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7 7/15 25-29頁
  • “查案審判”是基於聖經的教義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查案審判”是基於聖經的教義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查案審判”是甚麽?
  • 語文上缺乏連繫
  • 上下文顯示甚麽?
  • 一些令人驚訝的回答
  • 希伯來書支持這個教義嗎?
  • 難題與僵局
  • 上帝的羊認出牧人的聲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耶和華應許但以理奇妙賞賜
    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但以理書與你
    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在終結的時期辨明真正的崇拜者
    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守》97 7/15 25-29頁

“查案審判”是基於聖經的教義嗎?

1844年10月22日,美國東岸約有五萬人熱切期待這一日來到。這些人當時叫米勒派(即復臨派信徒)。他們的精神領袖威廉·米勒曾説,耶穌基督要在10月22日復臨。於是到那天,他們在聚會的地方等候,直到夜幕低垂。他們再等到第二天的破曉時分,可是主仍沒有來到;失望之餘,他們只好黯然回家。自此之後,他們把10月22日叫做“重大失望”。

不過,失望很快就再次化為希望。一個名叫愛倫·哈蒙的年輕女子説服一小撮米勒派教徒,相信上帝曾在異象中向她透露,他們所計算的時間是準確的。她認為有一件大事在那日發生:基督已經進入“天上的至聖所”。

十多年後,復臨派傳教士懷雅各(他跟愛倫·哈蒙結了婚)自創了一個名詞去形容自1844年10月以來基督所執行的工作。懷雅各在1857年1月29日刊的《回顧與預告》説,基督已經展開“查案審判”。自那時以來,查案審判一直是世上大約七百萬復臨信徒所提倡的主要信仰。

可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有些備受尊重的學者卻懷疑,“查案審判”是否真的有聖經根據。為甚麽他們要重新考慮這個教義?如果你是復臨派信徒,這個問題就跟你有密切關係了。但首先,“查案審判”究竟是甚麽?

“查案審判”是甚麽?

復臨派用來支持“查案審判”道理的主要經文是但以理書8:14。這節經文説:“他對我説:‘要到二千三百日,然後聖所就必潔淨。’”(《英王欽定本》)由於“然後聖所就必潔淨 ”這句話,許多復臨派信徒把這節經文跟利未記第16章串連起來。利未記16章描述贖罪日猶太大祭司潔淨聖所。復臨派也把但以理的話跟希伯來書第9章連接起來;希伯來書第9章描述,耶穌在天上成為更大的大祭司。一個基督復臨派學者説,他們採用“經文佐證”法獲得這個推論。那就是説,某人在但以理書8:14找到“某個詞語,例如聖所,而同一個詞語先後在利未記16章和希伯來書第7,8,9章出現”;於是他就斷言,“這些經文都是談及同一件事”。

復臨派信徒這樣解釋:古代以色列祭司每天在聖殿裏稱為聖所的部分供職,使百姓的罪得到上帝的寬恕。在贖罪日,大祭司在至聖所(聖殿最内部的房間)執行一年一度的職務,使罪得蒙塗掉。復臨派認為基督在天上的贖罪工作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始於公元1世紀,終於1844年,使人的罪得蒙赦免。接着是第二階段,稱為“審判階段”。這個審判階段始於1844年10月22日,一直延續到今日,最後使人類的罪得以被抹去。罪怎樣被抹去呢?

復臨派相信,自1844年以來,耶穌一直在審查自稱信徒的人的一生記錄(先是審查死去的人,接着審查活着的人),為要決定誰配得永遠的生命。這項審查就是“查案審判”。經過審查之後,能够通過這項測試的人,他們的罪會從記錄册上抹去。懷愛倫聲稱,那些不能通過測試的人,‘他們的名字會從生命册上被抹去’。因此,“所有人的命運都被判定,不是獲得生命,就是遭受滅亡”。屆時,但以理書8:14的預言會獲得應驗,天上的聖所潔淨了。這就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主張。但安息日會出版的《復臨信徒回顧》承認:“查案審判 這個用語從來沒有在聖經裏出現過。”

語文上缺乏連繫

這個主張使有些復臨派人士感到不安。一個評論者説:“歷史顯示,每逢先賢領袖仔細考慮查案審判這個傳統教義,他們總是感到惴惴不安。”他説,近年來這種不安更演變成懷疑,不少學者“質疑我們用來支持潔淨聖所主張的許多論據”。現在我們且考慮一下其中兩個論據。

