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真理改造了他們的生活
你一看見德莉亞·盧舍樂,就會注意到她的身材。德莉亞很矮小。她熱情洋溢地解釋道:“我想我是侏儒的後代吧。”她的面容充滿陽光,你第一眼就會喜歡她。
她的丈夫但尼爾·盧舍樂今年五十歲,精力充沛,又英俊又開朗。他遇見你,就笑逐顔開,往往還熱烈的擁抱你。但尼爾以前並不是這樣的。
我對他們的過去稍有認識,所以最近去探他們,想筆錄他們的經歷。我覺得他們的經歷可以給許多人切實的幫助和鼓勵。
盧舍樂夫婦住在厄瓜多爾安迪斯山脈上的拉塔空亞市,這裏人口大約有三萬,是個務農的社會,到處花卉繁茂,人民以耕耘為榮。我們坐在盧舍樂夫婦家裏的客廳,面對着庫圖赤河,作了以下一番談話。
嚴重的婚姻難題
德莉亞説:“我才十五歲,就跳進了婚姻的大海裏。不久,我得到了沉痛的報應。我做了十四年奴隸。甚麽地方都不能去。甚麽希望都沒有。但尼爾酗酒。逢星期六,他總是到午夜才回來,並且虐待和毆打家人。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這樣的絶境,就不會知道是甚麽滋味。但尼爾打我的時候,我就跳上椅子,一把抓住‘聖’芬生費雷的神像,緊抱在胸前喊道:‘你打我吧!你打我吧!’他就不打了,因為害怕‘聖人’”。
但尼爾證實了德莉亞的話。“我們在1948年結婚。那時我不過是個乳臭小兒,只有十九歲。我沒有受過訓練,根本不能養妻活兒。後來我們生了四個女兒、三個兒子。我覺得生活沒有目的。
“據我所聽到的道理,我的前途是死後,受地獄的火焚燒。神父令我們相信自己不值一文,注定受咒詛。我記得自己常常在酒醉絶望之餘説:‘我被焚燒了,給我酒喝吧!’”
德莉亞繼續説下去:“我有一個用蘆葦造的大籃子,用來貯存衣服的。我和長子本尼諾把籃子裏的衣服全拿了出來,小心地放在别的地方。但尼爾怒氣沖沖地回家來的時候,本尼諾就在籃子裏藏身,直到爸爸睡着了。想不受虐待,就只有這個辦法。”
盧舍樂夫婦現在有粉紅色的房子,裏面有整潔的外院、怒放的花卉,跟婚後那幾年的經濟情形大不相同。但尼爾解釋道:“我原來是替人作褲子的——一天作一條。我是計件作的。但我總是叫裁縫讓我預支第二天的工錢。”
德莉亞補充説:“他連開飯的錢也沒有拿回來。”她眼淚盈眶。“唉,有時弄到半夜大吵大鬧,想起來真叫人痛心!”家庭的情形越來越差;有一次,德莉亞揮刀恐嚇道:“不是一個人死,就是兩個人亡,你這回可鬥不過我了。”説來可喜,那並不是劇終。
轉捩點
但尼爾談到轉捩點:“事情發生在1962年六月一個星期日早上。一位特别先驅(耶和華見證人的全時間傳道員)馬立奧·何南德來到門前向我太太講聖經。我躺在床上,他看不見我。其實,我聽得比德莉亞還要留神。我以前聽説聖經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經典之一,可是我從來未想過它是上帝給人的訊息。
“馬立奧·何南德走了以後,我跳下床命令道:‘去呼喚那個傳道員!快請他回來!我要研究聖經。’”
