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4 12/1 20-24页
  • 一种充满意义的生活方式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一种充满意义的生活方式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终生的委派
  • 运动是我的生活焦点
  • 与运动迥异的人生目的
  • 把决定化作行动
  • 在分社服务
  • 继续过有意义的生活
  • 伯特利服务——需要更多志愿工人
    王国传道月报-1995年
  • 这会是你的最佳事业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1年
  • 许多值得感恩的东西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2年
  • 你有考虑过到伯特利服务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4年
《守》94 12/1 20-24页

一种充满意义的生活方式

梅尔瓦·A·威兰自述

1940年3月,那时我受了浸仅几个月,妹妹菲莉斯问我:“你为什么不做先驱呢?”我问她:“先驱?你的意思是几乎每天都出去传道的全时传道员?”

‘当时我的圣经知识有限,银行储蓄也不多,怎可以做先驱呢?’我不禁自忖。可是,菲莉斯的话却使我开始想想这件事。我也经常为此向上帝祷告。

后来我跟自己推理:‘既然上帝应许人,只要我们先求他的国,他就会照顾我们。我为什么不试试信赖他呢?’(马太福音6:33)于是我在1940年6月辞去裁缝的工作,然后致信守望台的澳洲分社办事处,申请成为先驱。

终生的委派

几个星期之后,我收到分社的回信。分社请我前往斯特拉斯菲尔德区(澳洲第一大城市悉尼市郊)耶和华见证人澳洲总部,先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大会,然后再把工作委派给我。于是,大会结束后第二天早上,我到总部办事处等候委派。

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对我说:“我们的洗熨部现在十分忙碌,你可以留下来帮我们几个星期吗?”那时是1940年8月。可是,直至现在我还是在洗熨部工作!总部家庭成员的数目已由当时的35人增至目前的276人。

但是,你也许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会说洗熨部的工作是一种“充满意义的生活方式”呢?尤其是这件工作我已做了50多年。在解释这件事之前,让我先说说我早年追求什么目标。

运动是我的生活焦点

1914年1月1日,我在墨尔本出生;家里有五个孩子,我排行第一。我们的父母很慈爱,他们有崇高的生活标准,有需要时也会对我们施行适当的管教。由于父母对宗教并不热衷,他们没有硬性规定我们要信什么。可是,他们却坚持我们小孩子要到圣公会参加主日学。

我在1928年离开学校之后成为一个裁缝。工余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体育活动之上,因为我认为运动有助我克服害羞。我加入了一个网球会,一年到头不断练习。我在冬季打篮球和棒球,夏季则参加女子板球队。我开始爱上板球,并且努力改良自己的球技,希望成为一个身手敏捷的投球手而跻身州际板球赛。

与运动迥异的人生目的

‘既然上帝是仁爱的,为什么他要使坏人在阴间里永远受苦?’我自幼便一直受这个问题所困扰。在我看来,这实在自相矛盾。因此,试想象一下那天我无意中从圣经获知“阴间”的真正意思,当时我的心情多么兴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妹妹菲莉斯比我小五岁,跟我一样喜欢运动。我们同属一个女子板球队。1936年,一个队友把菲莉斯介绍给吉姆——一个非常虔信宗教的年轻男子。吉姆不久就向菲莉斯谈及圣经的教训。菲莉斯对他所说的事深感兴趣。她屡次对我说,“这的确合情合理。”

那时,我和菲莉斯同住一个臥房,她把吉姆论及有关上帝王国的事告诉我,试图引起我的兴趣。她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这个王国能够实现人为政府所无法实现的事。”可是,我反驳她,说这不过是另一个叫人困惑的宗教而已,根本无人能够确知将来是怎样的。菲莉斯却没有就此罢休。她把书刊放在臥房里不同的地方,一心想我拿来读读。

我很想知道菲莉斯为什么对新近寻得的信仰这么热心。于是有一天,我拿起一本册子看看。这本册子有个引人入胜的题目——《人死之后》。我随手翻翻册子,可是,我一见到“阴间”这个词语,就整个人都被吸引住了。出乎我意料之外,原来在圣经里,“阴间”这个字词的意思不过是人类坟墓的总称,这个地方是无论好人坏人都要去的。我也获悉阴间绝不是一个受苦之地,死去的人其实是毫无知觉的。——传道书9:5,10;诗篇146:3,4。

