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会中出现戏剧化的新形势
不少美国人在前年听到关于上教堂人数的调查结果时大感惊愕。虽然各项调查的结果稍有不同,一项调查却透露,差不多完全停止上教堂的人数比上一年将近加倍!最惊人的是,报导指出停止上教堂者首次以年长的人为多。在1973年,五十岁以上的人差不多有三份之一不再经常望弥撒!天主教问题研究者发现这项事实“令人深感忧虑”。《天主教国民报》说:
“上教堂的人数从几年来的急激下降进至不可收拾的程度。因为这是首次发现缺席者们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去年的这种改变构成了整个基督教历史上宗教感情最戏剧化的崩溃。”[楷书本刊自排]——1973年十一月十六日。
何以在上教堂的人数方面出现的这项新危机使教会大感忧虑呢?早在1972年,梵蒂冈神学教授蒙甸论及第二次梵蒂冈会议后的动荡日子时声称“沉默的大多数仍然保持信心。”他提及那些年纪较长,较为稳定的信徒。他进一步预言这批“沉默的大多数将成为天主教会在美国得似继续存在和获得挽救的保证。”
曾几何时!两年之后“沉默的大多数”做着些什么呢?他们正在挽救教会吗?
“沉默的大多数”正迅速变成“逐渐消失的少数”
近年来的证据显示,大多数的美国天主堂堂已不再支持教会制定的宗教仪式。例如,1973年中叶,过半的人没有经常参加弥撒。数字表明百分之12的信徒每月参加一次,百分之26每年仅参加一次,百分之14几乎从不参加。但教会律法是要求信徒每星期参加的。
在大多数天主教徒与教会在道理背道而驰的其他事上又如何呢?据各项调查显示,1973年大多数天主教徒(1)实行节育(2)在若干情况下赞成堕胎;(3)在某些或所有情况下赞成婚前性关系(4)离婚率与其他美国人相同;(5)没有经常告解。
在这些事上,教会己一再申明它的律法。可是大多数天主教徒的所信与所行却其实与教会的律法相违。因此,教会对这些研谓“沉默的大多数”能寄予什么“得救”的希望呢?教会若有任何希望,也只能寄托在“逐渐消失的少数”身上而已。
对此深感忧虑的天主教徒想知道教会突然加速衰落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一有这种情形发生,尤其是在年长的人当中?证据指出最低限度有两项因素:(1)对领导阶层失去信心和(2)在崇拜方面失去“神秘性”。
领导阶层的危机
天主教对上教堂人数的调查透露美国天主教徒“对领导阶层缺乏信心和不上教堂有极大关系。”尤其是在前年,教会领导阶层因意见分歧而大伤元气。最猛烈的攻击不是来自教会之外而是来自教士当中。这种冲突已使平信徒的信心大受打击,因为他们的信心一向均寄托在教会的权威之上。教会中掌权的人若公开互相攻讦,信徒又怎能继续接受这种权威呢?
教会史学教授伊利士主教说美国天主教社会“现时的消沉和混乱状态是前所未见的。”但教皇保禄六世却表示这项难题并不限于美国。前年六月,教皇在红衣主教会议所发表的演讲中慨叹教会“教理混乱和毫无规律”,并承认普世教士阶层正“经历一段‘无所适从’的时期”。
1973年的下半年情势有没有好转呢?没有,反之,教会内部的斗争却升了级。令教会大感尴尬地,瑞士的著名神学家汉斯·孔格公开与教会发生冲突,260名美国主教与教会的关系趋于紧张,许多教士反对教会的主张,反对教士独身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前年十月法国《世界报》的首页文章声称:“宗教仪式正在崩溃中,教士人数日减。反叛到处兴起。[教会]权威被压倒。”
后来,在十一月十日的两次演说中,教皇保禄透露教会元气大伤到什么程度。他没有持着演讲稿,反之他对在座的教士们慷慨陈词说:
“接纳我吧;不要藐视我;接纳我的地位吧。我是天主教的教宗。……要明白这是教廷和久已建立的教会。……时势迫使我必须吁请你们全面附和及留意我的权威。”《天主教标准报》,——1973年十一月十五日。
为什么教皇必须这样坦白地呼吁人承认他的权威呢?为什么‘吁请人全面附和’的时候已到呢?岂不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之家已因缺乏服从权威的联系而分崩离析吗?耶稣在许久之前曾说:“若一国自相纷争,那国就站立不住。”——马可福音3:24,25。
天主教会的统计表明这项原则正好适用于教会之上。在一年之内,有七千名修女相率离开修院。教士数目自1969以来已减少了25,000名,而且这种趋势正方兴未艾!许多神学院空空如也。情势变成如此危殆以致红衣主教卡隆尔,梵蒂冈天主教教育部长,在十一月从普世召集八十名主教讨论此项一危机。他告诉主教们教士减少的严重性,并且声称吸收更多神学生“对教会来说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为了阻遏背教的狂潮,教皇保禄被迫对表示异议的教士采取比以前较怀柔的态度。在前年十一月廿八日,教皇在一群普通听众面前论到像“流行病”一般蔓延教会内部的意见分歧。后来在十二月廿三日,梵蒂冈的官方报章《罗马观察家报》刊登一篇文章要求每个教士“勉为其难地留在岗位上”。即使“你犯了道德上的错误——你不应去犯,但这样的事也许会发生,因为你也是软弱的——也有许多补救方法。”我们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难题已严重到什么程度!
