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目錄
-
-
前言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前言
請想想這個矛盾現象:在一個工業化國家裡,百分之9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十分快樂或相當快樂。但這個國家最常用的十種藥物中,竟有三種是抗抑鬱藥。該國百分之91的人滿意自己的家庭生活,可是差不多一半的婚姻卻以離婚收場!
事實上,研究員曾對18個國家的人進行調查(這些國家的總人口,相當於世界人口的一半),結果顯示,「世人大都對未來充滿悲觀的看法」。因此,許多人顯然並不活得開心。你又怎樣呢?我們出版這本冊子,是要幫助你活得心滿意足。
-
-
心滿意足的生活只是夢想嗎?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第1部分
心滿意足的生活只是夢想嗎?
在一個發達國家裡,一所設備齊全的房子也許叫人感到舒適方便。可是,你一來到門前,卻可能發覺什麼呢?一種侷促不安、令人不快的氣氛。父母對十幾歲的兒女說話,但兒女很不高興地只回答「是」或「不是」。母親很想丈夫多點注意她,但父親卻只想清靜一下,不想受人打擾。獨居的祖父母很想跟家人相敘,共享天倫之樂,可是卻有好幾個月沒有跟兒孫見過面了。另一方面,有些家庭雖然也面對著同樣的壓力,卻能夠應付裕如,快快樂樂。你想知道箇中原因嗎?
2 請想想在另一角落,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家庭。這個家庭一家七口,住在破爛的小木屋裡。他們家無餘糧,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下一頓飯吃。這種可悲情形,正好說明世人根本無法消除飢餓和貧窮。可是,世上許多家庭卻能夠安貧樂道。為什麼呢?
3 就算在富裕的地方,經濟也可能出現問題。日本有個家庭在「泡沫」經濟的高峰期買了一所住宅。由於以為未來收入會繼續增加,他們申請了大筆房屋抵押貸款。可是,經濟「泡沫」後來破滅了,他們無力償還借款,只好把房屋低價出售。他們雖不住在這房子裡,仍要繼續償還房子的債務。令情況雪上加霜的是,由於濫用信用卡,他們也要支付大筆賬單。父親又喜歡賭馬,結果這家人更是債台高築,捉襟見肘。可是,世上許多家庭卻能夠適應逆境,保持快樂。你想知道他們怎樣做嗎?
4 無論你住在什麼地方,人際關係都可以造成不少煩惱,叫你活得不快樂。在工作地方,你也許成為眾矢之的,背後有許多人說你的壞話。別人也許妒忌你的成就,對你提出不公道的批評。每天跟你共事的人也許主觀很強,觸犯了你。你的孩子在學校裡可能被人欺負和騷擾,或受到冷落。如果你是個單親父母,就很明白箇中滋味,生活很難如意。今天,這一切難題使許多人的生活充滿了壓力。
5 壓力會不知不覺間累積起來,然後突然爆發,事前一點跡象也沒有。因此,壓力好像無聲的殺手,長期的壓力則有如慢性毒藥一樣。明尼蘇達大學的羅伯特·韋寧格教授說:「在今天世界每個角落,壓力和它所引致的疾病正影響著所有工人。」據稱,由壓力引致的疾病,使美國每年蒙受2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壓力更被視為美國最新的輸出品。在各種主要語言中,「壓力」一詞時常受人提及。由於未能完成手上工作,你可能受到很大壓力,並且感到內疚。最近一個研究報導,人們每天都有兩小時感到內疚。可是,有些人卻有能力應付壓力,生活愉快。
6 你可以怎樣應付以上的生活問題,活得心滿意足呢?有些人求助於專家寫的自助書籍。我們可以信賴這些書籍嗎?教育專家本傑明·斯波克博士寫了一本教養孩子的書,這書有42種語言版本,銷數幾達5000萬本。他說:「時下美國父母最常見的問題是,他們不夠嚴厲。」他接著指出,專家們,包括他自己在內,其實也難辭其咎。他承認說:「我們不察覺到,專家那種自以為無所不知的態度,削弱了父母的自信心。我們現在發覺,可惜已太遲了。」因此,我們大可以問道:「為了在今天和未來都活得心滿意足,我們可以放心聽從誰的忠告呢?」
-
-
活得心滿意足之道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第2部分
活得心滿意足之道
你遇到問題,會向哪一方請教呢?你可能會聽聽可信朋友的意見,或向有經驗的顧問求助。你到圖書館搜尋資料,也許會有幫助。或者你會聽聽「老人家的智慧」,從他們的豐富經驗得益。無論你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想想一些金玉良言無疑是好的。以下有些明智忠告,你會發覺頗有幫助。
「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
