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2 4/8 21-23页
  • 教皇的访问暴露菲律宾教会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教皇的访问暴露菲律宾教会
  • 警醒!1972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许多人对宗教一无所知
  • 与富人利害一致
  • 言而不行
  • 吸引青年和穷人
  • 这是基督所用的方法吗?
  • 他们为什么脱离教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1年
  • 教会会将教皇的主张付诸实行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0年
  • 教皇的奔波——何以是必需的?
    警醒!1985年
  • 节育问题使教会分裂
    警醒!1971
查看更多
警醒!1972
《警》72 4/8 21-23页

教皇的访问暴露菲律宾教会

《儆醒!》杂志驻菲律宾通讯员报导

1970年十一月廿七日,教皇保罗六世在马尼剌下机时,菲律宾总统以红毯铺地欢迎而造成了历史的一页。这是教皇初次访问远东和菲律宾这个四百多年来天主教均占优势的国家。

教皇的访问使一般人对菲律宾的天主教会引起前所未有的注目。据菲律宾主教会议所发表的教区公函指出,这是“对天主教徒生活提出质问的一个机会”及“自我检讨的时间。”一位作家说教皇来到一个“混乱的教会”,1970年六月十三日的《马尼剌时报》则评论教会“在菲律宾面临四百年来最严重的挑战。”

为什么会有混乱、挑战和自我检讨的必要呢?观察一下人们发表的公开言论,大部分均来自菲律宾天主教徒本身,便可以明白真相。

许多人对宗教一无所知

早在1970年六月九日,梵蒂冈教廷海外传教部的公报,《传真报》,在赞扬菲律宾人富于罗马天主教精神之际,同时承认“在菲律宾的天主教徒中仍有普遍的无知存在。”它说“宗教许多时倾向于迷信。”马尼剌大主教罗芬奴对此说表示同感,报章引述他的话说:“教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在我们宗教的基本信仰方面,忠心的信徒一无所知。”

何以会如此呢?为什么被教会现为“忠心信徒”的人仍然是宗教文盲呢?奎松城阿提利奥大学教区长柏士费高·阿忒士指出其中一项因素便是教会没有足够的教士去照顾差不多三千八百万的居民。

梵蒂冈官方的《传真报》也同意此点。说在菲律宾平均5,865名天主教徒才有一位教士,“可是只有一半的教士直接参与教区工作,而且教土的增加根本无法赶得上人口的增加。”由于这缘故,据1970六月十三日马尼剌《时报》声称,住在乡村的大量天主教徒一年仅见到教士一次或完全见不到。但教士不足便是促成宗教文盲的全部原因吗?

与富人利害一致

教士宾吾·卡里安将属灵牧者的短缺与教皇的访问相提并论,说:“数以百计担任海道工作的教士麇集在宗教团体里教导特权阶级的子弟怎样造句,讲说文法完美的英语及成为成功的主管人员,但在无数僻远地区中却全无教士,以致羊群因缺乏牧人而徒然呼号,教皇对此可能流下泪来。”

其他作家们也指出一般人将菲律宾的教会与控制大部分国家财富的小数特权阶级视为一体。

为了说明何以一般人将教会与富豪视为一体,《星期日时报》杂志在1970年十一月五日刊登了一篇题名为“教会及其财产”的文章。作者声称倘若有人将菲律宾的天主教会比作商业机构,便不难将其列入“该国的十大公司”之一。

为了支持他的论点,作者指出马尼剌的天主教管区是全国最富裕的。文内说出菲律宾主教会议的秘书长马利安奴·加维奥拉证实教会在菲律宾信托银行的财产约值二千五百万至三千万披索(约值6,375,000至7,650,000美元),还加上菲律宾群岛银行,生力企业公司及蒙第·柏特储蓄银行的股份。此外教会还投资于无线电台、报业、旅行社和医院,并以拥有和经营学校为副业。

因此菲律宾天主教徒对宗教的无知并不是仅由于教士不足。反之,现有的教士往往将精神贯注于其他事务上。

言而不行

菲律宾天主教人士承认教会也面对其他严重难题。《星期日时报杂志》的作家罗杜夫·土柏司认为“教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言行一致的挑战。”

菲律宾的主教们在上一年曾两度放胆攻击政府官员的贪污,可是其他冷眼旁观的天主教徒则认为此项难题的最大责任其实落在教会身上。例如加维奥拉主教承认,“当主教们指责政府的贪污腐败或攻击其滥用钱财时,有人怀疑他们是否自彰其丑。”

在指摘教会方面,专栏作家卡门·加妮拉立浦在1970年十一月十五日的专栏中指出,菲律宾人是教会所造成的一种人。两星期后同一位作家写及既然教会在菲律宾久已成为国家统治势力的一部分,现在自然必须对社会的宿弊和不公负责。

再者,亚佛列杜·罗西士在1970年六月三日的《马尼剌时报》专栏中说,教皇的访问会令人注目于成为天主教国家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菲律宾,因此问题是:这国的人民在这件事上表现什么成就呢?红衣主教罗芬奴自己承认:“这个国家无论在政府或其他方面的情形如何,都对教会的声誉有影响。”

“在传统的天主教国家中,都不约而同地有更多的贫穷,更多的社会不平,走向现代主义的步伐既小且慢”一位作家指出,“这是纯粹的巧合吗?”

