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6 11/8 14-15页
  • 吉普赛人——被人误解了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吉普赛人——被人误解了吗?
  • 警醒!1986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吉普赛人的神秘历史
  • 今日的生活
  • 谋生方法的改变
  • 一个吉普赛人找到“这道”
    警醒!1986年
  • 我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警醒!1988年
  • 民答那峨的海上吉普赛人
    警醒!1976
  • 目录
    警醒!2006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6年
《警》86 11/8 14-15页

吉普赛人——被人误解了吗?

《儆醒!》杂志驻英国通讯员报道

“吉普赛人又来了!”附近居民很少人会欢迎这项消息。有些人把吉普赛人看作窃贼和社会败类。a许多人声称吉普赛人所住的营地肮脏凌乱,实在有损市容。可是,这种轻蔑之感是相互的。事实上,吉普赛人把非吉普赛人称为‘加芝’或‘哥芝奥斯’,意即“乡愚”或“野蛮人”。

那么,吉普赛人是些什么人?何以他们难于和定居的社会保持友好关系?他们真的与社会格格不相入抑或仅是被人误解而已?

吉普赛人的神秘历史

在大意上,“吉普赛人”一词的含义是“有流浪习惯或起源的人”。可是,真正的吉普赛人其实是拥有自己语言的一个民族。他们自称为‘罗姆人’(Rom),这个字在他们本身语言的意思是“男人”。从这个字发展而成的“罗曼尼”(Romany)乃是吉普赛人的另一名称。然而,很久以来吉普赛人的起源一直是个谜。

“吉普赛人”(Gypsy)一词的词源是“埃及人”(Egyptian)。但他们不大可能起源于埃及,虽然他们曾一度如此声称。近在1780年代,语言学家格雷曼(Grellmann)指出吉普赛语言与印度北部的印-欧语族极其近似。他的研究使他断定印度是吉普赛人的祖籍。今日一般人都接纳此说为事实。可是,他们在何时和何故开始向西迁徙依然是个神秘的谜。由于吉普赛人本身从无文字记录,他们的历史只能在他们寄居的国家的史籍中找到。

这些史籍透露吉普赛人很少被人视为受欢迎的宾客。事实上,他们那不拘小节——有时贪得无厌——的生活方式许多时引起猛烈的迫害。在十六世纪,英国把他们驱逐出境,赖着不走的便要处死!吉普赛人在现今成为罗马尼亚的地方也处于困境。他们在那里被人当作奴隶来买卖,直至十九世纪中叶为止。1726年德王查理士六世下令绞死吉普赛男子。他们的妇女和儿童要割掉耳朵,以便在胆敢重来时易于辨认。在法国、德国、丹麦和瑞典,吉普赛人被人放狗追逐,像鹿一般被人狩猎作为“游戏”。

现代又如何?纳粹党在德国掌权时代把吉普赛人称为应予绝灭的“人民公敌”。当时有超过40万吉普赛人死亡。

今日的生活

尽管吉普赛人的历史充满迫害的辛酸,今日他们在欧洲、美国、南美和澳洲又兴旺起来。共同的语言、无休无止的流浪冲动,一种没有记录的文化在营火周围保持不衰,自认为优秀民族的信念——这一切有助于使他们保全一种与众不同的流浪民族特色。可是,时间已使他们作出若干改变。

吉普赛人当中虽然有越来越多人趋向于定居,但数以千计的人仍然到处流浪。可是,驾着色彩鲜明的马车(vardos)流浪的人已较少了。在欧洲西部,大多数吉普赛人使用汽车,结果以往的浪漫形象遂消失了大半。但在东欧和西班牙,古老文化仍然存留:舞蹈、音乐、算命、驯熊、买卖马匹,及以吉普赛人自己独有的方式谋生。盈千累万的观众仍然神往于西班牙吉普赛人那顿足拍手的明快舞蹈,他们的音乐仍使他们的匈牙利同胞荡气回肠!

极度的迫害虽然已不再出现,但吉普赛人依然时常惹上麻烦。例如,据英国政府1982年的一项报告说,“在英伦和威尔斯有8,000至9,000个吉普赛家庭,其中半数住在永久认可区。其余的人把他们的大篷车泊在不许泊车的地方,长期遭受被驱逐的威胁,并且时常使邻近居民大感苦恼。”

现代化已促使吉普赛人重新考虑他们对世俗教育的想法。在以往,世俗教育被认为仅是浪费时间。可是,全(英)国吉普赛人联会的一项近期报告声称,‘我们的孩童需要入学,使他们可以和定居社会的孩童相处以促进和平共存。’

谋生方法的改变

现代化迫使吉普赛人在谋生方法方面作出若干改变。在以往,吉普赛人很喜欢做季节性的农场工作。农场主人通常容许他们在工作期间扎营在私人的土地上。可是,农业机械化大大减少了这样的工作机会。农场主人既不再需要他们的劳力,遂不肯让吉普赛人在他们的土地上扎营。因此吉普赛人被迫到城市去找寻贩卖废铁和建筑行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

既然吉普赛人擅长于调教动物,有些人遂选择在巡回博览会和马戏班中工作。由于爱好音乐,作为艺员也很适合。妇女们善于鉴貌辨色,许多时以“算命”为生。(请阅下文)。吉普赛人宜于从事这样的职业。这些职业使他们能够避免在一处地方停留太久。对吉普赛人来说,自由流浪比积聚物质资财更宝贵。

以下第一人称的故事说明一位吉普赛人怎样已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最佳的生活方式。

[脚注]

a “吉普赛人”一词含有如此强烈的贬意,以致在若干地方吉普赛人宁愿被人称为流浪者。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