2 家庭生活:許多父母十分擔心兒女受到世界不良風氣所影響。他們留意以下勸告,會有一定幫助:「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這樣他到老也不偏離。」1隨著孩子漸長,他們要走一條「合宜的路」,遵循一套標準。專家們逐漸意識到,兒童遵守有益的規則,的確十分重要。父母定下明智的標準,會令孩子感到安全。另一句箴言是:「杖打和責備使人有智慧,放縱的孩子使母親蒙羞。」2「杖」是指父母的權威。父母懷著愛心行使權威,就可以防止兒女誤入歧途。可是,父母執行這樣的權威,並不表示他們可以任意虐待孩子。聖經給父母的忠告是:「不要激怒兒女,免得他們灰心喪氣。」3
「你們各人都該愛妻子,好像愛自己」
3 夫妻恩愛,是幸福家庭之本。夫妻怎樣才能琴瑟和諧呢?「你們各人都該愛妻子,好像愛自己;妻子也該深深尊敬丈夫。」4如果家庭是一部機器,愛心和尊重就是潤滑油。但要這個勸告行得通,溝通是不可少的,因為「沒有密談,計劃[就]失敗」。5為了開誠相見地溝通,夫妻該設法明白配偶的感受,真正了解對方的想法。要記住,「人心裡的思想好像深處的水,明辨事理的人卻能汲引出來」。6
要態度積極,主動跟家人培養親密的關係
4 許多老人晚景淒涼,孤苦伶仃。甚至在重視孝道的國家裡,這種情形也並不罕見。做兒孫的,最好想想這些金玉良言:「要孝敬父母。」7「母親老了,也不可輕看。」8「惡待父親、趕走母親的,是可恥丟臉的兒子。」9另一方面,年老父母也要態度積極,主動跟家人培養親密的關係。「孤立自己的人只求滿足自私的心願,並違背一切實用智慧。」10
5 喝酒:誠然,「酒能叫生命歡樂」;11喝酒也許能令人忘憂,「不再記住自己的煩惱」。12可是,要記住:「淡酒專好譏誚,烈酒喧嘩吵鬧;凡因酒誤入歧途的,都沒有智慧。」13請想想酗酒的影響:「酒終歸要像蛇一樣咬你,有如毒蛇放出毒液。你的眼會見奇異的事,你的心會說虛妄的話。……『我什麼時候才醒來呢?我還要再去找酒喝。』」14適量喝酒也許有益,但酗酒就一定要避免了。
6 理財:有時候,只要理財有道,就能免去許多金錢煩惱。請聽聽這個勸告:「不要縱酒,不可貪肉。醉酒貪食的,終必貧窮;好打盹的,必衣衫襤褸。」15我們避免酗酒、吸毒和賭博,就能好好運用金錢,造福家人。可是,許多人卻沒有量入為出,結果欠下了一身債務。有些人負債纍纍,要靠借債度日。謹記以下的智慧之言,無疑會有益得多:「追求虛浮東西的,飽受貧困。」16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想買的東西,我真的需要嗎?有多少東西我只用過幾次,就丟在櫃裡忘記了呢?」一個專欄作家寫道:「人基本需要的,其實不多,但慾望卻是無限的。」請留意這些智慧之言:「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走什麼。所以,只要有衣有食,就該知足。……貪財是一切禍害的根源,有些人一心貪財,就……用許多痛苦把自己刺得遍體鱗傷。」17
7 勤力工作,就是解決金錢問題的方法。「懶惰的人啊,你去看看螞蟻怎樣做事,就可以得著智慧。……再睡一會兒,再打個盹兒,抱著手再躺一陣兒;貧窮就像流寇臨到。」18審慎計劃,定下切實可行的預算,也會有所幫助。「你們想蓋一座塔樓,有誰不先坐下計算費用,看能不能蓋成呢?」19
「你見過技巧精湛的工人嗎?」
8 可是,如果我們經歷窮困,卻不是因自己的錯造成的,那又怎樣呢?例如,我們很想努力工作,但由於經濟不景,我們也許失業了。或者在我們居住的地方,生活水平都在貧窮線以下,那又怎樣呢?「智慧能保護人,就像金錢能保護人一樣;但智慧能保全明智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20請也想想這個忠告:「你見過技巧精湛的工人嗎?他必站在君王面前。」21我們可否學會一些技能,以求較容易找到工作呢?
「要常向人施與,你們就必蒙施與」
9 以下勸告聽來有點矛盾,卻是至理名言:「要常向人施與,你們就必蒙施與。……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人就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22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施恩望報。相反,這個勸告強調我們要培養慷慨的精神:「慷慨的人,必得豐盈;大方滋潤人的,必蒙大方滋潤。」23別人有需要時,我們樂善好施,這種精神最終也會造益自己。
10 人際關係:一位智慧的國王說:「我看見一切辛勞和各樣工作技能使人彼此競爭。這也是空虛,也像捕風。」24競爭的精神只會叫人行事不智。一個人看見鄰人買了一台80厘米的電視機,於是自己也急忙去買一台90厘米的,即使他原本那台70厘米的並沒有什麼不妥。這樣的競爭是空虛無益的,就像捕風一樣徒勞。你豈不同意嗎?
我們可以怎樣控制憤怒情緒?