第一個論據:安息日會把但以理書第8章跟利未記第16章串連起來。兩個主要問題使這個説法難以站得住腳:就是語文和上下文。我們先考慮一下語文。復臨派認為,但以理書第8章論及‘潔淨聖所’一事應驗了利未記16章關於‘潔淨聖所’的話。這個推論看來合理,但譯者後來才發覺《英王欽定本》把但以理書8:14所用的希伯來詞察達克(意思是“成為正義”)誤譯為“潔淨”。神學教授安東尼·赫克曼評論説:“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詞被人譯作潔淨,但通常被譯為潔淨的希伯來詞語[塔赫]卻沒有在這節經文出現。”a不過利未記16章就用了塔赫 一詞,《英王欽定本》把塔赫 一詞的不同形式譯作“潔淨”和“得以潔淨”。(利未記16:19,30)因此,赫克曼博士所得的結論是正確的:“如果但以理所指的是贖罪日所施的那種潔淨,他必然會使用塔赫 而不是察達克。”然而,察達克 並沒有在利未記出現,塔赫 也沒有在但以理書出現。因此兩節經文缺乏了語文上的連繫。

上下文顯示甚麽?

現在我們考慮一下經文的上下文。復臨派認為但以理書8:14跟前面幾節經文‘完全沒有關係’,所以這節經文是獨立的。但請在鄰頁附框“但以理書8:14的上文”讀讀但以理書8:9-14,你是否也覺得這節經文跟上下文毫無關係呢?第9節指出有個侵略者,一個小角。10-12節透露,這個侵略者會攻擊聖所。13節問,‘踐踏的事,要到幾時呢?’14節回答説:“到二千三百日,聖所就必潔淨。”顯然,14節回答了13節所提出的問題。神學家德斯蒙德·福特説:“把但以理書8:14跟這個呼叫[第13節,‘要到幾時?’]分開,就好像在茫茫的注釋汪洋中沒有錨一樣。”b

為甚麽復臨派要把14節跟上下文拆開?為了避免引起令人尷尬的結論。上下文把14節提及的聖所受玷污情況歸咎於小角的所作所為。可是,“查案審判”的教義卻把罪責歸咎於基督所做的事,因為復臨派認為耶穌把信徒的罪轉移到天上的聖所去。因此,如果復臨派接納這個教義,同時又接納經文的上下文,就會導致甚麽情形呢?雷蒙德·科特雷爾博士是復臨派信徒,他一度是《復臨信徒聖經評注》的編輯之一;他寫道:“假如我們騙使自己相信,復臨教會的解釋是考慮到但以理書8:14的上下文的,我們就會認為小角是指基督了。”科特雷爾博士坦白承認:“我們無法一面考慮到經文的上下文,同時又接納復臨教會的解釋。”因此,如果要恪守“查案審判”的主張,復臨教會必須作出抉擇,要就接受這個教義,要就接受但以理書8:14的上下文。很遺憾的是,復臨教會決定保持查案審判的教義,不理會經文上下文的解釋。科特雷爾博士説,難怪熟悉聖經的人都指責復臨派無中生有,把“經文其實沒有 的意思加入經文之中”!

1967年,科特雷爾博士編寫了關於但以理書的主日學課程。這個課程後來提供環球各地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使用。這個課程主張,但以理書8:14的確與上下文有關,受到“潔淨”的不是信徒本身。很重要的是,課程完全沒有提及“查案審判”。

一些令人驚訝的回答

以上所説的論據實在太牽強,不足以支持“查案審判”的教義,但復臨信徒知道這件事嗎?科特雷爾詢問27名著名的復臨派神學家,“關於但以理書第8章和利未記第16章的連繫,你能够提出甚麽語文或上下文的理由?”他們的反應怎樣?

“全部27個神學家一致承認,他們找不到任何語文或上下文的理由,可以把但以理書8:14應用在預表性的贖罪日和查案審判之上。”科特雷爾問他們:‘你們還找到其他可以把這兩節經文連接起來的理由嗎?’大部分復臨派學者都説他們找不到。五個學者説他們認為兩節經文有連繫,只因為這是懷愛倫的主張;另外兩個學者則説,他們支持這個教義,是因為翻譯上有個“僥倖的意外”。神學家福特評論説:“如果我們當中最優秀的學者也作出這樣的評論,這足以證明,我們就但以理書8:14所提出的傳統主張是站不住腳的。”

希伯來書支持這個教義嗎?

第二個論據:安息日會把但以理書8:14跟希伯來書第9章串連起來。神學家福特説:“我們所有早期的研究工夫,主要是用希伯來書第9章解釋但以理書8:14。”將這兩段經文連在一起,始於1844年的“重大失望”之後。為了獲得指引,米勒里特·海勒姆·埃德森把聖經抛在桌子上,讓它掉下時在某個地方打開。結果怎樣?打開的地方正好是希伯來書第8,9章。福特説:“這幾章聖經不但支持1844年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同時也含有解釋但以理書8:14的論據,要證明復臨信徒的聲稱正確無誤,還有甚麽比這件事更恰當和更富預表性呢!”

