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还来得及,要设法巩固家庭关系
“家庭是人类最古老的制度。从许多方面说来,这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生活的强弱足以决定整个文明的兴衰。”——《世界书籍百科全书》(1973年版)。
家庭是儿女的保护伞。今日在不少地方,这把伞满了破洞;在其他许多地方,这把伞被人收起来束之高阁。传统的家庭形式常被贬为不合时宜。电视喜剧所描绘的父亲通常笨头笨脑,母亲较为精明,但儿女却最有见地。
夫妇间的不忠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有些工业化国家里,每两对初婚夫妇便有一对以离婚收场。随着离婚的数字节节上升,单亲家庭的数目也与日俱增。有越来越多人不结婚便同居。同性恋者则试图以婚约誓言使他们的关系看来较体面。性爱(不论是正常还是变态的)已成为电影和录影带的主要题材。学校已不认为提倡贞洁切实可行,并大发避孕套以策安全,但这种东西其实并不足以确保安全。性传染病和青少年怀孕的数字直线上升。婴儿——倘若他们有机会生下来的话——乃是牺牲品。随着传统家庭的消逝,儿女是蒙受最大损失的一群。
许多年前,诺贝尔奖金得奖人亚历克西斯·卡雷尔在他所著的《莫测高深的东西——人》一书中发出警告说:“现代社会所犯的一项严重错误是,让学校完全取替了家庭的训练。母亲把儿女撇在幼儿园[近来更有日间托儿所和学前学校]里。她们这样行仅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满足自己的社会野心,追求性的欢愉,满足文学或艺术方面的兴趣,或只是为了玩桥牌、看电影,甚或将时间花在无聊的事上。故此,对于家庭团体的消失,母亲们实在难辞其咎。家庭团体乃是孩子接触成年人,从后者学会许多东西的地方。……人需要家庭这个范围有限的社会群体给予他所需的保护和关注,才能充分发展。”——第176页。
不久之前,喜剧演员史蒂夫·艾伦曾论及充斥电视的粗言秽语和性不道德对家庭所造成的威胁。他说:“这道洪流把我们冲进污水渠去。以往父母禁止儿女说的粗话,现在却受人大力提倡。提倡者不单是‘百无禁忌’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连那些一度高尚文雅的电视网络也是如此。描绘儿童和其他人大讲脏话的演出只是清楚表明美国家庭的崩溃而已。”
现今这个社会正将什么传给儿女?请读读报章,看看电视,留意时下的录影带,收听晚间的新闻报道,听听那些猥亵狂野的音乐,看看你周遭成年人所立下的榜样。儿童的头脑正被大量精神和感情上的垃圾食物所充塞。前英国教育部大臣基恩·约瑟夫说:“若想摧毁一个国家,就要先削弱它的货币。”然后他补充说:“若要毁去一个社会,则要先腐化它的儿童。”按《韦氏辞典》,英文的“Debauch”(本文译作削弱、腐化)一词的意思是“诱使人偏弃道德或优秀的标准”。今日人们正刻意极力这样行。人们就少年犯罪发表过不少议论,其实他们应该多谈论一下成年人的罪行才对。
必然自食其果
美国家庭服务部首席行政官珍尼花·B·约翰逊去年在一个演讲中说:“家庭已病入膏肓。”她将这种情形称为“对我们的许多儿童充满凶兆,”接着她预告说:“有这么多儿童缺乏适当的住所、饮食、医疗护理和教育;国家却甘愿把他们视作富裕社会中的贱民。这样行必然会自食其果。”事实上,社会已经开始自食其果了。你可以在报章上读到,从新闻报道听到,在电视上看到这些恶果。以下是一小部分样本:
朱多恩拔出手枪向杰曼尼的胸膛连开三枪。杰曼尼死了,他只有15岁,朱多恩14岁。他们以前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但却为了一个女孩子而发生争执。
一百个人齐集起来参加迈克尔·希利亚德的葬礼。这个只有16岁的男孩在一场篮球赛中与人发生争执,离开时被人从后面开枪射中头部丧生。
纽约市布洛克林区三名青少年在一对无家可归的夫妇身上纵火。他们用酒精引火不遂,便试用汽油,结果成功。
在佛罗里达州,一个五岁孩童将一个刚学走路的小孩从五层楼的梯井推下,导致后者丧生。
在得克萨斯州,一名十岁大的孩子拿枪射死跟他玩耍的孩子,然后将尸体塞进屋底。
在乔治亚州,一位校长在惩教一名15岁男童时被男童用刀刺死。
在纽约市,一群十八至二十二岁的少年,手持球棒、水管、斧头、短刀、切肉刀等,大闹附近一个收纳无家可归男子的安置区。他们伤了许多人,并且割伤了一个人的咽喉。他们出于什么动机?一个调查员解释:“他们把袭击无家可归的人当作娱乐。”
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一名11岁男孩与一名15岁男孩强奸一个年仅两岁的女童。据称他们把受害人丢在一个大垃圾筒中。
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四名六岁至九岁的男童在一间小学内强奸一名九岁女童。专栏作家布伦特·拉金在克利夫兰《实话报》中评论说:“这件事充分表明这个国家的现况,显示我们的价值制度正在崩溃。”
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莱斯利·费希尔归咎于电视。他把电视称为“一副庞大的性爱机器,”“八九岁的小孩正在观看这些丑事。”他也将美国家庭的没落归咎于父母:“爸爸妈妈过度忙于应付自己的难题,以致未能拨出时间留意自己的子女。”
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
社会的不同方面,特别是传播媒介、娱乐界人士和娱乐事业——这些行业常靠迎合堕落的人性而取利——大量倾出描绘色情、暴力和各种败行的资料,从而大大助长了青年人的堕落和家庭的崩溃。因此按着“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这条不易的定律,既然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然是垃圾。他们正自食其果,饱尝害人害己的滋味。
这个社会是否正在培育出一代不知良心为何物的儿童呢?前年纽约中央公园发生了一场疯狂的捣乱事件,一名28岁妇人惨遭一群游荡的青少年毒打、强奸,事后他们以为受害人已死去,遂将她撇下,扬长而去。这件惨剧发生之后,有人提出了上述的问题。据警方说,这些青少年“沾沾自喜、毫无悔意”,被捕时“满不在乎、唱歌谈笑”。至于为什么他们要做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他们所提出的理由是:“因为好玩”,“我们闷死了”,“我们想找点事情做。”《时代周刊》将他们称为“精神上的残废者”,他们“失去了,也许从未养成,我们称之为良心的精神附属物。”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敦促说:“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以免产生另一代不知良心为何物的儿童。”著名的心理学家肯·马吉德与卡罗尔·麦凯尔维合著了一本深具震撼力的书,称为《高风险:丧尽天良的儿童》,这本书也强调上述的危险。许多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提出的个案和证据均一致支持马吉德的主张:难题的基本成因是,子女出生时以及在后来形成性格的岁月中,父母与儿女之间均缺乏巩固的连系。
有一件事是无可置疑的:家庭必须趁还来得及,从速设法在这段关键时期中巩固家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