德莉亞插嘴道:“我很懷疑,幾次猶豫不決,後來終於走到街上把見證人叫回來。”
見證人回來之後,但尼爾要了一本聖經。“我仍然記得何南德弟兄怎麽回答,”但尼爾繼續説,“‘好吧,我拿一本聖經給你,但不是給你積塵而是給你研讀的!’何南德弟兄説話總是這樣的——直截了當、一針見血。你對自己的情形決不會模糊。”
但尼爾説下去:“十五天後,我們開始研究聖經,可是並不十分經常。我的哥哥侯蜜儒也開始研究聖經,而且大有進步。他很快就不用偶像了,我卻記得對他説過:‘侯蜜儒,我仍然是擁護聖母瑪利亞的。’他答道:‘弟弟,研究下去吧!你很快就會領悟的。’”
但尼爾決定實踐他所學到的事物;這是他參加耶和華見證人所舉行的環務大會的結果。他説:“侯蜜儒告訴我在安巴圖有大會舉行。我説如果够錢的話就會去。
“大會的秩序井然令我驚歎不已。人多得很,但都十分融洽。我覺得那人群中有愛。沒有人抽煙。沒有人説粗話。男人不論老少都沒有向少女遞眼色,或者説下流話。我記得當時想道:‘這就是真理呀!’促使我採取行動的不是因為怕死,也不是因為怕世界末日,而是因為見到組織的純潔。”
扭轉局面
“我回到家裏,滿懷熱心地對德莉亞説:‘我要做一個耶和華見證人。’”
“你是酒徒,耶和華見證人卻不是,”她答道。
説到這裏,盧舍樂夫婦向我解釋説,一件奇怪的事發生了。但尼爾的生活方式好轉過來,德莉亞卻剛剛相反。她似乎想要報仇雪恨,要但尼爾受她所受的苦。
她奚落但尼爾道:“哼,沒錢做飯菜,有錢買聖經!”德莉亞承認她故意激怒但尼爾。她見到但尼爾在靈性上不斷成長,自己也很安心,因為她知道自己受虐待的危險越來越小了。
有一次,但尼爾不禁哭起來。他懇求説:“德莉亞,德莉亞,我已經改變了!你怎麽還不明白呢?”連本尼諾也問母親是不是真想好像以前一樣受人毆打。
隨着知識增多,但尼爾把所學的付諸實行。他説:“偶像這個問題困擾着我。我覺得奇迹在我身上發生,都是聖像替我代禱的緣故。不過,馬立奧·何南德引用哥林多後書11:14的話——‘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我的反應是:‘嗯,原來鬼魔可以用偶像來騙人。那麽,就抛掉它們吧!’”
但尼爾把所有的圖像、塑像都堆在外院,用腳大力地踩,然後放一把火。德莉亞追憶道:“我給嚇壞了,連忙奔出屋外,以為天主會在一怒之下使房子塌下來,我不斷喊着:‘上主啊,求求你,寬恕這個毫無知識的人吧。求你不要懲罰我們!’”
但尼爾倒是徹底改變過來了。1963年5月4日,他受了浸以象徵他獻身給上帝。他繼續説:“受浸之後還有一段艱辛的路程。抽煙是個大問題。我記得常常在吃早餐的時候説:‘不要給我麪包,拿香煙來。’可是,連這個惡癖我也克服了。”
情形越來越好
但尼爾·盧舍樂和侯蜜儒·盧舍樂是拉塔空亞市最先兩位見證人。他們兩兄弟記得環務監督阿瑟·伯諾的話:“你們身為基督徒,品行要好,這樣就可以把真理推薦給别人。”他們果然如此行。德莉亞終於在1965年獻身給耶和華。
但尼爾記得小組的監督路易·拿威兹曾用以下一番話勉勵他加強自信心:“但尼爾,你已經從聖經認識了真理,這個成就很大。何不學習怎樣製袖子、裁外套?做個裁縫吧!”