福特在《但以理書8:14,贖罪日與查案審判》中説:“我們惟獨在希伯來書第9章……才找到關於聖所的詳細解釋;對我們來説,這個教義是極為重要的。”不錯,希伯來書第9章正是“新約”裏解釋利未記第16章的預言性含意的那 一章。但復臨信徒也認為,但以理書8:14就是“舊約”裏解釋查案審判的那 節經文。如果兩個説法都是對的,希伯來書第9章就必然跟但以理書第8章有密切關係了。

德斯蒙德·福特説:“只要人讀讀希伯來書第9章,就會立即找到幾個可疑的地方。這裏沒有明確地提到但以理書,更沒有引錄但以理書8:14。……整體而言,希伯來書第9章解釋利未記第16章的含意。”他説:“希伯來書是新約惟一討論聖所服務的重大含義的書,但這本書沒有提及我們的聖所主張。環球各地的知名復臨派作家都承認這件事。”查案審判這個教義充滿疑問,看來支持這個道理的第二個論據也同樣站不住腳。

可是,這個結論並不是初次聽到。科特雷爾博士指出,許多年來,“教會的聖經學者一直清楚知道,教會對但以理書8:14和希伯來書第9章的傳統解釋,在注釋方面有嚴重難題。”大約八十年前,極具影響力的復臨派學者瓦戈納寫道:“關於聖所及‘查案審判’,復臨派的主張……差不多等於否認基督的贖罪祭。”(《信仰聲明》)三十多年前,有人把這些問題呈交全球總會,即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最高行政當局。

難題與僵局

全球總會設立了一個“但以理書問題執行委員會”。這個委員會要提交報告,説明用甚麽方法可以解決但以理書8:14所引起的疑難。委員會的14個成員研究了五年,但無法達成共識。科特雷爾是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他在1980年説,委員會的大部分成員覺得,復臨派信徒只要借助一系列的“假設”,對但以理書8:14的解釋就“大致上可以確立”,於是“可以把這些難題忘記了”。他説:“要記住,這個委員會稱為但以理書問題執行委員會,大部分成員認為我們最好忘記這些問題,不要再提起它們。”這相當於“承認我們找不到答案”。因此,少數成員拒絶支持大多數成員的觀點,結果委員會沒有發表正式的報告。這個教義問題依然無法解決。

科特雷爾博士評論這個僵局説:“但以理書8:14的爭論依然存在,因為直至今天,我們仍不肯面對事實,就是注釋上的問題確實存在。即使我們假裝沒有難題,問題也不會自動消失;如果我們硬要個别地和集體地把頭埋在先入為主見解的沙裏,這種情況就會繼續下去。”——《光譜》雜誌,復臨信徒論壇協會出版。

科特雷爾博士敦促復臨派信徒要“仔細三思注釋所用的基本假設和詮釋原則,因為這段經文是解釋復臨主張不可缺少的”。我們鼓勵復臨派信徒認真查考“查案審判”的教義,看看支持這個教義的論據是否真的堅立在聖經之上,還是只建立在傳統c的浮沙之上。使徒保羅明智地勸勉我們:“凡事都要驗明;美好的,要緊緊持定。”——帖撒羅尼迦前書5:21。

[腳注]

a 《威爾遜舊約詞語研究》把察達克 界定為“成為正義,成為有理”,塔赫 則是“成為晶瑩、明亮;成為純潔、清潔、淨化;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物所玷污”。

b 福特博士是美國教會開辦的太平洋聯合大學宗教系教授。1980年,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給他六個月假期,去研究這個教義,但教會拒絶接受他的研究結果。以上評論見於他出版的《但以理書8:14,贖罪日與查案審判》一書中。

c 如果想對但以理書第8章獲得理由充分的解釋,請參看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英語)第188-219頁。

[第27頁的附欄]

但以理書8:14的上文

但以理書8:9 “四角之中有一角長出一個小角,向南、向東、向榮美之地,漸漸成為強大。10 牠漸漸強大,高及天象,將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腳踐踏。11 並且牠自高自大,以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獻給君的燔祭,毁壞君的聖所。12 因罪過的緣故,有軍旅和常獻的燔祭交付牠。

“13 牠將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無不順利。我聽見有一位聖者説話,又有一位聖者問那説話的聖者説:‘這除掉常獻的燔祭和施行毁壞的罪過,將聖所與軍旅踐踏的異象,要到幾時才應驗呢?’14 他對我説:‘到二千三百日,聖所就必潔淨。’”——《和合本》。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