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问……
别人为什么不喜欢我?
“除非你是个特别有把握的人,”作家莱文(Beth Levine)说,“否则你也会或多或少地担心别人是否觉得你言语无味。”不错,希望受人喜欢是正常和健康的事。别人若看来避开我们,我们就不禁担心起来。我们会纳罕‘我究竟有什么不对呢?’
由于担心别人是否喜欢他们,有些青年感到绝望。例如,戴夫觉得其他青年人故意避开他。这种拒绝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戴夫回忆说:“我自觉孤寂、一无是处、甚至惊慌。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痛苦的情况之一。”因此,你若有时感到别人躲避你,那又如何?
“没有人喜欢我”——真的吗?
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受人讨厌是基于现实抑或基于想像。你在学校或邻里中可能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人物,但这项事实是否意味到别人讨厌你呢?当然不是!这种非白即黑的极端想法是自暴自弃和不切实际的。其实,没有人喜欢的人十分罕见。你也许有时被人忽略,但这件事并非意味到别人对你怀有敌意。
要对自己的处境采取客观和合乎现实的看法。你也许“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吗?(箴言18:24)若是这样,便显然有人发现你有可取之处了!在家庭关系方面也可以检讨一下。你的父母和兄弟姊妹看来喜欢与你一起吗?若然,这岂不是表明你有些可喜的特质?你若仍然心存疑惑,不妨请别人——也许一位知己或家人——帮助你分析一下别人对你的看法。通常,情况绝不如你所想像的那么糟。
可是,有时也许有人仁慈地告诉你,别人的确避开你。你听了之后会很伤心。但值得感激的是,有人对你有足够的关怀而愿意把实情告诉你。(箴言27:6;加拉太书4:16)不要因此便感觉绝望,相反,要找出难题究竟是由你在什么方面的行为所造成的。
“约束嘴巴”
例如,你可能只是说话太多吗?人们时常躲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人在与人交谈时若没有足够机会开口,就会感到有如受欺一般。多话的人若将话题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别人尤其会有这种感觉。一位名叫丹纳的少年回忆说:“这位少女在学校里不断自吹自擂。由于她的自负,其他孩子都不喜欢她。他们在她面前表现得很有礼貌,但尽量避免和她接触。”圣经说得不错:‘愚昧人多有言语。’——传道书10:14。
作家卡内基(Dale Carnegie)说:“你在两个月内关心别人,所得的朋友比以两年时间使别人关心你所得的还多。”或者正如箴言一书说:“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箴言11:25)因此要关心别人,并且要“快快的听”别人所说的话。(雅各书1:19)所罗门王劝告说:“[别]多言多语……约束嘴巴便是智慧。”——箴言10:19,《现译》。
别人若给你机会去谈及你所感兴趣的事,你岂不感到喜悦?所以,要让别人也享有表达自己思想的喜乐。他们会为此而喜欢你。
惹厌的行为
可是,难题也许在于你对待别人的方式。例如,考虑一下那个自作聪明的人或万事通。这样的青年善于激怒别人,敏于对人作巧妙的侮辱,以有刺的俏皮话或笑话令人感到难堪。还有些人喜欢争辩,总是强要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也有些人‘行义过分’,谁达不到他的个人标准就立刻加以批评。(传道书7:16)喧哗吵闹而令人尴尬的人又如何?你自然不愿与这等人为伍,对吗?可是,别人可能有时会对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惹厌或粗俗的行为也许能引人发笑,但对于促进友谊却毫无帮助。老实说,你和什么人为伍感到更舒畅——彬文有礼的人抑或以揶揄能手自居的人?关于后一类青年,年轻的谢利回忆说:“我们在表面上也许对他们的行为忍俊不禁,但内心却对他们的缺乏同情感到愤慨。”
因此圣经劝人“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腓立比书2:14)不必要的争吵、揶揄、侮辱和自以为义的责备只能使别人退避三舍。你若表现“同情心”,而且“言语常常带着和气”,就会令别人更喜欢你。——彼得前书3:8;歌罗西书4:6。
别做“空白的屏幕”
独占谈话的人虽然惹人讨厌,但在别人谈话时一言不发的人也令人发闷。心理学助理教授利里(Mark Leary)说:‘如果我所做的只是提出问题或说“不错,不错,”别人就会对我一无所知,我便不是个可喜的谈伴了。你固然不想独占谈话,但也不要做空白的屏幕。’
圣经说,‘言语有时。’(传道书3:7)因此要问问自己,“谈话一开始我就沉默下来,以致令别人感到沉闷不安吗?”若然,就要努力多作交谈!你的谈话内容无需高深,但应该足以表明你关心别人。如果你想不出什么有趣的谈话资料,试试提出问题。圣经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言25:11。
讨人喜欢
也许你现在已看出你在性格上有若干瑕疵需要改善。正如先前提及,家人或密友也许能够帮助你看出你有些什么令人不快的品质。你可以提出中肯的问题,且要有足够的勇气去聆听他们的忠实回答。承认错误需要有真正的内在勇气,纠正错误甚至需要有更大的勇气。
本文在较早时所提及的戴夫作过一番内省之后后,发现难题的症结是他以自我为中心。他对别人缺乏关怀,连自己的仪表和个人卫生也不注重!可是,戴夫作出必需的调整。今日已有不少人,不论老少,很喜欢他而乐于与他为友。
当然,不惜任何代价去讨人喜欢是不智的。鲁宾(Theodore Rubin)博士解释说:“可悲的是,没有人可以永远赢得所有人的欢心,巧言佞色、自我委屈去求人喜爱绝不会产生多一点的爱。有些人喜欢我们,有些人不喜欢。无论如何,大多数人都不能忍受别人装腔作态以求人喜爱;作态者也未必喜欢自己的所为。”的确,耶稣基督警告说:“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路加福音6:26)事实上,你若采取立场谨守公义原则,就必然有人对你发生反感。——路加福音6:22。
因此要作出合理的努力使自己成为和蔼可亲、爽朗愉快、惹人喜爱的人。但千万不要在公义原则上妥协以求赢得人的喜悦。圣经时代的青年撒母耳采取了坚定的立场拥护公义。结果如何?“耶和华与人越发喜爱他。”(撒母耳记上2:26)只要下点工夫和决心,你也能够像他一样。
[第28页的图片]
别人会避开坚要独占谈话的人
[第29页的图片]
无话可说的人很少能吸引别人
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要殷勤去作,并要在此专心,使众人看出你的长进来。——提摩太前书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