“我真的做了裁縫,”但尼爾咧笑道,“路易拿了他的一些舊外套來。我把外套全都拆開來,重新縫補。我學得了手藝,路易也得了幾乎是新的衣服。我做起小生意來;買了個不錯的鋪子,裝上玻璃櫥。我就這樣做了裁縫。這回我不再求人預發工錢了,倒是顧客先付錢給我。靠着耶和華的幫助,我們終於購了一所房子。”
可是,隨着聖經真理在但尼爾心裏生根,他意識到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錢而是以更多時間去傳道。他哥哥侯蜜儒有幾個很好的家庭聖經研究,但尼爾自己也想分享那份喜樂。於是他在1968年七月開始從事特别先驅工作。當時在他的小組裏有12個受了浸的王國宣揚者,有三十多人參加聚會。
真理不斷在拉塔空亞擴展
但尼爾記得路易·拿威兹在離開拉塔空亞之前説過:“但尼爾,我有一隻‘羊’想留給你。”那個感興趣的人原來是拉塔空亞一個著名醫生馬利奧·默司庫素的妻子。這個研究才開始了兩個星期,默司庫素醫生也參加。
但尼爾回憶道:“默司庫素醫生十分謙卑。他從沒有使我感到有所不足。實在説,他使我更努力研讀。我得鑽研資料才能回答他的問題。他是血庫的負責人,我們碰到血的問題時,討論得很坦率。幾個星期之後,他便辭去了血庫負責人的職位。”
不及六個月後,馬利奧·默司庫素當面感謝但尼爾幫助他找到真理;他後來成為總統的家庭醫生。他請但尼爾跟他的親戚研讀聖經。“真理忽然迅速傳播出去!”德莉亞感歎道,“讀聖經的人的名單像電話簿那麽長——阿馬士家庭、布饒伍家庭、柯柔諾家庭、李恩家庭、威勒高梅家庭。這些家庭中,有超過30個人獻了身給耶和華,此外還有許多兒童、親友經常來參加聚會。
“不足三年半,在拉塔空亞有60個新人受了浸,通常有200個人來參加聚會。”
别的委派
1971年,盧舍樂家庭被派到凱延壁服務,這是個有8,000人口的小鎮。但尼爾叙述道:“我們全家都去,岳母也去。”三年半之後,一個小組在凱延壁成立起來,有12個人採取積極的步驟,獻身給上帝而以水浸禮象徵這件事。
1974年,盧舍樂家庭轉到厄瓜多爾的歐特維魯服務。但尼爾喜氣洋洋地説:“這次也是全家都去,只有本尼諾和我的岳母留下來,因為岳母要替本尼諾煮飯。不過家庭變得越來越大。兩年之内,有11個新人受了浸,其中三個青年成為我的女婿,娶了我的三個女兒。”
特别從1973年以來,通貨膨脹的威脅使盧舍樂家庭越來越難繼續從事特别先驅工作。但他們卻沒有放棄崗位。1976年,社方再把他們委派到故居拉塔空亞市,那裏的經濟壓力沒有那麽大。
但尼爾説:“最能够激勵我努力不懈的,是有進步的聖經研究。我常常求耶和華指引我找到真正愛好真理的人,因為這不但能鼓勵學生,同時也使我振奮。現在有一家人進步得很好,他們都來參加聚會。我覺得那丈夫描述自己宗教發展的話很有啟發性。他説:‘我固守傳統的時候是天主教徒,感情衝動的時候是浸信會友,具備正確知識的時候是耶和華見證人。’”
感激聖經真理
説到這裏,我們步出外院,那裏長滿玫瑰、百日草、葡萄樹。庫圖赤河對岸是綠油油的一片,牛隻在上面吃草,周圍晾着五彩繽紛的衣服。陰暗的桉樹在風中瑟瑟作響,天空一片蔚藍,德莉亞在沉思。
“别人都説我生氣勃勃,”德莉亞道,“你知道這一切都是聖經真理的功勞。我很難想像,我的兒女如果沒有上帝的道的幫助便會變成怎樣。他們七個人都受了浸,而且很穩定。對我來説,真理帶來了完全新的生活、新的快樂。”她展顔微笑道:“我們會繼續為耶和華服務,倚靠他的指引。”
但尼爾補充説:“真理是我的生命。我敢肯定,如果沒有認識真理,我早就因為酒精中毒而死了。”我每次見到但尼爾,總覺得他比前更為年輕。他笑道:“你知道嗎?拉塔空亞這裏的人也都這樣説。事實上,他們斷言這跟我的傳道工作有關。我喜歡給他們看一節經文,就是詩篇92:14,15:‘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好顯明耶和華是正直的。他是我的磐石,在他毫無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