11 別人也許說了一些冒犯我們的話,叫我們很不高興。但是請想想這個勸告:「你不要心裡急躁,輕易動怒,因為怒氣留在愚昧人的懷裡。」25不錯,有些事情是人有理由感到憤慨的。古代一個作者承認說:「你們發怒,卻不要犯罪;不要到日落還在動怒。」26那麼,我們可以怎樣控制憤怒的情緒呢?「人洞悉事理,就不輕易發怒;不追究過犯,就是他的美德。」27我們需要洞悉事理。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呢?情況是否情有可原?」除了洞察事理之外,我們還可培養其他美德去控制怒氣。「要穿上憐恤之情、仁慈、謙卑、溫和、堅忍。無論誰有理由對人不滿,都要繼續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寬恕。……除了這一切之外,還要穿上愛,因為愛能完美地維繫團結。」28不錯,愛能解決不少人際關係的問題。
12 可是,有個「小傢伙」卻能破壞人際之間的和睦關係,它就是舌頭。以下的話說得很對:「舌頭卻沒有人能馴服,而且是個不受管束、害人不淺的東西,充滿致死的毒素。」29這個勸告無疑值得我們留意:「人人都要敏於聆聽,不急於說話,不急於動怒。」30可是,我們也不該為了維繫表面的和睦,就說話失實。「你們的話,是就該說『是』,不是就該說『不是』;此外再說什麼多餘的話,就是出於那惡者。」31
13 我們可以怎樣與人保持良好關係呢?請留意這個指導原則:「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及別人的事。」32這樣,我們就是實行「金規」的訓示了:「在一切事上,你們希望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得怎樣待人。」33
14 壓力:這個世界充滿壓力,我們怎樣才能保持情緒平衡呢?「心中喜樂,容光煥發;心裡痛苦,黯然神傷。」34我們看見別人忽略了我們心目中認為是對的事,也許很容易就失去「心中[的]喜樂」。可是,我們最好記住這番話:「不要過分正義,也不要過度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滅亡呢?」35另一方面,我們也許常常飽受生活的憂慮。我們可以怎樣應付呢?要記住:「人心擔憂,鬱鬱不樂;聽見良言,心裡歡喜。」36我們可以沉思一下鼓舞人心的「良言」。即使環境不利,但我們只要抱著積極的態度,這也會對我們產生有益的影響:「喜樂的心是治病良藥。」37如果我們鬱鬱不樂,只因看來沒有人關心我們,何不試試以下的良方:「施與比接受更快樂。」38我們有積極的態度,就能應付每天的壓力了。
15 你認為上述的金玉良言,會對生活在21世紀的你有實效嗎?其實,這些忠告都出自一本古老的書,就是聖經。但是,我們為什麼要看聖經,而不是研究其他的道理呢?一個理由是,聖經的原則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請看看康浩和香代子兩人的事例,他們曾致力於婦女解放運動。後來,香代子懷了康浩的骨肉,他倆不得不結婚。可是,他們出現了經濟問題,加上大家也合不來,於是很快就離婚了。後來,雙方都各自跟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但彼此卻不知道這回事。他們發覺到對方的生活有很大改變。於是,康浩和香代子再次結為夫婦。當然,他們的生活並不會因此就一帆風順,但他們現在卻按照聖經原則而生活,大家都願意讓步,好解決他們的問題。你會在耶和華見證人當中見到實踐聖經原則的好結果。何不參加他們的聚會,結識這些努力實行聖經教訓的人呢?
16 聖經的確是個予人啟迪的寶庫,蘊含無窮無盡的實用智慧,我們以上只是略舉一二而已。耶和華見證人樂於實踐聖經原則,是有道理的。何不找出他們樂於這樣做的理由,並且學習聖經一些基本道理呢?
-
-
可靠的指南書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第3部分
可靠的指南書
「聖經是人類文明和生活經驗的結晶,是獨一無二的。」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的一本雜誌這樣說。18世紀深具影響力的哲學家康德曾說:「世人有聖經這本書,實在是最大的幸福。任何貶低這本書的企圖,都違反了人類的利益。」《美國百科全書》說:「聖經對人類的影響,不僅限於猶太人和基督徒。……這本書被視為道德和宗教的寶庫。它含有取之不盡的教訓,有助於促進一個文明的世界。」
2 無論你信奉什麼宗教,多知一點這本書豈不是好事嗎?到20世紀末,聖經全書或部分已被譯成2200多種語言。大部分人都能夠以他們通曉的語言閱讀和明白聖經。自從發明活字印刷術以來,估計全球有四十億本聖經流通。
3 如果你有一本聖經,請翻到它的目錄,看看各卷書的名稱,從創世記開始,到啟示錄結束。聖經其實是一套叢書,有66卷,大約由40人執筆寫成。前部分有39卷,許多人叫它做《舊約聖經》,但較適當的叫法是《希伯來語經卷》,因為這部分主要是用希伯來語寫成的。後部分有27卷,許多人叫它做《新約聖經》,但較適當的叫法是《希臘語經卷》,因為這部分是基督徒用希臘語寫成的。聖經的寫作期共有1600多年,從公元前1513年開始,到公元98年結束。執筆者從沒有聚集起來,一同商量要寫什麼。有些書卷雖在同期寫成,但執筆者卻彼此分隔數千里。即使這樣,聖經卻有一個主題,並且首尾一貫,毫無矛盾。在十六個世紀期間、由四十人所寫的一部書,怎可能會這麼和諧一致呢?這真叫我們感到驚訝。
「上帝把北極鋪在虛無之境,把大地懸在虛空之上」
4 聖經雖在1900多年前寫成,但它的內容卻叫現代人也感到興趣。例如,請翻到聖經的約伯記26:7。須知道,這節經文是在公元前15世紀寫下來的。經文說:「上帝把北極鋪在虛無之境,把大地懸在虛空之上。」然後,請翻到以賽亞書40:22;請注意,以賽亞書是在公元前8世紀寫成的。這節經文說:「上帝住在大地的圓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開穹蒼如同薄紗,展開天空如可住的帳幕。」讀過這兩個描述之後,你想到什麼景象呢?一個球體「懸」在太空之中。你很可能從現代航天器傳送來的圖片上見過這個景象。你也許感到驚奇,「生活在這麼遠古的人,怎可能說出如此合乎科學的話來呢?」
5 現在讓我們看看有關聖經的另一個問題。聖經的記載,準確無誤嗎?有些人認為聖經只含有神話傳說,並沒有事實根據。我們且以著名的以色列國王大衛為例。直到近年,只有聖經提到他的存在。雖然歷史學家大都承認大衛真有其人,但有些懷疑論者卻聲稱他只是猶太宣傳家虛構出來的人。事實究竟怎樣?
