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mwbr18 11月 1-10頁
  •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參考資料——2018年11月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參考資料——2018年11月
  •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册》參考資料——2018
  • 小標題
  • 11月5-11日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册》參考資料——2018
mwbr18 11月 1-10頁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册》參考資料——2018年11月

11月5-11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約翰福音20-21章

《“你愛我勝過愛這些嗎?”》

(約翰福音21:1-3)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里亞海又向門徒顯現。他顯現的經過是這樣的:2 當時在一起的有西門·彼得、叫做“雙生子”的多馬、加利利區迦拿人拿但業、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另外還有兩個門徒。3 西門·彼得對他們説:“我打魚去。”他們説:“我們也跟你一起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卻沒打着甚麼。

(約翰福音21:4-14)快到早上的時候,耶穌站在海灘上,門徒當然認不出這是耶穌。5 耶穌就對他們説:“孩子們,你們沒甚麼吃的吧?”他們回答説:“沒有!”6 耶穌對他們説:“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會得着。”於是他們把網撒下去,卻再也拉不上來,因為有許多魚。7 耶穌向來所愛的那個門徒就對彼得説:“是主!”當時西門·彼得赤着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外衣,跳進海裏<u202A>。8 其他門徒卻坐小船前來,當時他們離岸不遠,約莫只有九十米,拖着一網的魚。9 他們下了船,上了岸,看到一堆用木炭生的火,上面有魚,另外還有餅。10 耶穌對他們説:“把你們剛才打的魚,拿幾條過來吧。”11 西門·彼得於是上船把網拖到岸上,網裏都是大魚,共有一百五十三條。魚這麼多,網卻沒有裂開。12 耶穌對他們説:“你們來吃早點吧。”沒有一個門徒敢問他:“你是誰?”因為他們都知道他是主。13 耶穌走過去,把餅遞給他們,又照樣把魚遞給他們。14 耶穌死而復生以後,這是第三次向一群門徒顯現了。

(約翰福音21:15-19)他們吃過早點,耶穌就對西門·彼得説:“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勝過愛這些嗎?”他對耶穌説:“主啊,是的,你知道我對你的感情很深。”耶穌對他説:“你要餵養我的綿羊羔。”16 第二次耶穌又對他説:“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他對耶穌説:“主啊,是的,你知道我對你的感情很深。”耶穌對他説:“你要牧養我的小綿羊。”17 耶穌第三次對他説:“約翰的兒子西門,你對我的感情深嗎?”彼得就憂愁起來,因為耶穌第三次問他:“你對我的感情深嗎?”於是他對耶穌説:“主啊,你無所不知,你知道我對你的感情很深。”耶穌對他説:“你要餵養我的小綿羊。18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輕的時候,自己束腰,隨意行走。到你老了,卻要把雙手伸出來,别人要給你束腰,把你帶到你不願去的地方。”19 他這樣説,是表示彼得將要怎樣死,榮耀上帝。他説了這段話,就對彼得説:“繼續跟隨我吧。”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21:15,17

耶穌就對西門·彼得説:耶穌與彼得的這次對話,發生在彼得三次不認耶穌之後不久。耶穌連續三次問彼得對自己有怎樣的愛或感情,以至於彼得“憂愁起來”。(約21:17)使徒約翰在約21:15-17的記載裏,使用了兩個不同的希臘語動詞:譯作“愛”的a·ga·paʹo(阿格帕奧)和譯作“感情深”的phi·leʹo(菲萊奧)。耶穌兩次問彼得是否愛他,每次彼得都誠摯而肯定地回答説自己對耶穌“感情很深”。最後,耶穌問彼得:“你對我的感情深嗎?”彼得再次表明自己深愛耶穌。每次彼得回答之後,耶穌都强調,這種愛和感情應該推動彼得在屬靈上“餵養”和“牧養”耶穌的門徒,也就是耶穌所説的“綿羊羔”或“小綿羊”。(約21:16,17;彼前5:1-3)耶穌讓彼得有三次機會重申自己的愛,之後還把照顧羊群的責任交託給他。彼得曾三次不認耶穌,但耶穌用這樣的方式清楚表明,自己已經完全寬恕了他。

