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斯山真的是“聖山”嗎?
在希臘正教二億二千多萬教徒看來,位於希臘北部崎嶇海岬的阿托斯山是“希臘正教領域最神聖的山”。許多正教教徒認為,到阿托斯“聖山”朝聖是他們畢生夢寐以求的殊榮。阿托斯究竟是個怎樣的“聖山”?正教教徒何以這麽重視它?敬畏上帝的人有必要到這個“山”尋求屬靈的指引,從事純真的崇拜嗎?
“聖山”這個名稱的確曾在聖經裏出現過。這個名稱與真神耶和華的神聖、純潔、崇高的崇拜有密切關係。大衛王把上帝的約櫃搬到古代耶路撒冷的錫安山,於是錫安山就成為“聖山”了。(詩篇15:1;43:3;撒母耳記下6:12,17)所羅門王在摩利亞山興建了聖殿之後,“錫安”一詞把整個聖殿的範圍都包括在内;因此,錫安仍然是上帝的“聖山”。(詩篇2:6;約珥書3:17)由於上帝的聖殿在耶路撒冷,聖經有時把這個城市稱為上帝的“聖山”。——以賽亞書66:20;但以理書9:16,20。
今天情形又怎樣?人是否必須前往阿托斯山或其他某個高山崇拜上帝,才會蒙他悦納?
供人隱修的“聖山”
阿托斯山位於哈爾基季基半島東端,即現代塞薩洛尼基東面一片伸入愛琴海的狹窄海岬的末端。阿托斯的大理石頂峰陡峭地從海中伸出,高達海拔2032米。
很久以來,希臘人一向把阿托斯視為神聖的地方。在希臘神話裏,它比奧林波斯山更先成為諸神的活動中心。但君士坦丁大帝(公元4世紀)之後,阿托斯就成為了當時“基督教會”的聖地。根據傳説,“聖母”馬利亞曾在傳道者約翰陪同下,經塞浦路斯前往探訪拉撒路。後來由於遇上一場風暴,他們在阿托斯登岸。這個山的優美景色使馬利亞歎為觀止,她於是請求耶穌把這個山賜給她。因此這個山又稱為“聖母的花園”。到拜占廷統治的中期,聖山把整個露出地面、亂石嶙峋的部分都包括在内。公元1046年,君士坦丁九世莫諾馬庫斯頒令,正式把這個山稱為聖山。
阿托斯山崎嶇不平、遠離人煙,特别適合隱修的人居住。許多世紀以來,這個地方吸引了東正教的各方信徒,他們有希臘人、塞爾維亞人、羅馬尼亞人、保加利亞人、俄羅斯人,以及其他地方的人。他們在這裏興建許多隱修院、教堂和社區。現在阿托斯山仍有大約二十所隱修院。
今天的阿托斯山
希臘政府已於1926年頒發特許狀,把阿托斯列為自治區,目前仍是一樣。這個地區經歷過一段衰落時期之後,現在隱修院修士的人數已增至二千多人。
每所隱修院都設有自己的農場、教堂和住宅。隱士的真正樂土卻是位於阿托斯山末端、坐落在峭壁上的卡里埃社區。這裏有一簇簇的小屋,要沿着蜿蜒的小徑、石級和鐵鏈走一段路才能到達。在阿托斯山,修士每天仍舊奉行古代的禮拜儀式,使用拜占廷時鐘(一天的開始是在日落時分)和儒略曆(比格列高利曆遲了13天)。
儘管這個宗教勝地之所以成為“神聖”,要歸功於一個女子,可是一千年來,這裏的修士和隱士卻宣告,所有雌性生物(不論人和動物)、閹人和沒有鬍子的男子都不能踏足這個半島。最近他們放寬了對沒有鬍子的人和雌性動物的限制,但仍然嚴禁女子越過阿托斯海岸500米以外的地方。
人人可登的“聖山”
阿托斯是敬畏上帝的人應當前往敬拜上帝的“聖山”嗎?有一次耶穌跟一個撒馬利亞女子交談,這個女子認為人應該在基利心山敬拜上帝。但耶穌清楚向她指出,我們沒有必要在某個指定地點或實際的山上才能敬拜上帝。耶穌説:“時辰要到,你們崇拜父親,既不在[基利心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為甚麽?“上帝是個靈,崇拜他的,必須用靈和真理 來崇拜他。”——約翰福音4:21,24。
預言者以賽亞指着我們的日子預告,一個象徵性的“耶和華殿的山”必定會“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在比喻的意義上,地上所有國族的人都會蜂擁到這個山那裏。——以賽亞書2:2,3。
聖經呼籲所有渴望蒙耶和華嘉許、跟他有良好關係的人,無論 男女,都用“靈和真理”敬拜上帝。世界各地有成千上萬的人已經找到登“耶和華的山”的途徑。他們像其他許多人一樣,跟一位希臘律師有同感;這個律師論及阿托斯山説:“我很懷疑,屬靈事物是否僅在某個地方或修院裏才能找到。”——可參看使徒行傳17:24。
[第31頁的附欄]
久藏的珍貴寶庫
多個世紀以來,阿托斯的修士積聚了許多珍貴的收藏品,其中包括大約一萬五千份手抄本,有些據稱追溯到公元4世紀。因此,這些收藏品的確彌足珍貴。收藏品還包括不少書卷、整卷的福音書及其中的片斷、詩篇、詩歌,以及許多很古老的油畫、塑像、雕像、金屬製品。據估計阿托斯山收藏了世上四分之一的希臘語聖經抄本,其中許多仍有待編目分類。1997年,這裏的修士首次在塞薩洛尼基公開展出部分收藏品。
[第31頁的圖片鳴謝]
Telis/Greek National Tourist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