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4 6/1 24頁
  • 新聞剖析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新聞剖析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對復活的看法與前迥異
  • 生命與法律
  • 宗教内部發生分裂
  • 你對復活的信念有多強?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與生俱來的不死性抑或復活——那一樣?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2年
  • 王國與復活的希望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2年
  • 肉體復活抑或整個人復活?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守》84 6/1 24頁

新聞剖析

對復活的看法與前迥異

基督新教和羅馬天主教的學者們現今在原則上同意‘靈魂不死的見解並非來自聖經,反之這是由於錯誤才滲入基督教思想中的一個希臘見解,’美國密蘇里州伊甸神學院的新約教授傑恩·韋爾利(Gene Wehrli)説。據美國《聖路易郵報》報導,韋爾利也聲稱‘基督徒對來生的見解並非基於相信人有個不死的靈魂而是由於相信身體會藉着復活而改變。’他解釋説:“希臘的見解是人生來便是不死的——他們的靈魂被囿限在肉體中,在死後歸回上帝……聖經的復活則強調,在一種意義上,死亡便是死亡,但是上帝使人復活過來而具有獨特的個性。”因此,他説‘來生’並非人生來便擁有的,反之這是“上帝的恩賜”。

饒有趣味地,有些現代學者已轉而接受聖經的觀點。上帝的道清楚提出死者復活的奇妙希望。請留意耶穌作了這個強化信心的應許:“我就是復活和生命。對我懷具信心的人,即使死了,也必再活過來。”他也説:“不要對此感覺驚奇,因為時候將到,凡在紀念墓裏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而出來,行善事的得到一次生命的復活,慣行惡事的得到一次審判的復活。”——約翰福音11:25;5:28,29,《新世》。

生命與法律

“把消滅胚胎僅視為另一項外科手術乃是將許多世紀的犯罪學、神學和道德哲學視若無睹。”杜蘭大學的法律教授比立普斯·柏西(Billups Percy)在致《紐約時報》的信中論及最近美國最高法院對墮胎問題所作的一項判決説。

這位教授並沒有討論贊成或反對法庭判決的理由,反之他認為“法庭根本不應當對這件事作出判決。”為甚麽呢?“顯然,墮胎的問題是個典型的例證;在這種情形之下,唯一可採納的法律標準是武斷的,所根據的是一種根本力不勝任的法律形式主義,”他辯稱。例如他提及“法庭將嬰孩在母腹中的時間大致劃分為三段相等的時期,藉此裁定胚胎的價值。然後……法庭宣判在對待胚胎方面,唯獨在最後的三個月期間母親才受到任何約束。”

的確,對於生命的神聖,人所定的任何“法律標準”都是“武斷的”,因為生命並非來自人而是來自上帝。“因為在你[上帝]那裏有生命的源頭,”詩篇的執筆者在詩篇36:9説。唯獨上帝持有合法的權柄決定生命(包括未出生的嬰兒的生命)應當受到怎樣的對待。身為他所造的生物,我們必須對造物主負責。——詩篇100:3。

宗教内部發生分裂

“人們久已意識到在[教友]的態度與教會的官方標準之間有頗大差異,但最近獲得的統計資料證實了這件事,”美聯社的宗教作家喬治·哥奈爾(George W. Cornell)評論説。例如路德會所作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大部分教士相信“兒童生下來便是有罪的,”教友中同意此説的人尚不及三分之二。此外,雖然差不多有一半教友相信在世上的許多宗教當中,“大部分均帶領人歸向上帝,”同意此説的教士尚不及百分之五。

哥奈爾接着提及浸信會的牧師戴爾·慕迪(Dale Moody)反對自己的教會強調“一次得救,永遠得救”一事;這個主張認為接受基督的人不可能失去救恩,因此保證有永遠得救的希望。著名的天主教學者米高·諾華克(Michael Novak)進一步評論宗教的内部分裂説:“一個新的世代正在天主教會中崛起,他們對天主教當局極之不滿,並且將會造成一些影響到所有美國人的變動。”

聖經在哥林多前書1:10對基督徒提出的勸勉多麽不同:“你們大家要同心,在你們中間不要分黨,只要在同一的心思,同一的意念上團結起來。”(《新譯》)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