你愛我勝過愛這些嗎?:從語法的角度來看,“勝過愛”這個説法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學者覺得,這句話應該理解為“你愛我勝過愛這些門徒嗎?”或者“你對我的愛勝過這些門徒對我的愛嗎?”但看來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愛我勝過愛這些東西嗎?”這些東西指的是當時彼得和其他人捕到的魚,或與捕魚生意有關的其他事。因此,耶穌相當於是在對彼得説:“你愛我勝過愛財富或事業嗎?如果你更愛我,就要餵養我的綿羊羔。”考慮到彼得之前的經歷,耶穌這樣問是很有道理的。雖然彼得是耶穌最早的門徒之一(約1:35-42),但他並沒有一直跟在耶穌身邊。相反,他重操舊業,回去捕魚了。幾個月之後,耶穌呼召彼得,讓他放下捕魚的大生意去做“得人的漁夫”。(太4:18-20;路5:1-11)耶穌去世後不久,彼得再次説要回去捕魚,而其他使徒也跟他一起去了。(約21:2,3)由此可見,耶穌的提問是想讓彼得明白,他必須立定心意,做出選擇:他會以甚麼為生活的重心?是面前這堆魚所代表的捕魚生意,還是餵養耶穌的綿羊羔這份屬靈工作呢?(約21:4-8)

第三次:彼得三次不認自己的主,而耶穌現在給彼得三次機會表達他對耶穌的愛。之後,耶穌告訴彼得要證明自己的愛和感情,就該把屬靈工作放在生活的首位。彼得將會和其他受委任的弟兄一起餵養、强化和牧養基督的忠心門徒。雖然這些門徒都受聖靈膏立,但他們仍需在屬靈方面得到餵養。(路22:32)

挖掘屬靈寶石

(約翰福音20:17)耶穌對她説:“别拉住我了。我升上去見父親的時候還沒有到呢!你去找我的弟兄,對他們説:‘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親,也是你們的父親,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20:17

别拉住我了:原文中使用的希臘語動詞haʹpto·mai(哈普托邁),既可譯作“觸碰”,也可譯作“拉住;抓住”。一些譯本把耶穌説的這句話譯作:“不要碰我。”但是,耶穌復活後,一些婦女見到他時上前“抓住他的腳”(太28:9),當時耶穌並沒有阻止她們。因此,如果末大拉人馬利亞只是觸碰耶穌,耶穌應該不會出言阻止她。看來馬利亞是擔心耶穌馬上要升到天上,所以緊緊抓住耶穌不讓他走,因為她很想和主耶穌在一起。耶穌讓馬利亞放心,他並不會馬上離去,還吩咐她不要拉着自己,而要去找他的門徒,告訴他們自己已經復活的消息。

(約翰福音20:28)多馬就對他説:“我的主,我的神!”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約20:28

我的主,我的神!:一些學者認為,多馬雖然是面對着耶穌發出了這個感嘆,但他實際上是在向耶穌的天父上帝説話;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從古希臘語的語法來看,這句話理應視作向耶穌説的。如果是後者,要理解多馬為甚麼稱耶穌為“我的神”,就需要考慮其他相關的經文。多馬把耶穌視作全能的上帝嗎?之前,耶穌曾派人去對門徒説:“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親,也是你們的父親,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約20:17)另外,多馬以前也曾聽過耶穌向天父禱告,當時耶穌稱上帝為“獨一的真神”。(約17:1-3)因此,沒有理由認為多馬會把耶穌當作全能的上帝。那麼,多馬為甚麼稱耶穌為“我的神”呢?可能有以下原因。一種可能性是,多馬確實把耶穌看作一位“神”,但絶不是全能的上帝。(參考精讀本注釋,約1:1)另外,多馬這樣稱呼耶穌,可能與古代忠僕的做法類似。在希伯來語經卷中,一些人與耶和華派來的天使交談或提到這些天使時,會將這些天使直接稱作耶和華上帝,而有些聖經執筆者在記錄這樣的事情時也會這樣做。(參看創16:7-11,13;18:1-5,22-33;32:24-30;士6:11-15;13:20-22)多馬應該很熟悉這些記載,他將耶穌稱為“我的神”,很可能也是為了表示他承認耶穌是上帝的代表和代言人。

