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造物反映上帝的智慧
細小的覓屋者
離開舊巢的蜂群怎樣找尋新的房屋呢?《自然歷史》月刊(1979年6/7月號75頁)答道:“偵察蜂飛往外面找尋可以建立新巢的穴。牠們在選穴方面極度小心,因為在悠長、寒冷的冬季,穴内能否保持温暖乾燥乃是整體存亡的關鍵。偵察蜂飛回時以通告食物所在的同一舞姿宣傳找到的地點。牠們首先報導幾個可選的地點,但在不久,通常是一、兩日之後,各蜂的舞姿都表示同一地點。”甚麽使牠們在這件重要的事上“意見一致”呢?研究家發現“每一偵察蜂宣傳自己的發現時以相當程度的熱心表示該地點可以作為未來居所的適當品質”,《自然歷史》聲稱。“可是,牠稍後卻停下來觀察宣傳其他地點的舞姿,然後飛去偵察這些地點,也許同時再行視察自己所發現的,再回到群中以飛舞表示最好的一個地點。蜜蜂對可選地點已有印象,將之一一比較,然後作出決定。最後所有偵察蜂都同意一個地點——那便是,所有的舞姿都表示同一地點——全群於是蜂擁而出,向新選的巢穴飛去。”
微小的設計者?
不久之前,微生物學家發現細菌在牠們那微小的體内含有磁性粒子連鎖。他們推測這些粒子可以組成體内的“南針”,幫助微生物尋出向下途徑,找着生存所需的沉澱物。令人驚異的是,這些細小的粒子倘若稍小或稍大一點,便不能發揮有效的“南針”功能。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立磁石研究院的李察·佛蘭克聲稱,“細菌藉着産生直徑500埃[.000002吋或.000005厘米]的大小合度,適用作南針的磁石粒子而解決了令人感興趣的物理學難題。”論到把這樣的天才賦予低微的細菌的問題,信奉進化論的哈佛大學生物學家史提芬·澤·高特將之稱為“在自己體内建造精巧機器的生物。”他在《新科學家》週刊發表的文章題名為“大自然的精巧設計者”,次標題則聲稱“體内具備磁石的細菌表明生物學上的精微工程技術。”誰是真正的設計者和工程師呢?生物學?細菌?抑或聰慧、全知的上帝?你自行判斷吧。
釣鈎會刺痛嗎?
漁夫久已認為在釣鈎上搖搖擺擺的蚯蚓沒有痛覺的看法是否正確?瑞典的一位科學家發現,蠕蟲像人和動物一樣會放出據知是有助於和緩痛覺的化學物質,既然這些物質藴藏在蚯蚓的“腦”裏,於是提起蚯蚓在鈎上是否覺痛的問題。當然,痛苦的種類與程度仍是懸而未決的疑問。
“了解世界”
在《上帝是否存在?是。》(Dieu existe? Oui.)一書中,博物學家格利斯教授提出意見説:“一個沒有上帝的世界是不合理的。人沒有上帝便失去一切意義;甚至不再是個人,在任何事例上,人沒有上帝便是不完整的,我認為研究家或科學家若不接納上帝就不啻奪去自己對宇宙的理解。上帝乃是了解世界的唯一要訣。”——參閲箴言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