我觉得这个主张十分合理。我尤其喜欢册子说全能的上帝作了应许,他会仁慈地通过一场称为复活的奇迹,使死去的人复活过来。(约翰福音5:28,29)我开始想知道多一些吉姆告诉菲莉斯的事,于是取出父亲在我小时送给我的那本细小的《英王詹姆斯译本》,查阅册子里引用的每节经文。借着这样做,我确信册子论及地狱和死者情况的话是真理。

另一个令我大感振奋的发现是,我获悉上帝的私有名字是耶和华。(诗篇83:18)此外,我也看出上帝无论做任何事,或容许什么事发生,都是有目的和原因的。这使我不禁问问自己:‘我 的一生究竟有什么目的?’从那时起,我开始怀疑自己对运动这般沉迷,甚至把生活上的其他事置诸脑后,是否真的最为有益。

把决定化作行动

吉姆和菲莉斯起初并不察觉我的人生观有什么改变。直至有一次,我们整家人一起出席一个朋友的宴会,他们才发现我跟以前大为不同。当时,在这一类场合里,所有来宾都会应邀起立举杯祝酒对英王致敬。可是,我决定跟吉姆和菲莉斯一样坐着不动。他们看见我没有起来敬酒,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尊重英王。我们只是认为,身为基督徒,我们应当保持中立,绝不参与这类含有国家主义的仪式。——约翰福音17:16。

然而,我的父母及其余的家人却对我们的做法非常反感。他们认为这是不忠的行为,甚至说我们疯了!后来,在女子板球队一年一度的颁奖礼上,我和菲莉斯再次面对类似的考验。结果,我们决定一起退出板球队。对我来说,这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困难,因为我已渐渐看出自己必须对上帝王国的君王耶稣基督效忠。

菲莉斯提醒我要经常参加耶和华见证人的聚会,借此吸收更多圣经知识以强化自己的信心。当时墨尔本只有一群会众,我于是开始参加星期日下午举行的聚会。我很快就看出他们真是上帝在地上的纯真组织。

我不久就受到邀请参加会众所从事的逐户传道。起初我犹豫不决,后来,在一个星期日的早上,我决定去看看他们是怎样传道的。我很高兴获派与一位经验丰富的传道员一起,她在第一个门口充满自信地发言,住户的反应挺不错。我暗自想道:‘这其实并不太难,我只要多练习,就能跟她一样了。’可是,那位见证人在离开第一个门口之后对我说:“现在你可以自己做了。”我顿时吓得目瞪口呆。

“我一个人做?”我惊愕地问,“你跟我开玩笑吧!如果有人问我一个我不晓得的问题,那我怎么办呢?”可是,她仍要我试试。于是我只好战战兢兢地独自到下一个门口去,而我同伴却往街的另一端走开了。不知怎的,那天早上我竟安然度过。

自那次之后,我每个星期日都参加传道工作。每逢有人问我一些我不晓得的问题,我就会说:“我会先查考一下,然后再回来告诉你。”值得庆幸的是,耶和华不断赐我力量和勇气,使我能够持守这种充满意义的新生活方式。我终于在1939年10月把生命呈献给上帝,并且在墨尔本的市立泳池受了浸。不久之后,当时已跟吉姆结了婚的菲莉斯就问我为什么不作先驱。

在分社服务

1941年1月,我刚开始在伯特利(分社办事处)工作不久,耶和华见证人在澳洲的工作就受政府禁止了。军人随后占据了斯特拉斯菲尔德区的伯特利之家,于是社方派我到离悉尼市48公里的英格尔伯恩的农场去。1943年6月,法庭判守望台社无罪,于是解除了禁令。到年底,我们已有25人回到斯特拉斯菲尔德区的伯特利。自此之后,我继续在洗熨部工作,同时也分担家里的其他责任。