刻有「大衛家」的銘刻
6 1993年,有人在以色列古城但的廢墟裡發現了一塊石頭,上面刻有「大衛家」這字樣。這塊銘刻是公元前9世紀一個紀念碑的碎片,是以色列人的仇敵用來記念戰勝他們的一場戰役的。有了這個出乎意料的發現之後,我們現在有聖經以外的古物去證實大衛這個人了!這有什麼意義呢?論到這個發現,特拉維夫大學的學者伊斯雷爾·芬克爾斯坦說:「發現了這個大衛銘刻之後,聖經所受的攻擊就在一夜之間消失了。」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學家威廉·奧爾布賴特教授花了幾十年時間在巴勒斯坦發掘古跡,他說:「一個復一個的發現,證實了無數的細節。這使聖經的歷史價值受到更大重視。」我們可以再問,「古代的史詩和傳說都夾雜了不少虛構成分,聖經這部古書又怎可能含有這麼準確的歷史呢?」但聖經的獨特之處,並不是到此為止。
鑄有亞歷山大大帝肖像的錢幣
7 聖經也含有許多預言。(彼得後書1:20,21)「預言」這個詞,也許立即叫你想起不少以先知自居的人的空話。但是請你撇下成見,翻到聖經的但以理書第8章。但以理在異象裡見到一隻雙角的公綿羊和一隻多毛的公山羊互相推撞;公山羊有一隻「顯眼的角」。公山羊獲勝,但牠的大角卻被折斷了,然後有四隻角取而代之。這個異象是什麼意思呢?但以理的記載繼續說:「你看見的雙角公綿羊象徵米底亞和波斯的王。多毛的公山羊代表希臘王。兩眼中間的大角代表頭一個王。大角被折斷後,有四隻角起來取而代之,就是有四個王國從他的民族中起來,只是沒有他那樣的權勢。」——但以理書8:3-22。
「一個復一個的發現,證實了無數的細節。這使聖經的歷史價值受到更大重視。」——威廉·奧爾布賴特教授
8 這個預言有沒有應驗呢?但以理書是在公元前536年左右寫成的。一百八十年後,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356年出生,他征服了波斯帝國。他就是「多毛的公山羊」兩眼中間的「大角」。據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說,亞歷山大在戰勝波斯之前曾進入耶路撒冷,有人拿但以理書給他看。他認為但以理論及他的預言,正好描述他對波斯發動的攻擊。此外,你在世界歷史的課本裡也讀到,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23年死後,他的帝國有什麼演變。他手下的四個將軍最後把帝國瓜分了。到了公元前301年,取代「大角」的「四隻角」已經把帝國一分為四。我們有理由再問:「一本書怎能把二百年後發生的事,這麼生動逼真地預告出來呢?」
9 聖經本身回答了以上問題:「聖經全都是上帝用聖靈啟示的,……盡都有益。」(提摩太後書3:16)譯作「上帝用聖靈啟示」的希臘詞,字面的意思是「上帝呼氣」。上帝把聖經的資料「呼進」大約40個執筆者的腦海裡。我們考慮過科學、歷史和預言方面的證據之後,所得的清晰結論只有一個。聖經是一部無與倫比的書,它不是只含有人類的智慧,而是來自上帝的。可是,今天卻有許多人懷疑它的作者——上帝——的存在。你又怎樣呢?
-
-
曠世之書的偉大作者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第4部分
曠世之書的偉大作者
美國有百分之96的人聲稱相信上帝,但在歐洲和亞洲,這個比率卻低得多。可是,甚至在並非信仰上帝的國家裡,也有不少人認為物質宇宙是由某些未知力量產生出來的。著名的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面值一萬日元的鈔票上印有他的肖像)有一次寫道:「上天造人,無分高低。」福澤以「上天」一詞去指大自然的定律,他認為人就是由這種定律產生的。許多人都像諾貝爾獎得主福井謙一那樣,接受一個抽象的「上天」觀念。福井表示,他相信宇宙間有一個巨大的體系,可以用「上帝」這個宗教詞語來表達;但他卻稱之為「自然的特性」。
左圖:福澤諭吉;右圖:福井謙一
2 這些知識分子相信,某個永恆的東西或個體促成了宇宙的運行。為什麼呢?請想想:太陽的體積十分巨大,足以容納一百萬個地球;但與銀河系相比,它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但宇宙有億萬個星系,銀河系也只是其中一個罷了。根據科學觀察,各星系看來正以高速向外推進。要推動宇宙的運行,就必然牽涉到巨大的能。這股能量來自誰或什麼方面呢?聖經問道:「你們向天舉目吧!這一切是誰創造的呢?是上帝創造的,他率領星辰如領大軍,悉數號召,一一點名呼喚。他能力充沛,力量強大,所以連一顆星都不缺少。」(以賽亞書40:25,26)經文顯示,宇宙是由一個個體促成的,他就是「能力」之源。
草帽星系
3 請也想想地球上的生物。進化論者聲稱,生命是自行產生的。這個說法對嗎?生物化學家邁克爾·貝赫說:「對於生物的化學過程,科學已有長足的了解;但在分子的層次上,科學卻無法解釋生物系統的精巧和複雜是怎樣來的。……許多科學家斷言,他們已掌握了其中的解釋,或遲早會真相大白。可是,專門的科學書刊卻不支持這樣的聲稱。此外,根據[生物分子]系統的結構,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以達爾文的理論去解釋生命機制,是永不會成功的。」
邁克爾·貝赫說:「我們可把一個典型蛋白質分子的摺疊……比作一個立體拼圖。」可是,人體含有數以十萬計的拼圖。科學家正試圖解開這個謎。這些拼圖是誰設計的呢?
4 進化論認為人類是天然產生的,沒有借助任何智力。你真的滿意這樣的解釋嗎?有人說,人腦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物體」。現在就讓我們研究一下人腦,看看可以得到什麼結論。理查德·雷斯塔克醫生說:「連最先進的類神經網絡電腦的功能,也不過等於一隻蒼蠅的萬分之一。」人腦比蒼蠅的腦子優越得多。人腦有學習語言的能力,能夠自行修理,自行改編程序,並且改善功能。你一定同意,強力超級電腦的功能雖然只及「蒼蠅的萬分之一」,但也必然是經智慧設計出來的。那麼,人腦又怎樣呢?a
5 三千年前,人類還未完全知道人體的奇妙結構,但當時一個聖經執筆者思考過人體的構造後,說:「我要稱揚你,因為我的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我心裡清楚知道。」執筆者雖然對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結構一無所知,卻寫道:「我還是胚胎的時候,你的眼睛就看見我了。……已經記在你的冊上了。」(詩篇139:14,16)他所指的是誰呢?「能力充沛」、產生宇宙萬物的是誰呢?
