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何處方能尋得?
兩個青年大感憤懣和沮喪——兩者都失業。據《時代》雜誌説,他們“用一條軟管接住汽車的排氣管,將軟管引到車廂裏,關上窗門,並且用爛布將窗門塞密。”他們留下的遺書令人心寒:“既然人人都無工可做,生命還有甚麽可戀呢?”
這一類的報導顯示今日人們正感到大受挫折。我們所有人均在某方面受到通貨膨脹、失業和日益沉重的賦税所影響。對有些家庭來説,這意味到妻子,有時甚至兒女,均需出去工作。對其他的人來説,這意味到在飲食習慣、消遣和住屋方面作出劇烈的改變。由於通貨膨脹所産生的侵蝕影響,甚至銀行裏的存款也不再是安全的保障了。聖經的預言的確説得不錯,現今是“難以應付的危險日子。”——提摩太後書3:1-5,《新世》。
甚至有錢的人也受到通貨膨脹和物資短缺所影響。(啟示錄6:6)為了建起一道“藩籬”以免受通貨膨脹所影響,有些人投資購買股票、地産、外幣或金銀。但甚至最精明的投資者也曾被突然或出乎意外的轉變所困。例如請想想,黃金的價格僅在數天之内從每安士875美元的高峰降至不及650美元,後來更降至300美元以下。因此投資者被迫提心吊膽地密切留意自己的投資。這使我們想起聖經在傳道書5:12所説的話:“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
“不知所措”
可是,經濟學家們能够帶領人脱離這種混亂的情勢嗎?既然他們彼此之間意見莫衷一是,他們又怎能挽救世界呢?例如英國和法國這兩個鄰國均跟從國内最有名望的經濟顧問的勸告。可是這兩個國家卻採取完全不同的經濟政策。英國試圖減縮政府開銷,並容許利率增高以減低通貨膨脹。但是法國卻‘打開國庫’,大量消費以求製造更多就業機會,甚至不惜為此冒通貨膨脹的危險。《時代》雜誌評論這種反常現象説,“兩種理論大相逕庭;在許多人看來,兩者的成功機會卻半斤八兩。”
聖經很準確地預言世上的‘列國會痛苦不堪,不知所措。’(路加福音21:25,《新世》)因此,既然世界領袖們本身也對世界的經濟情況大感困惑,普通人,例如你,又有甚麽希望能够安然無恙呢?有任何可靠的勸告來源嗎?有任何可靠的投資能够保證帶來安全的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