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8 11/8 24-27頁
  • 養殖珍珠——珍貴的好主意!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養殖珍珠——珍貴的好主意!
  • 警醒!198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海中的天然珍寶
  • 御木本的夢想
  • 揭開蚌的秘密
  • 説服大衆
  • 蚌先生暢論他的傑作
    警醒!1976
  • 黑珍珠——南太平洋的珍寶
    警醒!2005年
  • 澳港採珠史話
    警醒!2002年
  • 珍珠
    洞悉聖經(下冊)
查看更多
警醒!1988年
《警》88 11/8 24-27頁

養殖珍珠——珍貴的好主意!

御木本幸吉陷入沉思之中。他當時正想到蚌,並且自言自語地表示納罕:“珍珠在起初是怎樣入到蚌裏的?”

“意外,”他的愛妻卯女答道。

“若是意外的話,那麽我們有甚麽方法可以故意造成這種意外呢?”御木本搜索枯腸地説。“必然有個辦法可以為珍珠播種和使之生長,像播種稻米或蘿蔔一樣。”a

在這對日本青年夫婦談論“種植”珍珠之前多個世紀,日本以外的東方各地,尤其是在波斯灣,已經有人收穫這種海中的珍貴珠寶了。在酋長統治的巴林小島附近,有大量蚌床存在。每年五月,採珠季節從酋長頒令開始。嘴裏哼着採珠歌的潛水去乘着木舟出海,找尋藏在蚌宿主之中光澤美麗的珍寶。

海中的天然珍寶

他們所找尋的海中珍寶稱為天然珍珠。珍珠是由一些細小粒子進入海中的蚌裏所形成的。蚌把自己體内一種稱為珍珠母的寶貴物質包裹着侵入的粒子。不久之後,胚珠心已不再能辨認出來。它已變成一種光澤美麗的寶物——珍珠——可以在市場上出售。

有關珍珠的理論與所收穫的寶物一樣古老。古代中國人稱珍珠為“蚌裏隱藏的魂”。希臘人想像珍珠是閃電進入海裏所形成的。羅馬人幻想珍珠是蚌的淚珠。這一切無非強調珍珠的神秘和稀罕。甚至近如1947年,在一隊採珠者整週所獲的3萬5,000隻蚌中,只有21隻藏有珍珠,其中只有3粒品質上乘,在市上售得高價。

天然珍珠在打磨寶石的技術未發展完備之前是最受人歡迎的珍寶。在羅馬帝國全盛時期,據報維托拉斯(Vitellius)將軍只把“母親的一隻耳環出售”就足以維持一次出征的軍費。耶穌曾以“重價的珠子”比喻寶貴的“天國”。(馬太福音13:45,46)馬可孛羅描述他曾進謁過馬拉巴王,王的裝飾包括有104顆珍珠串成的“念珠”和“價值連城”的紅寶石。優質的天然珍珠價值有如黃金,潛水人有如採礦者。

世界進入了二十世紀,燦爛的天然珍珠在富貴人家當中依然大受歡迎。可是,它的價格奇昂,使普通平民望而卻步。但隨着養珠的面世,情形就大為改觀了。

御木本的夢想

到了十九世紀末葉,天然珍珠的採集已使日本各地的蚌接近枯竭的程度。御木本由於深愛家鄉附近三重縣英虞灣的水域,遂開始認真考慮到蚌的産量。他對蚌的産珠能力大感興趣。有方法可以大量生産珍珠,使每個希望有條珍珠項鍊的女人都可以買得起嗎?他於是開始了他的夢想。

把外來的粒子插入蚌裏,使其養成珍珠的主張早已為人所知。據説中國人自十二或十三世紀以來就用此法從淡水貝殼動物生産粗糙的泡形或半圓形的珍珠。

因此御木本從1880年代就開始以蚌作實驗。藉着當地漁民的協助,他把細小的貝殼片放進1,000隻蚌中。但卻勞而無功,沒有一隻蚌産生一顆珠子。在自感失望和别人嘲笑之下,他籌得資金,鼓起勇氣,以小片珊瑚、貝殼、玻璃或骨頭放進另5,000隻蚌中——然後等待。與此同時,他和妻子把從貝殼取下的細小光亮的珍珠母塞入家鄉附近數目較小的一批蚌裏。

