產生的結果之一是促進殖民地的擴展。今日人們對基督新教傳教士的活動所懷的普通看法是:「在許多事例上,傳教士的活動被用作轄制人民的理由和藉口。傳教、科技和帝國主義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人所熟知的。」13

      22.基督教國怎樣在這20世紀為基督教之名帶來了羞辱?

      22 基督教國的宗教和國家之間的密切關係一直延續至我們的日子。上兩場世界大戰主要是在「基督教」國家中進行的。雙方的教士們均鼓勵屬下的年輕男子奮勇殺敵——敵人時常與他們屬於同一的宗教。正如《各教會若渴望世界和平》(If the Churches Want World Peace)一書指出:「今日的戰爭制度得以興起,並且在一些服膺基督教的國家中造成最大的禍害,這絕不是[各教會]可以引以為榮的事。」14

      上帝的話語歷劫猶存

      23.基督教國的歷史怎樣表明聖經是上帝的話語?

      23 我們陳述基督教國這項悠長、可悲的歷史是要強調兩個要點。第一,這些事件應驗了聖經的預言。聖經預告許多以基督徒自居的人會為聖經和基督教之名帶來羞辱。既然事情已確實發生,這足以證明聖經是真確的。可是,我們不應當忘記一件事實:基督教國的行為並不代表基於聖經的基督教。

      24.什麼將真正的基督徒標明出來,從而清楚譴責基督教國並不是基督徒?

      24 耶穌曾親自解釋真正的基督徒可以怎樣被人辨認出來:「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再者,耶穌說:「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16)在這兩方面,基督教國均清楚表明自己並不代表聖經的基督教。它自稱為聖經的朋友,但其實是個假朋友。

      25.為什麼聖經得以渡過一切風險而存留至今?

      25 第二個要點是:既然基督教國以整體而言行事對聖經如此不利,聖經得以存留至今,並且仍對許多人的生活操有良好影響,這件事的確令人驚訝。聖經翻譯所受到的猛烈反對,現代派學者對聖經所作的攻擊,聖經的假朋友基督教國那種違反基督教的行為——聖經得以渡過這一切風險而存留至今。為什麼呢?因為聖經與世上的其他任何寫作不同。聖經是不可能死去的。它乃是上帝的話語,而聖經本身告訴我們說:「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以賽亞書40:8。

      [腳注]

      a 當時曾有人將聖經譯成若干種本地文字。但這些譯本時常不惜工本製成華麗的抄本,因此肯定不是供大眾使用的。2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