經文朗讀

(約翰福音20:1-18)接着那週的頭一天,天色還暗的時候,末大拉人馬利亞一早就來到紀念墓,見石頭已經從紀念墓挪開了。2 於是她跑來見西門·彼得和另外那個門徒,也就是耶穌對他感情特别深的那一個。馬利亞對他們説:“有人把主從紀念墓裏移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主放在哪裏。”3 彼得和那個門徒就出來,到紀念墓去。4 兩個人一齊跑起來,不過那個門徒比彼得跑得快,先到了紀念墓。5 他俯身探頭,看見有繃帶擱在那裏,卻沒有進去。6 西門·彼得跟着也來到,進了紀念墓。他看到繃帶擱在那裏,7 又看到本來在耶穌頭上的布沒有跟繃帶擱在一起,而是另外卷起來,放在一個地方。8 那時候,先到紀念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看見這種情形,就相信了。9 當時他們還不明白,聖經指明他必須死而復生。10 兩個門徒就各自回家去了。11 可是,馬利亞一直在紀念墓外面,站在附近哭。她一邊哭,一邊俯身往紀念墓裏看,12 只見兩個天使穿着白衣,坐在本來安放耶穌遺體的地方,一個在頭那邊,一個在腳那邊。13 他們對馬利亞説:“婦人,你為甚麼哭呢?”馬利亞對他們説:“有人把我的主移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裏。”14 她説完了,向後轉身,就看到耶穌站着,卻認不出這是耶穌。15 耶穌對她説:“婦人,你為甚麼哭呢?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園丁,就對他説:“先生,如果是你把他移走的,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裏,我就領他回去。”16 耶穌對她説:“馬利亞!”她轉過身來,用希伯來語對耶穌説:“拉波尼!”(意思就是“老師!”)17 耶穌對她説:“别拉住我了。我升上去見父親的時候還沒有到呢!你去找我的弟兄,對他們説:‘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親,也是你們的父親,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18 末大拉人馬利亞來向門徒報信説:“我看見主了!”她又告訴門徒,主對她説了以上的話。

11月12-18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使徒行傳1-3章

《聖靈傾注在基督徒會衆之上》

(使徒行傳2:1-8)五旬節那一天,他們所有人都聚在一處,2 突然有響聲從天上傳來,像刮烈風的響聲,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整個房子。3 他們又看見火一樣的舌頭,分别停在各人的頭上。4 各人就充滿聖靈,照着聖靈賜給他們的話,説起不同的外語來。5 當時住在耶路撒冷的,有天下各國虔誠的猶太人。6 響聲一傳出去,群衆就聚集起來。人人聽見門徒用聽衆本鄉的語言説話,就莫名其妙,7 又驚訝又詫異,説:“你們看,這些説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8 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説我們生來所用的語言呢?

(使徒行傳2:14)彼得和十一位使徒站起來。彼得高聲説:“各位猶地亞人和耶路撒冷的所有居民,你們要知道,要側耳聽我的話。

(使徒行傳2:37,38)聽見的人都心如刀割,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説:“各位弟兄,我們該做甚麼呢?”38 彼得説:“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浸,好叫你們的罪得蒙寬恕,你們也可以白白領受聖靈的恩賜,

