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我遭遇難題時可以向那裏求助?
“母親發現她那11歲的兒子自縊身亡。”這樣的新聞報導豈不令人痛心嗎?請想像一下,在這麽年幼的時候竟然遭遇無法解決的難題。可是,據報美國每年約有2,000名年齡在10歲至19歲之間的少年實際自殺而死——數字比10年前多出一倍。企圖自殺的青年數目也許達50倍之多。
“我並非真正想死,”一位曾經認真考慮自殺的16歲少女承認説。“我只想結束痛苦和從頭開始。”大多數青少年都沒有打算自殺。可是我們必須承認,許多人由於在感情上極度痛苦而感到生無可戀。與别人(包括父母在内)的關係破裂或緊張,強調性方面的自由和學校裏的種種難題只是我們可以舉出的少數幾個麻煩而已。在面對令人惶惑的難題時,你向誰求助呢?
應該向同輩求助嗎?
一項以14歲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他們對别人的信賴次序如下:(1)同性朋友,(2)父母,(3)異性朋友,(4)學校顧問,(5)教師。正如《青春期:從童年至成年的過渡時期》一書評論説:“在青春期中的人顯然許多時向朋友或報紙專欄作家尋求幫助和指導,他們的朋友也許和他們一樣無知,而專欄作家提出的答案也許對個人的特别難題並不適用。”
安東尼便曾因難題向同輩求助。像大多數少年一樣,他渴望受人接納,但他在年齡相若的同輩面前極度自卑。這個13歲的男孩希望穿着趨時的衣服以求贏得别人的好感。這樣行需要金錢。他於是和少年朋友們商量。朋友提出甚麽解決方法呢?他們教他去公司偷竊及持刀行劫。結果他到15歲已被捕四次而在獄中度過不少時間。
在向同輩尋求勸告方面,你的經驗如何?像安東尼的經驗一樣,結果引起更多難題嗎?在聖經時代,智慧的所羅門王有一個兒子曾犯過同樣的錯誤。當羅波安繼承父親所羅門作王統治時,民衆懇求他減輕他們的負擔。羅波安首先和老年人商議,他們勸他要留意民衆的呼求。可是他不但沒有聽從老年人的勸導,反而和“那些與他一同長大的少年人”商議。他們慫恿國王對人民説,“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結果:一場叛變使以色列國分裂為二。——列王紀上12:8-17。
羅波安吃了苦頭之後才學得教訓,發覺不是基於經驗和智慧的勸告可以導致許多痛苦的後果。那末,誰對你真正了解,能够給你正確的忠告而是你可以向之求教的呢?
你的父母又如何?
有人問蘇珊她在十餘歲遭遇難題時怎樣尋得忠告,她毫不猶豫地説:“與父母溝通意見!我從未想過和朋友商量。即使在幼小的時候,無論和父母商量甚麽,我都獲得答案。”與父母溝通乃是她的生活方式。
你也許認為這種家庭關係是不切合現實的。有些人覺得向父母請教是冒險的事。你若不遵行父母的指示,他們就可能發怒了。“我若和母親討論關於性的問題,”14歲的柏施歎息説,“她就會認為我已有性經驗而非僅是問問。”根據在1981年所作的調查透露,美國大多數少男少女都希望父母聽過他們的解釋之後才下判斷。
例如,16歲的彼特蓮娜為了有些朋友無情地講她的閒話而大受困擾。“我時常在早晨6時醒來便傷心痛哭,”彼特蓮娜説:“但我認為媽媽不會了解我。我不想以自己的難題去麻煩她。”
但不久彼特蓮娜就意識到無法獨力處理難題,於是將秘密告知母親。“我感覺如釋重負,”彼特蓮娜繼續説,“媽媽留心傾聽,她知道要怎樣行去解決難題。在一切獲得解決之後,我才知道她對這樣的重大難題早有經驗。她的經驗正是我所需要的。”
你若想精通烹飪的技術、彈奏樂器或操作複雜的機器,你豈不會向經驗有素的導師求教嗎?處理複雜的生活事務豈不更需這樣行嗎?請記得父母可以根據豐富的經驗去幫助你解決難題。
不錯,父母可以對子女成為一項良助。誰比父母更加了解你?誰比他們更清楚你的能力,同時更知道你的弱點?當你需要將良好的忠告付諸實行時,誰能够給你所需的支持?
誠然,未必所有父母都能機巧地與兒女討論難題。原因時常是由於雙方長時期彼此缺乏溝通,但突然遭遇巨大的難題需要應付。因此要努力改善溝通。‘要將你的心’歸與媽媽或爸爸。在平時向他們傾心吐意。結果你們會養成良好的關係,使你能够輕易地解決細小的難題,並在充滿了解和愛心的氣氛中應付重大的難題。——箴言23:26。
尋求基於聖經的幫助
“突然間我的整個世界被弄得天翻地覆,”姬爾説。她18歲時父母決定離婚。不久之後,她那19歲的唯一兄長在車禍中喪生。兩個月後她獲知父親患了不治的癌症。當姬爾前往探視父親時,母親由於嫉妒把她關在户外;她沒有衣服更換,也沒有任何用品。她向誰求助呢?
她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已有相當時日。她很體會小組的長老在她多事的早年對她所表示的關懷。她毫不猶豫地致電一位長老解釋自己的處境。長老和家人開放他們的家,在地下室為她預備一個棲身之所;她在那裏過了一年多的日子。
“我在感情上的痛苦是這麽強烈,以致我有時不禁想道:‘我究竟做着甚麽?活下去有甚麽用處?’”姬爾解釋。可是,長老夫妻用聖經幫助她看出必須保持崇高的道德標準,不應以沉迷於宴樂和性不道德作為逃避感情創傷的方法。他們的幫助很有功效,因為姬爾現今已享有幸福的婚姻和安定的生活。
但是你也許會覺得討論某些棘手的難題頗難為情。這正是18歲的艾蓮的感覺。“我時常對男孩子存着幻想。既然沒有人對我表示興趣,我很渴望獲得男人的愛情,”艾蓮承認。“可是我看得出這種感情可以招致甚麽結果,我的六個姊妹中已有五個養過私生子。可是我卻羞於和任何人談論這種強烈的感情。”可是,小組的一位長老留意到她似乎遭遇重大難題,於是主動地與她談論。他對她表示關注,於是和妻子一起每週和她討論聖經。藉着這樣的幫助,艾蓮能够處理自己的感情難題。
今日艾蓮在回顧以往時納罕何以當時沒有採取主動去尋求幫助。“你們中間有[在靈性上]病了的呢,他就該請[小組]的長老來。”聖經敦促説。(雅各書5:14)可是,當時艾蓮自慚形穢,因此害怕向長老求助。現在她向懷有同樣感覺的青年人提出忠告説:“切勿懷有這樣的想法,長老的確關心我們!”艾蓮若沒有獲得基於聖經的幫助,今日的處境會怎樣呢?她答道:“我會仍和舊日的女友們一起,現在可能已成為未婚媽媽了。”
不錯,上帝的確關心青年人——包括你在内!他已仁愛地在家庭制度和基督徒小組中作出適當的安排。你若尚未熟悉在你當地的王國聚會所裏富於幫助的小組安排,我們邀請你與當地的小組取得聯絡。不錯,有不少人曾以人生的各種難題向之求助。他們已經歷到這種幫助所帶來的極大舒解。”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箴言13:20。
[第16頁的圖片]
若要成為音樂家,你會找一個與你年齡相若的人作教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