这些言论不是无神主义者的责难而是菲律宾的天主教人士的诚恳疑问。种种情况促使各地的天主教徒怀疑他们的宗教是否真的结出好果来。

吸引青年和穷人

以上是教皇在1970年十一月廿七至廿九日到马尼剌作三天访问时所面临的部分难题。难怪教皇在访问期间除了主持三次弥撒外,便去访问那些久被教会所忽略或疏远的人士,那便是,青年和穷人。

如所周知,在基督教国各地青年均纷纷离弃教会,在菲律宾亦然。因此教皇在逗留期间为了吸引青年而在圣多玛大学向学生会发表演讲和赞扬今日青年的活跃。

穷人是另一批要争取的人,于是教皇也逢迎他们。在托杜的一处贫民区,他访问一个大小十口的穷苦家庭,当时他说:“我感觉有责任在你们面前宣告教会爱你们,爱你们穷人。”他接着所说的话默认教会已往的怠慢:“我也必须说,教会应该对你们表示爱心,给你们援手,及以实际的方法和慷慨的服务帮助你们。”

教皇不得不正视加维奥拉主教在数月前所论及的现实:“倘若我们失去了劳动阶级和青年,教会就要垮台了。”但这些人是否早已失去了呢?这样行是否仅作亡羊补牢之计?

随着教皇的抵达,来自十五个亚洲国家的代表也在亚洲主教会议中讨论着同样的事项,从会议的主题,“发展亚洲民众”和“牧养大学生”便可见一斑。

负责牧养大学生的主教委员会指出“亚洲人口有百分之60在25岁以下,”对于这件事实,它说,“对日益增大的学生运动有加紧留意的必要。”主教们也决议让天主教会成为“穷人的教会。”可是这项决议会说服穷人和争取他们进入久已敌视为富人之友的教会吗?

这是基督所用的方法吗?

观察者无法不留意到他们将重点放在物质的社会工作而不是民众的属灵需要之上。因此一位作家在1970年十一月三十日的《每日镜报》说:“保禄是现代的。在一个愈来愈趋向不可知论或甚至无神论的世界中,提及上帝的名字已被现为一件愚蠢的事;与这种发展一致地,保禄六世在演说中很少提及老式天主教徒的字眼如救赎、成圣、救恩等。反之他出口不离社会学名词:兄弟感、和谐、合作、活跃、社会公道、和平。”

然而问题却是:这是基督所用的方法吗?耶稣指出上帝属天的王国才是人类所需的改革方法。可是,身为天主教徒的马尼剌市立大学校长萨里杜·雷斯博士最近论及天主教会说:“它的目的看来并不属天;它的目标似乎大部分是属地的,它有伟大的教堂和华丽的祭坛;可是信心和爱心却微乎其微。”

圣经岂不是表示基督徒应该照顾物质穷困的人吗?不错,但请留意圣经在这方面也说:“在我等父天主台前,那纯洁无玷的热心,是看顾孤儿寡妇在他们的患难中,又保守自己不受世俗的染污。”(雅各伯书1:27;《新经》)因此保守自己“不受世俗染污”也是基督徒的重要条件。可是天主教会却显然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此外,虽然早期基督徒有照料寡妇们的物质需要,他们是否以此为主要任务呢?你可以读读圣经,虽然耶稣基督及使徒并没有忽视同工的物质需要,他们却没有把他们的主要任务从以上帝之道教人转为料理膳食。使徒们声称他们应该专心以“传道为事”。结果如何呢?“主的圣言愈传愈广。”——宗徒行实6:4,7,《新经》。

教皇所倡导的是基督所实践的宗教吗?菲律宾天主教人士如上述的班里杜·雷斯博士等认为不然,他悲哀地评论说:“我们所自称的基督教是一种狂热信仰的堕落形式,与神授的创立者所倡导的简朴、仁慈而富于爱心的基督教截然不同。”“这是一个没有基督的,虚伪而矫揉造作的基督教。它并不能拯救我们,因为它已丧失了拯救的能力。它不能将基督给我们,它已失去他了。”你会喜欢这种宗教吗?

不错,教皇访问使菲律宾天主教会惹起世人注目。但正如菲律宾天主教徒自我检讨的结果表明,普世天主教徒也必须省察一下上述的严重问题。倘若天主教会所用的方法和所结的果子都与基督不符,它可说是真的使人归向上帝吗?——马太福音7:18-20。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