(使徒行傳2:41)衷心接受他話的人都受了浸。那一天,大約增加了三千人。

(使徒行傳2:42-47)他們專心學習使徒所教的道理,彼此分享,一同吃喝,一同禱告。43 人人都起了敬畏的心,使徒也行了許多異兆神迹。44 全體信徒凡物共享,45 賣掉財産家業,照各人所需要的,把所得的東西分給各人。46 他們天天齊心一意在聖殿裏聚集,在人的家裏吃飯,歡歡喜喜,誠心分享食物,47 讚美上帝,得到民衆的喜愛。這時候,耶和華天天把得救的人加給他們。

《守》1987/6/1刊29頁4-5,7段

《使心歡喜的捐獻》

公元33年,在基督教會誕生的第一天,3000位新近受浸的歸信者“彼此相交,一同進食和禱告”。他們有甚麼充分理由要如此行呢?為了使他們剛獲得的信心可以藉着“繼續專注於使徒的教訓”而受到强化。—使徒行傳2:41,42,《新世》。

當時有許多猶太人和改信者來到耶路撒冷,本來打算留下來僅到守完五旬節為止。但是成為基督徒的人卻希望留下來一段較長的時間。他們渴望作進一步的學習以求强化自己新近獲得的信仰。結果糧食及住宿的問題頓時成為燃眉之急。有些人沒有帶備足够的錢,其他的人則手頭相當寬裕。於是,他們遂暫時凡物公用,把物資分給有需要的人。—使徒行傳2:43-47。

當時基督徒變賣産業,凡物公用是絶對自願的。沒有人被迫變賣産業,也沒有人被迫作出捐獻。他們這樣行的目的並不是要以窮苦為美德而加以提倡。他們的意思也不是要富裕的教會成員變賣一切産業而成為貧窮。反之,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基督徒對信徒同工表現憐憫和同情。他們變賣自己的産業,把賣得的金錢全數捐出來以藉此供應促進王國事務所需的一切。—可參閲哥林多後書8:12-15。

挖掘屬靈寶石

(使徒行傳3:15)把領人得生的領袖殺掉。可是上帝使他從死裏復活了,我們就是這件事的見證人。

《洞悉下》839頁4段

耶穌基督

“領人得生的領袖”:基督耶穌降世為人,犧牲完美的生命為人贖罪,體現了天父的份外恩典。由於這緣故,他所揀選的門徒才能跟他聯合,一起在天上作王統治,地上的臣民也才能在他的王國統治下永享幸福。(太6:10;約3:16;弗1:7;來2:5;見贖價)耶穌基督因此成為“領人得生的領袖”而造福全人類。(徒3:15)這裏所用的希臘語,基本的意思是“主要的領袖”。聖經曾用一個相關的詞去指摩西(徒7:27,35),説他是以色列的“統治者”。

(使徒行傳3:19)“所以,你們要悔改、回頭,好叫你們的罪得以抹去,安舒的時期就必從耶和華面前來到,

《親近》265頁14段

《上帝樂意寬恕人》

14 使徒行傳3:19用另一種説法去描述上帝怎樣寬恕人:“所以,你們要悔改、回頭,好叫你們的罪得以抹去 ”。“抹去”一詞譯自一個希臘語動詞,意思可以指“擦掉……取消或消滅”。有些學者説,這個詞語表達了抹掉字迹的意象。人怎樣抹掉字迹呢?古代一般人所用的墨水,是用炭、樹膠和水混和制成的。人用這樣的墨水書寫,不久之後可以用一塊濕海綿把字迹抹去。用這個美妙的意象去描述耶和華的慈悲的確很貼切。耶和華寬恕我們的罪,就好像用海綿把罪痕抹乾淨一樣。