哪一樣的功能更大?是最先進的類神經網絡電腦,還是一隻蒼蠅?
6 聖經第一節經文就說:「最初,上帝創造了天地。」(創世記1:1)他也是聖經的偉大作者,把這本書的內容向人啟示出來。他顯示自己是一位樂於與人親近的上帝,因此我們能夠跟他締結親密的關係。
a 《有一位關心人的造物主嗎?》(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第2至4章載有進一步的細節,可供讀者參考。
-
-
認識上帝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第5部分
認識上帝
你想向人請教,豈不會找個值得信任的人嗎?如果意見的來源是你很信任的,那麼,不論是否立即見效,你也會比較願意聽從。你真的想從聖經的實用勸告得益,就必須認識它的偉大作者。事實上,你甚至能夠成為他的「朋友」!——以賽亞書41:8。
上帝的名字,出現在希伯來語的以賽亞書經文裡
2 你想跟某個人做朋友,無疑會想知道他的名字。聖經的上帝有個名字嗎?他宣告說:「我是耶和華,這是我的名。我決不讓自己的榮耀歸於別神,也決不讓我當受的讚美歸於偶像。」(以賽亞書42:8)上帝的名字就是「耶和華」,希伯來語的寫法是יהוה(由右至左)。在聖經的《希伯來語經卷》裡,這個名字出現了差不多七千次。上帝的名字含有「成事者」的意思,暗示耶和華上帝為了實現自己的旨意,他要成就什麼,就成就什麼;要使受造物怎樣,受造物就會怎樣。按照希伯來語的語法,這個名字的形態表示行動在發展中,直到完成為止。這表示什麼呢?這表示,耶和華已成就了許多事,而且還會繼續達成他的旨意。他是活的上帝,並不是一股沒有個性的力量!
3 耶和華是造物主。(創世記1:1)他是「永活的上帝。他造了天、地、海,又造了其中的萬物」。(使徒行傳14:15)耶和華創造了萬物,包括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因此,上帝是「生命的源頭」。(詩篇36:9)他也維持萬物的生命。他「常常行善,為自己作證,例如從天降雨,賜下豐收的時節,讓你們吃喝飽足,滿心歡欣」。(使徒行傳14:17)在非洲和亞洲,許多人拜祖先,是因為他們感激祖先傳給他們生命。但是,造物主既然創造了第一對人類,並且賦予他們生育能力,也維持我們的生命,我們豈不更當感激他嗎?你想想這件事,也許會不禁驚嘆說:「耶和華我們的上帝,你配得榮耀、尊崇、力量,因為你創造了一切,一切都是因為你的旨意才能存在,才被創造的。」——啟示錄4:11。
4 你可從聖經去認識造物主耶和華,知道他是怎樣的上帝。聖經透露,「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16;出埃及記34:6,7)從聖經的創世記到啟示錄,你會讀到許多記載,表明耶和華的確是仁愛的上帝。何不養成天天閱讀上帝話語的習慣,以求認識造物主呢?也要接受熟悉聖經的人的幫助,仔細學習聖經。(使徒行傳8:26-35)你會看出,耶和華也是公正的上帝,他不會永遠容許罪惡存在。(申命記32:4)對人類來說,要在愛心和公正之間保持平衡並不容易;但是耶和華憑著他的智慧,卻能在兩者之間保持完美的平衡。(羅馬書11:33;16:27)身為全能的上帝,他有力量做一切要做的事,好徹底成就他的旨意。(創世記17:1)要盡力聽從聖經的明智忠告,這樣你就會更感激造物主,明白他的勸告總是對我們有好處的。
何不在禱告裡親近耶和華呢?
5 要親近上帝,還有另一個方法,就是禱告。耶和華是「聽禱告的主」。(詩篇65:2)他能「成就一切,遠遠超過我們一切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20)可是,如果一個「朋友」只是有求於你才來找你,你會對他有什麼看法呢?你對他的印象,恐怕不會太好吧。同樣,你有榮幸向上帝禱告,無疑不該只求他賜你想要的東西,也要感謝他和讚美他。——腓立比書4:6,7;帖撒羅尼迦前書5:17,18。
-
-
耶和華為什麼創造我們?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第6部分
耶和華為什麼創造我們?
所羅門王探索過人生的意義
認識耶和華,對你有什麼意義呢?其中一點是,你會找著一個困擾許多人的問題的答案。問題就是:「我為什麼活著?」你也許曾想過這個問題。古代有個智慧的國王,他當日的財富「勝過地上的列王」,他也曾探索過人生意義的問題。(歷代志下9:22;傳道書2:1-13)他就是權傾天下、富甲一方、智慧無雙的所羅門王。他探索過問題之後,有什麼結論呢?「聽過一切以後,結論就是:要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人的義務全在乎這一點。」(傳道書12:13)鑑於所羅門的經歷勝過眾人,他的結論無疑值得我們仔細想想。——傳道書2:12。
2 所羅門說我們要敬畏上帝,意思不是要我們恐懼神祕的靈界力量。相反,這是一種健康的畏懼,生怕令我們親愛的人不悅。你深愛一個人,就會時時刻刻都想取悅他,並且避免做任何得罪他的事。你真正愛耶和華,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3 通過閱讀聖經,你會知道造物主喜愛什麼、不喜愛什麼,也明白他創造地球的目的。聖經稱耶和華為「塑造、製成……大地」的上帝,他「堅立大地,……創造大地,不是徒勞的;他塑造大地,是要給人居住」。(以賽亞書45:18)耶和華把大地給人居住,要他們照料大地,管理一切生物。(創世記1:28)但耶和華造人,只是要他們料理大地嗎?