接着十年的时间过得很快。1956年,我跟伯特利同工特德·威兰结为夫妇。特德为人沉静,富于忍耐。社方批准我们在婚后继续留在伯特利,这使我们欢欣不已。我们的确十分珍惜这种充满意义的生活方式,并且很高兴能够有特权在澳洲分社服务。除了伯特利的工作之外,我们也从使人成为基督门徒的工作寻得莫大的喜乐。其中一个例子是威克斯夫妇,你可以在《儆醒!》1993年10月22日刊(英文版)读到他们的经验。

在我加入伯特利的头30年,宣扬王国工作的稳定增长只需要分社增加10至12名工作人员就足以应付了。到了70年代,随着我们开始印制《守望台》及《儆醒!》杂志,情况就截然不同了。1972年1月,分社着手兴建一座印刷厂,不久,一部重达40吨的印刷机从日本运到。自1973年起,我们每月印制差不多70万本杂志。自此之后,伯特利之家的扩展就快得多了。

对我个人来说,1970年代也是个伤心的年代。先是我亲爱的丈夫特德在1975年去世,享年80岁。不及一年,我年纪老迈的父亲也在死亡中沉睡。然而,我从耶和华、他的话语圣经,以及属灵的弟兄姊妹寻得很大的安慰。除此之外,我尽力在伯特利各种富于意义的活动上保持忙碌,这大大有助我度过这段痛苦的日子。

无论如何,人还是要如常活下去的。虽然我已寡居,我得以再次过着心满意足的生活,并且获得很多祝福。1978年,我有机会参加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大会,接着到纽约布洛克林守望台社总部参观。在布洛克林的伯特利,我目睹数以百计的弟兄姊妹喜乐地工作,这使我至今仍大受鼓励。

在1970年代尾,我们获悉社方计划为澳洲伯特利兴建新的连栋大楼。由于斯特拉斯菲尔德区再没有可供兴建的空间,分社决定在英格尔伯恩社方的地皮上——即1940年代早期我在禁制下工作的地点——兴建一座更新更大的连栋大楼。

继续过有意义的生活

1982年1月,新落成的设施开始启用,我们人人都异常兴奋!无可否认,我们最初有点舍不得离开以往熟悉的环境,不过,当我们见到新分社73间美轮美奂的臥房时,这种感觉很快就被欢欣之情取而代之。现在我们有一个舒适得多的环境,窗前的景物不再是一道一道的砖墙和狭窄的街道。反之,我们看见绿油油的田野和树木,牛群在草地上吃草,还有灿烂的日出日落。

1983年3月19日,我们在这个阳光普照、秋意正浓的日子为新落成的连栋大楼举行呈献礼。耶和华见证人治理机构的成员劳埃德·巴雷作了一个打动人心的呈献礼演讲。巴雷弟兄夫妇年轻时曾与我在斯特拉斯菲尔德区的伯特利一起工作。因此,我很高兴见到他们出席这次呈献礼。

由于宣扬王国的工作日益扩展,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扩充英格尔伯恩的设施。办公室在1987年扩大了。一座五层高的新宿舍大楼及一座三层高的新工厂也顺利完成,并在1989年11月25日举行呈献礼。传道员数目的增长的确十分惊人——昔日我开始传道时还不及4000人,现已增至5万9000人了!

近年来,社方分别在日本、德国和澳洲分社设立地区工程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再一次扩充伯特利的连栋大楼。现在,我们建成了一幢三层高的办公大楼,另一幢五层高的宿舍大楼则即将竣工。这座建筑物完成后将为人数日增的伯特利家庭另外提供80多个房间。

今日的洗熨部已有充足的人手了。然而,我仍不时回味1940年8月那天的事,当时我受到邀请在这个部门工作两星期。我很高兴原本只有两星期的委派,却足足延续了50多年。我深深感激耶和华上帝的指引,使我享有一种充满意义的生活方式。

[第21页的图片]

25岁的我

[第23页的图片]

1956年结婚的日子

[第24页的图片]

1938年,我和妹妹都喜爱运动,但现在我却享有远较丰盛的人生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