經文朗讀

(使徒行傳2:1-21)五旬節那一天,他們所有人都聚在一處,2 突然有響聲從天上傳來,像刮烈風的響聲,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整個房子。3 他們又看見火一樣的舌頭,分别停在各人的頭上。4 各人就充滿聖靈,照着聖靈賜給他們的話,説起不同的外語來。5 當時住在耶路撒冷的,有天下各國虔誠的猶太人。6 響聲一傳出去,群衆就聚集起來。人人聽見門徒用聽衆本鄉的語言説話,就莫名其妙,7 又驚訝又詫異,説:“你們看,這些説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8 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説我們生來所用的語言呢?9 我們有帕提亞人、米底亞人、埃蘭人,又有美索不達米亞、猶地亞、卡帕多西亞、本都、亞細亞行省、10 弗里吉亞、潘菲利亞、埃及和昔蘭尼附近利比亞一帶的居民,還有從羅馬來旅居的人,猶太人和歸信的人,11 克里特人和阿拉伯人。我們竟然聽見他們用我們的語言,傳講上帝威嚴偉大的事。”12 大家都驚訝迷惘,彼此説:“這是怎麼回事?”13 另有些人卻嗤笑門徒説:“他們喝醉了甜酒吧。”14 彼得和十一位使徒站起來。彼得高聲説:“各位猶地亞人和耶路撒冷的所有居民,你們要知道,要側耳聽我的話。15 這些人絶不是你們所想的喝醉了,現在才上午九點罷了。16 其實這是先知約珥所説的事:17 ‘上帝説:“在最後的日子,我要把我的靈分給人,傾注在各樣的人身上。你們的兒女必説預言,你們的年輕人必見異象,你們的老年人必做異夢。18 在那段日子,我也要把我的靈分給人,傾注在我的奴隸和婢女身上,他們必説預言。19 我必在天上顯異兆,在地上行神迹,有血,有火,有煙霧。20 太陽發黑,月亮變血,在耶和華顯赫的大日子來到以前,這一切都必定發生。21 凡呼求耶和華之名的人,都必得救。”’

11月19-25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使徒行傳4-5章

《他們不斷放膽傳講上帝的話語》

(使徒行傳4:5-13)第二天,人民的官長、長老、抄經士都聚集在耶路撒冷。6 祭司長亞那、該亞法、約翰、亞歷山大和祭司長的親屬都在那裏。7 他們叫彼得、約翰站在當中,查問説:“你們憑甚麼權柄,奉誰的名做這件事?”8 那時候彼得充滿聖靈,對他們説:“人民的官長和長老啊,9 我們今天受審,如果是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你們想查出這個人靠着誰而痊癒,10 那你們所有人和以色列民衆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個人,是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靠着他而痊癒的。這位耶穌,你們把他掛在柱上,上帝卻使他從死裏復活了。11 他就是‘你們建造的人藐視的石頭,已經成了屋頂的房角石’。12 除了他,誰也不能帶來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别的名,是我們必須依靠才能得救的。”13 他們見彼得、約翰直言不諱,也知道兩人本是沒有學問的普通人,就很詫異,認出兩人跟過耶穌。

《守》2008/9/1刊15頁附欄

《從口述的話到聖經裏的經文——早期基督徒與文字記錄》

“使徒是文盲嗎?”

耶路撒冷的官長和長老“見彼得、約翰直言不諱,也知道兩人本是沒有學問的普通人,就很詫異”。(使徒行傳4:13)使徒們真的是不識字,是文盲嗎?《新詮釋者聖經》就這個説法解釋:“我們不能按照這些措辭的字面意思來看事情,以為彼得和約翰都是沒有受過教育、不能讀寫的人。這些話只可以表明,使徒們跟官長和長老的社會地位差距很大。”

《守》2008/5/15刊30頁6段

《使徒行傳經文選講》

4:13 彼得和約翰目不識丁,沒有受過教育嗎?不是。彼得和約翰被視為“沒有學問的普通人”,是由於他們沒有在拉比學府受過宗教教育。

(使徒行傳4:18-20)於是他們召彼得、約翰來,吩咐他們不可再奉耶穌的名傳道教人。19 彼得、約翰回答説:“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這在上帝眼中正義不正義,你們自己判斷吧。20 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説。”