蚌類有許多天然的剋星,其中最厲害的一種在那年進侵,稱為紅潮。這種為害甚烈的橙紅色浮游生物繁殖得極快,可以令蚌類窒息而死。5,000隻播了種的蚌和四年的辛勞隨着紅潮消逝,御木本的美夢成了噩夢。

為了激勵丈夫,忠心的卯女勸丈夫檢查一下剩下來小量未受損的蚌。那日天氣温和,於是她跟隨丈夫忙着撿蚌。她打開一集蚌時呼叫起來。原來蚌裏有一粒亮光閃閃的白色珍珠。珠子呈半圓形,在蚌殼内側形成。御木本在1896年為這種養殖泡珠的方法取得專利權,但他仍然念念不忘他的美夢——生産光澤圓潤的養珠。

揭開蚌的秘密

與此同時,另外兩個人正在熱心研究同一件事。在1904年,一位自學成功的科學家,見瀨辰平,把球形的珠子樣本呈交給日本的水産專家。1907年,水産生物學家西川藤吉也有圓形的養珠面世。一人的進步使另一人獲得啟迪。今日的養珠場大多數採用這幾個人所發明的方法或幾種方法一併使用。可是,渾圓養珠的專利權終於在1916年歸給御木本。事情的經過如何?

1905年,御木本所養的有核蚌再次被紅潮所殺而損失殆盡。筋疲力竭的御木本在英虞灣海灘上檢查85萬隻死了發臭的蚌之際,偶然揭破了蚌的秘密。他發現五顆渾圓的珠子,全都是深深嵌在蚌肉裏而非挨着蚌殼形成。現在他意識到以前所為的錯誤了。由於他以前把珠核種在蚌殼和蚌肉之間,所以他只能收穫劣質的泡珠。但這些渾圓珠子深嵌在蚌‘腹’裏,可以‘自由滾動’,因此整粒珠核均受到珍珠母所覆蓋。結果出産的是奇美的渾圓養珠!

説服大衆

到了1920年代,養珠已開始投入國際市場。但有一個問題仍然存在:它們是真正的珍珠抑或只是仿製品?在英國和法國已發生了不少訟案。但據這些國家的科學研究結果透露,天然珍珠和養珠之間的分别只是起源不同而已。為了這緣故,御木本所贏得的珍珠出口執照只有一個稱號——珍珠。他也為自己贏得了當之無愧的“珍珠王”美譽。

這位“珍珠王”在本國市場上獲得最傑出的成功。經濟大蕭條促使商人紛紛把贋珠推出市場;贋珠是以玻璃製成,外面罩以魚鱗提煉品。這樣的欺騙行徑必然會破壞真品的市場。御木本於是起而干預,他盡量搜羅所有贋珠,購買回來,然後,在1933年的一天,他親自用鏟子盛載大約75萬粒贋珠和少數的劣品養珠,當衆付諸一炬。大衆對養珠是否真品的疑團遂煙消雲散。自此之後,養珠在珠寶市場已贏得了榮譽地位。

如今,美麗的珍珠已不再是富貴人家的專有物了。一個普通職業婦女許多時可以凝視珠寶店中天鵝絨上的渾圓珍珠,像夜空中的明月一般。她甚至可以買來自己欣賞——這一切都由於珍珠可以養殖的緣故。這是個多麽珍貴的好主意!——《儆醒!》駐日本通訊員報導。

[腳注]

a 這段對話摘自《珍珠之王——御木本的神奇故事》一書,尤恩森(Robert Eunson)著。

[第25頁的圖片鳴謝]

K. Mikimoto & Company Ltd.

[第26頁的圖片鳴謝]

K. Mikimoto & Company Ltd.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