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商业的兴衰
第3部分:贪婪的商业露出真面目
十六世纪初,欧洲北部的商业受德国北部城镇组成的汉萨同盟所控制,英国和荷兰掌握了西欧的贸易,而威尼斯则支配了南欧的商业活动。
多个世纪以来,威尼斯一直垄断了香料贸易。他们与阿拉伯人,以及后来和奥托曼土耳其人所达成的协议,成功地堵塞了假想敌的东行贸易路线。任何人若要打破垄断的局面,就必须另觅新途径前往远东。寻找新航线的行动就此展开,该行动的结果之一便是发现和相继征服了南、中和北美洲。
1490年代,教宗亲自祝福葡萄牙和西班牙出征当时的未知世界。不过,这两个天主教强国背后的推动力并非仅限于宗教热忱而已。谢泼德·克拉夫教授评论说:“一旦在世上新发现的地方竖立了旗帜,他们便立即一窝蜂拥到那里,榨取每一点每一滴的经济利益。”他接着说:“这些拓垦者期望很快便大发横财。这种近乎邪恶的贪欲,竟然便是探险行动和西方国家主流思想的背后原动力,真是令人可笑。”贪婪的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为了黄金和招揽归信者,竟然在新世界大肆抢掠。
与此同时,荷兰也强盛起来,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强国。没有任何的商业巨人能够阻挡荷兰的崛兴。事实上,在17世纪期间,显然只有英格兰才有足够实力向荷兰挑战,经济的竞赛加速了步伐。30年后,即1618年,英国的舰队已扩大一倍;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的商船数目相等于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舰只总和的四倍。
至此,欧洲的商业中心已经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海地带。克拉夫将这次转移称为一次“商业革命”和“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转变之一,”它创造了一个“经济好景,令西欧在西方文明中得以执政治和文化的牛耳”。
筑于蔗糖、香料和血腥之上的帝国
1602年,荷兰人将一撮贸易公司合并起来组成荷兰东印度公司。此后数十年间,这间公司除了在日本和爪哇取得一定的商业成就之外,还把葡萄牙人从现在的西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摩鹿加群岛(香料群岛)赶走。“像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一样,”克拉夫说,“[荷兰人]也企图独占东方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也难怪他们!贸易的利润是那么深厚,以致到了17世纪,荷兰已经成为西欧国民平均收入最丰厚的国家。阿姆斯特丹成了西方国家的金融和贸易中心。——请参看附框,14页。
丹麦和法国相继组织类似的公司。不过,第一间,也是后来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乃是在1600年创办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它取代了法国和葡萄牙在印度的势力。后来,英国人还在中国取得了商业上的优势。
同一时候,荷兰西印度公司正在西半球从事蔗糖、烟草和毛皮的买卖。1670年,英国人在加拿大组成了哈得孙湾公司之后,他们一方面跟哈得孙湾邻近地区进行贸易,同时忙于尝试寻找一条通往太平洋的西北航道。
新闻记者彼得·纽曼指出,哈得孙湾公司与对手之一西北公司的竞争,“本来是一场争夺市场和毛皮的商业竞赛,可是很快便演变成为势力和领域的争夺战,……双方均以流血的方式进行报复。”然而,真正的受害者却是跟双方作买卖的印第安人。他说:“烈酒变成了毛皮贸易所使用的货币,”他接着指出:“以烈酒交换毛皮令无数的家庭狂饮暴食,并且将印第安文化破坏无遗。”a
两个财雄势大,深具影响力的帝国遂应运而生,两者的势力皆是建筑在蔗糖、香料和血腥之上!贪婪的商业世界终于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正如《哥伦比亚世界史》评论说:“荷兰人和英国人以商务代理的身分遨游四海。……对这些公司来说,赚钱乃是最重要的动机。”——斜体自排。
巧取豪夺,尽情渔利