(使徒行傳4:23-31)彼得、約翰釋放之後,就到自己的人那裏去,把祭司長和長老對他們説的話告訴大家。24 大家聽見,就齊心一意地向上帝高聲説:“至高的主宰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25 你憑着聖靈,通過我們祖先你僕人大衛的口説:‘列國為甚麼擾攘?各族為甚麼圖謀空虛的事?26 地上的列王一同起來,衆官長一同集結,要對抗耶和華,對抗他所膏立的主。’27 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列國和以色列各族,果然在這座城裏聚集,對抗你膏立的聖僕耶穌,28 做出憑你手、按你旨意所預定必然發生的事。29 耶和華啊,現在求你鑑察他們威嚇的話,賜你奴隸十足的膽量,不斷傳講你的話語。30 求你伸手醫治百病,憑着你聖僕耶穌的名,行神迹異兆。”31 他們懇求完了,聚集的地方就震動起來,人人都充滿聖靈,放膽傳講上帝的話語。

《洞悉下》232頁6段

使徒

基督徒會衆的活動 上帝於五旬節將聖靈傾澆在使徒們身上,大大强化了他們。使徒行傳頭五章的記載顯示,使徒們表現了大無畏的精神,即使統治者監禁他們、予以拷打,恐嚇要置他們於死地,他們仍繼續勇敢地向人傳講好消息,宣告耶穌已經復活。在五旬節之後那些早期的日子,使徒們靠着聖靈的力量積極帶頭傳道,結果基督徒會衆經歷驚人的擴展。(徒2:41;4:4)他們的傳道活動起初集中於耶路撒冷,然後伸展到撒馬利亞,後來更擴大到當時的世界各地。(徒5:42;6:7;8:5-17,25;1:8)

挖掘屬靈寶石

(使徒行傳4:11)他就是‘你們建造的人藐視的石頭,已經成了屋頂的房角石’。

《洞悉上》412頁3段

房角石

詩篇118:22透露,建造的人棄絶的石頭會成為“屋頂的房角石”(希伯來語roʼsh pin·nahʹ羅什·平納)。耶穌引述這個預言,説自己就是“屋頂的房角石”(希臘語ke·pha·leʹ go·niʹas凱法萊·戈尼阿斯)。(太21:42;可12:10,11;路20:17)受膏基督徒會衆給比作一座屬靈的聖殿,就如屋頂房角石顯要而引人矚目,耶穌基督是受膏基督徒會衆的蓋頂房角石。彼得也引述詩篇118:22,説基督就是被人棄絶的“石頭”,蒙上帝揀選為“屋頂的房角石”。(徒4:8-12;另見彼前2:4-7)

(使徒行傳5:1)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跟妻子撒非拉一起把田産賣了,

《守》2013/3/1刊15頁4段

《彼得和亞拿尼亞説了謊—我們學到甚麼教訓?》

亞拿尼亞和他妻子也賣了一些田産,並把錢拿來幫助新受浸的門徒。亞拿尼亞把錢拿到使徒面前時,説那是他們賣地得到的所有錢,但其實他扣下了部分的錢,留給自己。上帝讓彼得知道這件事,彼得就對亞拿尼亞説:“你不是欺騙人,而是欺騙上帝。”亞拿尼亞一聽見這句話,便倒在地上死了。大約三個小時後,他的妻子來到。當時,她還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並向彼得説了同樣的謊話。結果,她也倒在地上死了。

