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家的障碍何在?
公元一四六九年,意大利的佛罗伦斯有一位名叫马基维利的男子出生。他写了一本题名为《霸主》的论政的书,以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之子该撒利·波吉亚为模范。据一位历史家说,波吉亚是“一位‘权谋霸术”专家,毫不踌躇和毫无悔意地使用武力或诈术去扩展和巩固自己的权势。
“《大英百科全书》说马基维利“奠定了现代世界政治学的基础。”“马基维利主义”一词的意思是,认为统治者可以“不择手段,不顾法律或道德”去维持自己权力的主张。
这种权力政治使二十世纪大受其害。战争、颠覆、贪污、暴力和恐怖行为都是它的表现。政治分隔了东方和西方,也分隔了许多国家、城市(例如柏林)、甚至家庭。政治是世上最具分裂影响的力量之一。
与政治具有密切关系及时常被政治领袖们所利用的一种精神是……
国家主义
在这个问题上,一则有趣的故事谈及苏格兰一个随军牧师在新军营里要志愿工作人员把旧仓库改装成教堂,志愿工作人员乘牧师不在时在讲坛上面髹着几个大字:“苏格兰万岁。”惊异的牧师要求他们把口号改为宗教化一点。他们依言而行,于是将其改作:“苏格兰万岁。阿们。”
苏格兰人以为自己的国家自豪见称。但并非只有苏格兰人才是这样。例如,英国儿童自幼就受狂热的国家主义所熏陶,尤其是以大英帝国称雄世界的时代为然。儿童受到教导去相信‘大不列颠统治四海’,英国乃是超级强国,是上帝所祝福的。
在每个国家中,政客们均提倡与此类似的情绪,因为他们知道强烈的国家主义精神有助于他们达到目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未必对人民最为有益。在一篇题名为《国家主义并非真正爱国精神》的文章中,专栏作家薛尼·夏利士评论说:“国家主义意味到‘追随’一位希特勒、史太林或任何挥舞旗帜,伪称效忠祖国而同时践踏人权的独裁者。”
同时,正如关于苏格兰那间教堂的故事显示,国家主义和宗教许多时是沆瀣一气的。犹太教法师罗拔·加因写道:“宗教和国家主义时常携手同行。尤其是在战时,……‘维护上帝和国家’已变成一种战争口号。情形一向都是这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首流行曲是一位牧师的战争呼号,‘赞美主,举起枪来。’”
国家主义的精神甚至严重地影响到运动方面。例如,在意大利杜林举行的欧洲橄榄球冠军赛中,英国队与比利时队互争雄长之际,英国球迷与意大利的防暴队发生冲突而被迫停赛若干分钟,结果有多人受伤。
种族偏见
在南非的许多农场中,农场主人的白人儿童与劳工的黑人儿童在幼年时和平友爱,有如弟兄般一起玩耍。儿童不是生来就有种族偏见的。可是,当他们逐渐长大之际,他们各自吸收了自己的种族所怀的态度。因此在大多数的事例上,童年的天真无邪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仇恨、骄傲、愤慨和挫折等感觉。
种族偏见并非仅限于非洲为然。美国有不少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对待印第安人的方式引以为耻。此外,在奴隶制度时代白人对待黑人的方式以及黑人被运往大西洋彼岸,在美洲像牲畜般被卖为奴的悲惨情况是人所共知的。丑恶的种族暴动依然不时在美国爆发。在英国也一样;在若干来自西印度群岛、印度和其他地方的移民聚居之处,种族间的关系正日趋紧张。
在非洲或其他地方饱受种族歧视之苦的人还可以庆幸自己不是在纳粹统治时代住在德国的犹太人。回顾以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一个属于基督教国的国家里,统治者(希特勒)是罗马天主教徒,竟然有数百万犹太人、斯拉夫裔人和其他种族的人由于国籍的缘故惨被集体屠杀。
这样的暴行竟然是由一个属于基督教国的国家做出来的,这件事实令人不禁怀疑基督教国这个宗教制度是否真正代表基督教。抑或它其实是个大骗局?让我们仔细考虑一下这个世界的宗教对真正弟兄友爱的影响。
[第5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政治是世上最具分裂影响的力量之一
四分五裂的柏林
法军区
英军区
美军区
苏军区
东德
东德
柏林围墙
[第5页的图片]
儿童不是生来就有种族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