亞當夏娃曾跟上帝享有親密的關係
4 不是的,其中還有更崇高的目的。第一個人亞當跟耶和華享有親密的關係。他能夠直接跟造物主溝通,聽到上帝說話,也能向耶和華表達他的思想。(創世記1:28-30;3:8-13,16-19;使徒行傳17:26-28)因此,亞當和他的妻子夏娃可以不斷加深對耶和華的認識,跟他養成更親密的關係。耶和華既是「快樂的上帝」,亞當夏娃認識他和效法他,自然能夠活得心滿意足。(提摩太前書1:11)耶和華是「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上帝,他把第一個人安置在伊甸樂園裡,讓人有希望永遠活下去。——提摩太前書6:17;創世記2:8,9,16,17。
關於人類細胞,新近的發現顯示什麼?
5 永遠活下去?你也許認為永生的想法是荒誕無稽的。但這件事真的不可信嗎?現在科學家認為他們對細胞衰退的成因已有點頭緒。他們發現細胞染色體的末端有一小段遺傳物質,稱為端粒。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縮短一些。細胞分裂了50至100次之後,端粒就耗盡了,而大部分細胞也都停止分裂。可是,最近的科學發現顯示,憑著端粒酶的幫助,人類細胞卻可以無限制地分裂下去。雖然這並不是說耶和華會用這種酶使人得到永生,但這卻足以說明一點:永生的想法並不是荒謬無稽的。
6 聖經透露,上帝造了第一對人類,原本要讓他們永遠活下去。聖經的記載是完全可信的。人類可以永永遠遠加強他們與耶和華的關係。他們會跟天父建立緊密的聯繫,清楚知道他造人在地上的目的,並且努力達成這個目的。他們的生活並不會單調乏味。相反,亞當夏娃享有奇妙的前途,可以使地上布滿快樂、完美的後代。他們永遠會有稱心如意、饒有意義的工作可做。這的確是心滿意足的生活!——創世記1:28。
-
-
心滿意足的生活為什麼這麼難實現?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第7部分
心滿意足的生活為什麼這麼難實現?
為什麼許多人掙扎求存,找不著人生的真正意義呢?「人從婦人而生,壽命短促,飽受煩擾,好比花開吐豔,被人割下;又如影兒飛逝,不再存留。」(約伯記14:1,2)有一件事發生在樂園裡的人類始祖身上,結果毀了人類的光明前景。
2 人類家庭要得到真正幸福,就必須跟上帝有良好關係;這種關係應該是自行選擇,而不是勉強維持的。(申命記30:15-20;約書亞記24:15)耶和華希望人服從他、敬拜他,但人這樣做必須要出自真心、發自愛心。(申命記6:5)因此,耶和華在伊甸園裡作了一個規定,讓第一個人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忠誠。上帝告訴亞當:「園子裡各樣樹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吃到滿足。只是『辨識善惡樹』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了,當天你就一定死。」(創世記2:16,17)這是個小小的考驗。耶和華只是禁止亞當吃園裡一棵樹的果子罷了。這棵樹象徵全智的造物主有權決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耶和華給了亞當一個「相配的」妻子,於是亞當把上帝的命令告訴了妻子。(創世記2:18)他們兩人都很滿意這個安排,願意受上帝統治。他們衷心順服上帝的旨意,藉此表明他們愛戴賜人生命的造物主。
3 後來有一天,一條蛇竟對夏娃說起話來。蛇問夏娃說:「上帝真的說你們不可吃園子裡各樣樹上的果子嗎?」夏娃回答說,「只是園子中間那棵樹上的果子」,就是辨識善惡樹的果子,上帝才不許他們吃,「免得[他們]死亡」。——創世記3:1-3。
4 這條蛇究竟是誰呢?聖經的啟示錄表明,「最初的蛇,叫做魔鬼,又叫撒但,迷惑了普天下的人」。(啟示錄12:9)魔鬼撒但是上帝創造的嗎?不是,因為耶和華的作為是完美良善的。(申命記32:4)其實,是這個靈體生物蓄意使自己成為魔鬼(意思是「毀謗者」),和撒但(意思是「敵對者」)的。他「被自己的私慾所勾引誘惑」,妄圖享有上帝的地位,於是起來反叛造物主。——雅各書1:14。
5 魔鬼撒但接著對夏娃說:「你們一定不會死。只是上帝知道你們吃了,那一天你們的心眼就必打開,你們必像上帝一樣,能辨識善惡。」(創世記3:4,5)撒但使人覺得,吃辨識善惡樹的果子是對人有利的。在實質上,他彷彿聲稱:「上帝留下了一些好東西不給你。你儘管吃樹上的果子好了,這樣你就會好像上帝一樣,能夠自己決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今天,撒但仍然以這種論調誘使許多人不願事奉上帝。他慫恿人說:「你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好了。就算你的生命是來自上帝的,你也沒有欠他什麼。」——啟示錄4:11。
6 在夏娃眼中,樹上的果子突然變得十分好看,令人無法抗拒!於是她摘下果子來吃,又拿給丈夫吃。亞當雖然深知事情的後果,卻聽從了妻子的話,把果子吃了。結果怎樣呢?耶和華對女人判了以下的懲罰:「我要大大增加你懷孕的痛苦,你生孩子必多受產痛。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男人又怎樣呢?「地就要因你而遭受咒詛。在你有生之年,你必辛苦勞碌才能吃地上的出產。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野地的植物。你必汗流滿面才有食物吃,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出於土的。你既是塵土,就要歸回塵土。」現在,亞當夏娃要自行尋找快樂和滿足了。人類不理會上帝的旨意,是否就能活得心滿意足呢?人類本來有愉快的工作,要照料花園般的樂園,並且把園子擴展到全球各地。可是,現在他們要辛苦勞碌才能糊口,並對榮耀造物主毫無貢獻。——創世記3:6-19。
7 在吃了辨識善惡樹果子的那一天,第一對人類就在上帝眼中死去了。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衰老死亡。他們死後有什麼遭遇呢?聖經清楚透露死人的情況。「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卻毫無知覺,再也沒有酬勞,因為他們都無人記念,被人遺忘。」(傳道書9:5;詩篇146:4)人死後,根本沒有什麼「靈魂」繼續生存。罪的懲罰是死亡,並不是在烈火熊熊的地獄裡永遠受苦。此外,他們死後也不是到天堂享福。a
8 做蛋糕的盤子有了一個凹痕,做出來的蛋糕就都會有個凹痕。同樣,不完美的男女只能生下不完美的後代。聖經解釋這個過程說:「罪通過一個人進了世間,死又通過罪而來,於是死就傳給所有人,因為所有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2)這樣,我們人人都生來就有罪,對自己的處境感到空虛無奈。亞當後代的生活變得勞勞碌碌,飽受挫折。人類有希望擺脫這種困境嗎?