經文朗讀

(使徒行傳5:27-42)他們把使徒帶來了,就叫他們站在公議會大廳裏。大祭司問他們説:28 “我們明明吩咐過你們,不可再奉這個人的名教人,可是你們反而把你們的道理傳遍耶路撒冷,硬要我們承擔殺這個人的血債。”29 彼得和衆使徒回答説:“我們必須接受上帝的統治,服從上帝而不是服從人。30 你們懸在木柱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先的上帝已經使他復活了。31 上帝顯揚他,使他升到自己的右邊,立他做領袖做救主,讓以色列人悔改,好叫罪得蒙寬恕。32 我們是這些事的見證人,聖靈也是。凡是服從上帝統治的人,上帝已經把聖靈賜給他們了。”33 他們聽見,像被刀深深刺透,就想殺掉使徒。34 公議會有一個法利賽派的人,名叫迦瑪列,是民衆所敬重的律法導師。他起來吩咐人暫且把使徒帶到外面去,35 然後對衆人説:“各位以色列人,你們務要留心怎樣處置這些人。36 舉個例,從前杜達起來,自誇了不起,加入他一黨的,男人的數目約有四百。他一被人殺掉,追隨他的人就都逃散,銷聲匿迹。37 杜達以後,在登記户口的日子,加利利人猶大起來,拉攏民衆跟從他。後來這個人也滅亡了,追隨他的人全都四散。38 所以我告訴你們,照目前的情勢,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好了。他們所謀所做的,如果出於人,就必被推翻;39 如果出於上帝,你們就必不能推翻他們,只怕你們其實攻擊上帝了。”40 衆人聽從他,就把使徒召來,拷打一頓,吩咐他們不可再奉耶穌的名傳道,然後放他們走。41 他們離開公議會,因為有幸配為主的名受辱,就歡歡喜喜。42 他們天天在聖殿裏,又挨家逐户,持續不懈地教導人,宣揚基督的好消息,傳耶穌就是基督。

11月26日-12月2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使徒行傳6-8章

《新成立的基督徒會衆受到考驗》

(使徒行傳6:1)在那段日子,門徒漸漸增加,説希臘語的猶太人向説希伯來語的猶太人發怨言,因為在日常的膳食分配上,他們的寡婦被人忽視了。

《作見證》41頁17段

“我們必須接受上帝的統治,服從上帝”

17 會衆建立不久就出現了隱患,對會衆構成威脅。發生了甚麼事呢?很多受了浸的門徒想在回鄉前多學點知識,於是臨時留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門徒自願捐款為他們提供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使徒行傳2:44-46;4:34-37)這時,會衆出了一個需要小心處理的問題:“在日常的膳食分配上”,説希臘語的寡婦“被人忽視了”。(使徒行傳6:1)但説希伯來語的寡婦卻沒有被人忽視。這樣看來,問題顯然跟歧視有關。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大的破壞力,足以引起分裂。

(使徒行傳6:2-7)那十二人就叫了衆門徒來,對他們説:“我們撇下上帝的話語去分配膳食,是不好的。3 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找七個合資格的人,是充滿聖靈和智慧的,讓我們委派他們管理這件不可不做的事,4 我們就可以專心禱告,執行神聖話語的職務。”5 全體門徒都喜歡這番話。他們就選了充滿信心和聖靈的司提反,又選了腓力、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和安提阿的歸信者尼哥拉,6 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委任他們。7 上帝的話語日益興旺,門徒的數目在耶路撒冷大大增加,一大群祭司也服從這個信仰。

《作見證》42頁18段

“我們必須接受上帝的統治,服從上帝”

18 當時會衆正不斷擴展,而使徒是中央長老團的成員,他們意識到自己“撇下上帝的話語去分配膳食”是不明智的。(使徒行傳6:2)為了解決問題,他們叫門徒選出七個“充滿聖靈和智慧的”人,好委派這七個人管理這件“不可不做的事”。(使徒行傳6:3)要找合資格的人是因為這件工作很可能不僅涉及分配膳食,也涉及處理錢財、購買物資、詳細記賬等等。這些被選中的人都有希臘語名字,這樣那些被冒犯的寡婦也許會比較容易接受他們。經過禱告和考慮,使徒委任了七個受推薦的人去管理這件“不可不做的事”。

(使徒行傳7:58-8:1)把他趕出城外,拿石頭打他。見證人把外衣放在一個年輕人腳前,年輕人名叫掃羅。59 他們不斷拿石頭打司提反,司提反就呼求説:“主耶穌啊,求你接收我的生命 。”60 他雙膝跪下,大聲喊叫説:“耶和華啊,求你不要把這罪歸給他們。”他説了這句話,就長眠了。

