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宗教多切合實際?
“前往卧室時順手將聖經抛進書房裏。我想我永不會再拿起它,也不會參加另一個教會。我已經尋找了六年,仍然找不着幫助。”
現年26歲的羅納德是個電腦操作員,曾經歷過若干艱辛,害怕自己的一生會就此崩潰。宗教看來對他沒有任何切合實際的價值。他説,“我不再寄望於宗教了。”
像羅納德一樣,許多人對宗教大失所望。你又如何?你認為宗教有沒有給予人切合實際的幫助和指引,使人成為較好的同事、鄰人、丈夫、妻子、父母或兒女?宗教有成為一股使人和平、團結的力量嗎?它有幫助人明白人生的目的嗎?它有沒有使人的頭腦和心靈充滿未來的穩確希望?
缺乏切合實際的指引
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人需要有睿智、清晰的指引。他們可以期望宗教領袖們予人這種指引嗎?一位女子致信某雜誌的專欄作家埋怨説:
“我們現今在教堂裏所聽見的……不外是愛、愛、愛,至今已有不少日子了。……那些‘不可’——‘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以及其他的禁令……變成怎麽了?我們時常需要受到提醒,有些事是‘不准的’。……可是,我們甚至連‘罪’這個字也不再聽見了。他們極力規避這個字,彷彿它是污言穢語一般。”
顯然,有些人覺得他們的宗教導師過寬大和放任。這樣的屬靈導師是軟弱無力的。他們好像醫生故意掩飾病人的難題,只給病人開沖淡了的藥一般。有些甚麽原因促成這種情形呢?
職業面臨危機
一個給自己的難題壓得透不過氣來的人自然無法撥出很多時間和精神去幫助别人。傳媒的報導表明,有越來越多教士正深受自己在職業和個人方面的難題所困擾。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雖然緊張和筋疲力竭是今日許多專業人士的普遍現象,但情況從沒有像猶太教的教士們那麽嚴重。”對猶太教的教士作了四年大學課程的研究之後,臨床心理學家弗德曼(Leslie R. Freedman)博士這樣説。
“倘若我有個兒子,我會希望他成為教士嗎?令人遺憾的是,我的答案是‘不。’”身為教士的韋爾斯(William Wells)在一份討論教士難題的報告中如此説。為甚麽答案是“不”?韋爾斯説,他無法鼓勵年輕人考慮一門“像今日羅馬天主教會的教士一樣深受鬥爭、動亂和不穩”所困擾的職業。
瑞典國立路德會的牧師也遭遇麻煩。一份瑞典日報説:“牧師們經歷心理上的難題,有些嚴重的事例甚至導致自殺。……教士職業正陷入危機中。”
令人分心的分裂
在某些國家裏,宗教領袖們牽涉在令人筋疲力竭的内戰中,以致忽略了對人民的靈性需要予以適當的照料。對於在人力、財力——本可以用來照料人民的物質福利——方面的損失,他們是難辭其咎的。
在世界各地,許多人對宗教完全失去信心,以致對宗教漠不關心。在瑞典、芬蘭、德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和美國均有報告顯示教友數目日減,上教堂的人也越來越少。
你是否像羅納德一樣已不再寄望於宗教呢?但是,可能有一個宗教證明對許多人具有切合實際的價值嗎?下篇文章會討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