a 關於人死後的情形,《人死後的情況怎樣?》(英語,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這本冊子載有不少有關細節。
-
-
回歸幸福生活之路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第8部分
回歸幸福生活之路
人類反叛上帝的統治,結果只是自討苦吃,陷於空虛無望的生活之中。可是,上帝卻沒有捨棄人類,不給人類一線希望。聖經解釋說:「受造的眾生受制於徒勞的景況,不是出於自願,而是由於上帝讓眾生受制於這種景況。不過,眾生仍然有希望,就是受造的眾生都獲得釋放,不再受腐敗所奴役,反而得享上帝兒女榮耀的自由。」(羅馬書8:20,21)不錯,上帝向第一對人類的後代提出希望。人類終會擺脫始祖遺傳下來的罪和死亡,跟耶和華上帝恢復親密的關係。方法如何呢?
上帝給人類希望,使他們能夠擺脫罪與死的奴役
2 亞當夏娃犯罪,剝奪了後代永享幸福生活的希望。為了要有自由決定是非善惡,他們不惜把未來的家人賣給罪和死為奴。他們的後代有如被囚在一個僻遠的海島上做奴隸,受到殘暴的國王所統治。的確,人類受到死和罪這兩個王所轄制。(羅馬書5:14,21)看來沒有人能拯救他們。把他們賣為奴的,竟就是他們的始祖!可是,有個善心人差他的兒子前來,付出所需的贖金,使所有賣身為奴的人都得以恢復自由。——詩篇51:5;146:4;羅馬書8:2。
3 在這個比喻裡,把奴隸營救出來的人代表耶和華上帝,帶來釋放贖金的兒子就是耶穌基督。耶穌在降世為人之前即已存在,他是上帝的獨生子。(約翰福音3:16)他是耶和華最先創造的生物,而宇宙一切眾生都是藉著他而產生的。(歌羅西書1:15,16)耶和華施行奇跡,把這個靈體兒子的生命轉移到一個處女腹中。因此,她生下來的嬰兒是個完美無疵的人,具有所需的「贖金」去滿足上帝公正的要求。——路加福音1:26-31,34,35。
4 耶穌年約30歲的時候,在約旦河受浸,隨即被聖靈(上帝的動力)所膏。這樣, 他成為了基督, 意思是「受膏者」。(路加福音3:21,22)有三年半的時間,耶穌在地上執行傳道職務。在這幾年間,他教導門徒認識上帝的王國;在這個天上政府統治之下,人類會跟耶和華上帝恢復和好的關係。(路加福音4:43;馬太福音4:17)耶穌深明人類幸福生活之道,因此告訴門徒怎樣才能尋得快樂。何不打開聖經,翻到馬太福音第5至7章,讀讀他在「登山寶訓」裡的一些教訓呢?
如果有人拯救你脫離奴役,你豈不會十分感激他嗎?
5 不像亞當那樣,耶穌凡事都服從上帝。「他從沒有犯罪。」(彼得前書2:22;希伯來書7:26)他本有權永遠生活在地上,但是他卻「捐棄生命」,好把亞當所失去的償還給上帝。耶穌在苦刑柱上犧牲了他的完美生命。(約翰福音10:17;19:17,18,28-30;羅馬書5:19,21;腓立比書2:8)就這樣,耶穌付出了所需的贖價或贖金,把人類從罪與死的奴役中贖回來。(馬太福音20:28)試想像你在血汗工廠裡幹苦活,過著奴隸般的生涯。如果有人拯救你脫離奴役,又有人甘願為你犧牲生命,你豈不會十分感激他們嗎?藉著贖價的安排,上帝向你打開了一條出路,使你能夠回歸他的宇宙大家庭,不再受罪和死所奴役,而是過著真正心滿意足的幸福生活。——哥林多後書5:14,15。
6 既知道和感激耶和華給你的分外恩典,你無疑有理由要實踐聖經的智慧之言。且舉個較難實行的原則:要寬恕得罪你的人。你還記得在第2課讀過歌羅西書3:12-14的話嗎?經文鼓勵你,即使你有理由對人不滿,也要甘願寬恕人。經文的上下文解釋說:「耶和華怎樣甘心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甘心寬恕人。」你銘記耶和華和耶穌基督為人類所做的事,就會受到感動樂於寬恕任何得罪你的人,尤其是願意悔改、向你道歉的人。
-
-
現在和永遠都活得心滿意足!如何活得心滿意足
-
-
第9部分
現在和永遠都活得心滿意足!