8 殺害司提反的事,掃羅是贊同的。從那一天起,耶路撒冷的會衆大受迫害。除了使徒,人人都分散到猶地亞和撒馬利亞境内各處。

挖掘屬靈寶石

(使徒行傳6:15)坐在公議會裏的人全都凝視着他,見司提反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

《作見證》45頁2段

司提反“充滿恩慈和能力”

2 司提反此時的神情確實不同尋常。審判官全都凝視着他,見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使徒行傳6:15)天使奉耶和華上帝差遣來傳達信息,因此他們都平靜安詳,毫無懼色。司提反也反映出這種平靜,就連那些充滿敵意的審判官都看得出來。為甚麼他能如此平靜呢?

(使徒行傳8:26-30)耶和華的天使對腓力説:“你起來,往南走,到那條從耶路撒冷下加沙的路上去。”這是一條荒漠路。27 腓力起來去了。有一個埃塞俄比亞宦官,是埃塞俄比亞女王甘大基手下一個有權力的人,掌管女王的一切財寶。他剛到耶路撒冷做崇拜,28 現在回程,坐在車上朗讀以賽亞先知的書。29 聖靈對腓力説:“上前去,緊貼車子。”30 於是腓力上前去,貼着車子跑。他聽見宦官朗讀先知以賽亞的書,就説:“你所讀的,你明白嗎?”

《作見證》58頁16段

“傳講耶穌的好消息”

16 腓力所做的這種工作,今日的基督徒也有殊榮去做。他們常常在一些非正式的場合,例如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跟人談論上帝的王國。很多事例顯示,他們能遇到誠心實意的人並非巧合。這沒有甚麼好奇怪的,因為聖經清楚指出天使正指引傳道工作,好讓“每個國族、部族、語言、民族的人”都聽見王國信息。(啟示錄14:6)耶穌也曾明確地預告天使會指引傳道工作。耶穌在小麥和毒麥的比喻中指出,在收割莊稼的時候,即這個制度的末期,“收割的人就是天使”。他還説這些靈體會“把一切絆腳石和做不法的事的人,都從他的王國裏收集出來”。(馬太福音13:37-41)與此同時,天使也會收集那些耶和華想吸引到他組織裏來的人,首先是將要承受天上王國的人,然後是一大群“另外的綿羊”。(啟示錄7:9;約翰福音6:44,65;10:16)

經文朗讀

(使徒行傳6:1-15)在那段日子,門徒漸漸增加,説希臘語的猶太人向説希伯來語的猶太人發怨言,因為在日常的膳食分配上,他們的寡婦被人忽視了。2 那十二人就叫了衆門徒來,對他們説:“我們撇下上帝的話語去分配膳食,是不好的。3 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找七個合資格的人,是充滿聖靈和智慧的,讓我們委派他們管理這件不可不做的事,4 我們就可以專心禱告,執行神聖話語的職務。”5 全體門徒都喜歡這番話。他們就選了充滿信心和聖靈的司提反,又選了腓力、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和安提阿的歸信者尼哥拉,6 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委任他們。7 上帝的話語日益興旺,門徒的數目在耶路撒冷大大增加,一大群祭司也服從這個信仰。8 司提反充滿恩慈和能力,在民間大行異兆神迹。9 有稱為“自由民會堂”的人、昔蘭尼人、亞歷山大人,以及從西利西亞和亞細亞來的人起來,跟司提反爭論。10 司提反靠着智慧和聖靈講話,他們招架不住。11 於是他們暗中唆使人説:“我們聽見他説了褻瀆摩西和上帝的話。”12 他們又煽動民衆、長老、抄經士,一同跑來,强行抓住司提反,把他押到公議會去。13 他們帶來的假見證人説:“這個人老是詆毁聖所和律法。14 例如我們聽他説過,拿撒勒人耶穌要拆毁聖所,改變摩西傳給我們的規矩。”15 坐在公議會裏的人全都凝視着他,見司提反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