负牧养责任的教士阶层的混乱乃是使愈来愈多天主教徒大感失望的原因之一。但还有其他原因,其中之一触及天主教教义的核心。
“神秘的传统”消失殆尽
大多数信徒,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觉得梵蒂冈第二次会议之前的天主教弥撒对他们具有特别的意义。拉丁语的弥撒和戏剧化的壮丽场面“使人感觉到天主的临在和神秘,”教士包斯克在美国《天主教》杂志中写道。无可否认地,“这种神秘产生了一群被动、沉默、懔然生畏的会众,”但人们继续前来追寻这种神秘感。现在这一切已消失无遗了。他认为望弥撒的人数减少是因为教会已‘舍弃它本身的神秘传统’之故。
天主教诗人奥哥曼感叹说,“我们现在必须忍受一些虚假的仪式。”在他看来,“这个新的教会中一切都变成十分急速,十分沉闷。”一旦失去了神秘、懔然和不可思议的感觉,人们遂感到受骗。他们以为代表天主的神秘性既已除去,余下的仅是一些空虚、人为的仪式而已。
天主教多年来用作助人崇拜的其他宗教附属品亦有同样情形发生。念珠、圣人、偶像、九日祷和其他信仰附属物据说能使崇拜者更接近天主。“圣化的象征物和传统仪式激发人们的感情,”底特律圣方济教堂主教玛尔奴说。“这些象征物一旦被除去。……座上的男女遂感到愤怒和疏远。”他主张恢复人们在以前对这些信仰附属物所怀的敬意。
但这是真正的补救办法吗?
耶稣基督绝没有教导门徒依靠物质东西去帮助他们崇拜上帝。反之,他说:“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真理]拜他。”——约翰福音4:23,24。
前途展望
停止上教堂的人正面对一些严重问题。他们仅是对本身的教会失望,抑或他们的心已对上帝冷淡下来呢?
他们若其实为了爱好公义而摆脱在教会中所见的一切混乱,他们便不会仅以追求一种冷漠和崇尚物质的生活方式为足。反之他们必然渴望知道上帝究竟喜欢怎样的崇拜。这会促使他们转向圣经,而上帝正借着这本书向我们透露他的旨意。他们会乐于将圣经的教训应用在生活上,并寻出其他信仰相同的人而与之交往。
那些仍然留在教会里,希望它会渡过目前危机的人士也需要检讨一下他们的观点。他们为什么留下来呢?因为他们相信教会的道理真的以圣经为根据吗?他们有没有亲自阅读圣经以证实这点?抑或他们对此漠不关心而甘愿在凡事上追随教会?耶稣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马太福音5:6。
有一位诚恳的天主教徒对自己的崇拜发生许多疑问,后来她开始研究圣经而获悉上帝所订的条件。她于是写信给在罗马作教士的老年叔父,论及她所学到的知识。他覆信的一部分说:
“不错,孩子,耶和华的确是天主的名字。它很少被人运用,但我们实在错了。它应该在很久之前[即已]为人所知,但我们是不完美的,而且要服从我们那不完美的上司;这正是可悲之处。
“怀有这种信仰的人是一群好人,他们教导你和别人的都是真理。逐家逐户的传道是多么奇妙,虽然这是艰辛的工作,但耶稣岂不是这样行吗?……
“我的侄女,你若做得到的话,我会感谢你多寄几本你所研读的书给我。我很高兴你能够从正确的来源获得真正的知识。”
不错,许多诚恳的天主教徒正在从耶和华见证人的逐户传道工作得益。他们接受见证人所提供的免费服务——在私人家里研究圣经。他们正学到那一种崇拜才是上帝所喜悦的。对他们说来,天主教会所遭遇的难题反使他们大为得益。这使他们离开一个由人所设计的宗教组织而得以‘亲近上帝’。——雅各书4:8。
不久一切自称相信宗教的人都要受到审判。“当那日”,耶稣说,受嘉许的并不是那些对他高呼“主啊,主啊”的人,“而是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马太福音7:21,22)所以要明智地行事。要现在就把握机会认识上帝的旨意和切实遵行!
[第16页的图片]
上教堂的人数‘惨跌’
THE TABLET Brooklyn, N.Y. November 15, 1973
天主教徒仅占百分之25望弥撒的
THE WEST AUSTRALIAN September 10, 1973
上教堂的天主教徒仍然日减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2, 1973
[第18页的图片]
教皇表示因教士背叛大感痛苦
《纽约时报》 November 12, 1973
教皇声称意见分歧已成为“流行病”
《克利夫兰新闻报》 November 29, 1973
梵蒂冈报章说15,000教士离职
《亚利桑那共和报》December 26, 1973
天主教徒受命停止停止质问教皇
《毕次堡新闻报》July 6,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