你與上帝建立友誼,就能活得心滿意足
在聖經的記載裡,亞伯拉罕以信心著稱。他本來在繁榮富庶的吾珥城,過著舒適的生活,但後來卻離開那裡,到哈蘭住了一段日子。然後,他終其餘生都過著遊牧生活,居無定所,住在帳幕裡。(創世記12:1-3;使徒行傳7:2-7;希伯來書11:8-10)可是,聖經卻說:「亞伯拉罕安享長壽,年老滿足,斷氣死了。」(創世記25:8)究竟什麼令亞伯拉罕活得心滿意足呢?他並不是只因一生的成就而深感滿足。亞伯拉罕對上帝有很大的信心,得以稱為「耶和華的朋友」。(雅各書2:23;以賽亞書41:8)亞伯拉罕一生滿足,乃是由於他跟造物主養成了深厚的關係。
你的生活能夠比亞伯拉罕的更心滿意足嗎?
2 像四千年前的亞伯拉罕一樣,今天你與上帝建立友誼,也能夠活得有意義,過滿足的生活。你也許從沒想到成為宇宙造物主的朋友,但這是可以做得到的。你要怎樣做呢?你要認識他,也要愛戴他。(哥林多前書8:3;加拉太書4:9)你跟造物主有這樣的關係,生活就會有意義和滿足了。
3 耶和華指導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贖價犧牲的人,使他們生活快樂。(以賽亞書48:17)你還記得,亞當反叛上帝,要自行決定是非善惡。耶和華雖以他愛子的贖價犧牲購贖了人類,讓他們有希望擺脫罪與死的奴役,但人要從這個安排得益,就必須接受基督的贖價,不再訂立自己的善惡標準。我們應該遵守上帝的律法和原則,就是他為接受耶穌贖價犧牲的人而定下的。
「求你教我認識你的道路」
4 你繼續學習聖經,實踐其中的原則,就必定會看出上帝的善惡標準是大有價值的。(詩篇19:7-9)你會受到感動,像耶和華的先知摩西對上帝說:「我果真蒙你恩待,求你教我認識你的道路,好讓我真的認識你。」(出埃及記33:13;詩篇25:4)聖經原則可以指導你去面對這個「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的種種難題。(提摩太後書3:1)隨著你的體會日增,你會更認識耶和華,跟他有更深厚的友誼。
5 亞伯拉罕「年老滿足」而死,但人如果仍然難免一死,生命就依然是太短的了。無論活到多少歲,我們仍然想活下去,因為「上帝……把永恆的意識放在世人心裡,這樣,上帝自始至終的作為,人永遠也探索不盡」。(傳道書3:11)就算永遠活下去,我們也永不能測透耶和華所造的萬物。我們能夠觀察、學習和欣賞耶和華的奇妙作為,永無窮盡!——詩篇19:1-4;104:24;139:14。
6 如果地上充滿了今天我們所見的難題,永生也許對你沒有什麼吸引。可是,我們卻無須擔心。聖經應許說:「我們照著他的應許,等待新天新地,有正義住在其中。」(彼得後書3:13)「新天」是指新的天上政府,就是統治全球的上帝王國。「新地」是指新的人類社會,由順服王國統治的人所組成。為了實現這個應許,耶和華不久就會採取行動,消滅「敗壞大地」的人。——啟示錄11:18;彼得後書3:10。
7 這件事會多快發生呢?為了指引我們,耶穌基督提出「這個制度的末期」的「徵象」,其中包括列國的戰爭、「一處接一處有糧荒和地震」、「瘟疫」和「不法的事增加」。(馬太福音24:3-13;路加福音21:10,11;提摩太後書3:1-5)耶穌接著預告:「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就知道上帝的王國近了。」(路加福音21:31)的確,耶和華毀滅惡人的日子已經迫在眉睫了。a
8 在「全能上帝的大日子」中,耶和華會清除地上的罪惡,然後把大地建設為一個樂園。(啟示錄16:14,16;以賽亞書51:3)這樣,「義人必得著大地,永遠在地上安居」。(詩篇37:29)但已故的人又怎樣呢?耶穌說:「不要為這件事驚奇,因為時候要到,所有在紀念墓裡的人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終得生命;作惡的,復活終被定罪。」(約翰福音5:28,29)耶和華關心每一個人,他會使在死裡長眠的人活過來。科學家嘗試用遺傳工程去複製人,但造物主卻無須依靠這個方法。對於他要救贖的每一個人,他都能記得所有細節,使他們再活過來。不錯,你有希望跟已故的親人在地上樂園裡重逢!
9 樂園生活會是怎樣的?地上會布滿快樂的人,大家都齊心一意地讚美造物主。「居民必不說:『我有病。』」(以賽亞書33:24;54:13)沒有人會經歷到有害的壓力,或在感情和精神上失調。人人都會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致力於上帝旨意下的有意義工作。(詩篇72:16;以賽亞書65:23)他們會與動物和平共處,與人類同胞和睦相處;最重要的是,「跟上帝享有和睦的關係」。——羅馬書5:1;詩篇37:11;72:7;以賽亞書11:6-9。
10 你要怎樣做,才能在將臨的樂園裡過完全幸福的生活呢?耶穌基督說:「他們不斷吸收知識,認識你這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就可以有永生。」(約翰福音17:3)因此,要繼續吸收知識,認識耶和華和耶穌基督,明白上帝對你有什麼要求。這樣,你就能夠取悅耶和華上帝,同時真正活得心滿意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