从16到18世纪,一个被称为重商主义的经济体系强烈地影响着欧洲人的思想。《新大英百科全书》解释说:“[重商主义]主张搜罗财富,特别是黄金,乃是至为重要的国家政策。……由重商主义哲学操纵的贸易政策相当简单了当:鼓励出口,削减进口,将进出口的盈余全数兑换黄金。”
推行这项政策时常导致极不公平的后果。宗主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剥削殖民地,没收了数以吨计的黄金。一言以蔽之,重商主义反映出贸易世界始终如一鼓吹一种自我中心的贪婪精神。
重商主义受到多人的批评,其中一位声名显赫的便是苏格兰人亚当·斯密。身为一位显要的社会哲学家及政治经济学者,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经济论文。虽然反对重商主义,对于追求利益的自私动机,斯密却避而不谈。刚相反,他主张人类乃是被一双“无形之手”所攫住,激动他们参与经济竞赛,追求个人的自私利益。可是,斯密却争辩说,整体而言这些自私利益能够为社会带来益处。
斯密鼓吹自由放任主义的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尽量避免干涉个别公民的经济事务。借此,他清楚表达了传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是今日最重要,也被人誉为最成功的经济体系。它的特色是私人可以拥有财产,人与人之间或者公司与公司之间可以进行自由贸易,互相竞争图利。资本主义的现代历史始于16世纪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市镇,但是它的根源却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历史名誉教授伊莱亚斯·J.比克曼解释,“从经济学上说来,‘资本’一词来自一个意思是‘头’的拉丁文caput, 这个拉丁字词源于一个同样含有‘头’的意思,并具有同等经济学意义的巴比伦专有名词。”
通过追求个人或国家利益,商业暴露了它的真面目。举例说,在隐瞒事实方面而言,商业实在是个中能手。《柯林斯世界历史图解》指出:“制图员变成了商业策略麾下的一个演员,有时会被迫做出些不愿意的事来。探险活动发掘了无可估计的财富来源。制图员有可能取得许可将这些资料公诸于世吗?抑或他情愿把它隐藏起来,使潜在的对手蒙然不觉?……在十七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来不会发表任何可能为竞争对手提供资料的公文。”
商业的恶行远不止此。从17至19世纪,商业将贩卖人口变成一门生意,估计总共有一千万非洲人被卖为奴,数以万计的人在运往美国途中死去。亚历士·哈利的著作《根》,以及在1977年根据原著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集,以生动方式把这出丑恶的惨剧报道出来。
大堆砖块——怎样受到运用?
人类自有历史以降,不完美的人一直透过尝试与失败汲取教训。借着努力不懈从事研究,有时借着意外而非上帝的指引,人类发现了许多基本的科学事实,从而导致其他新的发明。于1750年,英国开始从农业转移到一个倚赖工业和使用机器的经济模式,其中有些发明——像砖块一样——变成俯拾即是,待人使用来建造一个新世界。
伊朗和阿富汗,早于六、七世纪已广泛使用风车。这为其他能源的发现和发展奠下根基。可是贪婪的商业愿意放弃丰厚的利润,务求确定这些能源是安全、可靠以及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吗?抑或它会趁着能源危机而从中渔利——甚至制造危机——以求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
火药是中国在十世纪发明的,对于开矿和建筑工程贡献良多。但是,贪婪的商业愿意挺身而出,阻止军火商利用火药制造杀人的武器,草菅人命来谋取暴利吗?
中国很可能于公元六世纪已经使用生铁,它是现代世界建设所必需的钢铁的前身。不过,贪婪的商业愿意降低利润,以求避免工业时代所带来的污染、种种意外和挤逼的生活吗?
时间将会证明一切。无论如何,这些‘砖块’以及其他‘建筑材料’,已经注定被用来策动一次世界性的革命,这一切会为世人带来一些见所未见的事物。详情请参阅下一期题名为“工业革命——究竟带来了什么?”的文章。
[脚注]
a 在北美洲,贪婪的商业主义的另一类无辜受害者乃是6000万野牛群。事实上,世人时常只是为了它们的毛皮和舌头便横施毒手。
[第14页的附栏]
银行业务
公元前:古代巴比伦和希腊的庙宇为寄存者保管钱币;既然并非人人都会同时把钱拿走,余下钱币的其中一部分便可以借给人。
中古时代:意大利的商人委托周游的教士作为代理人,将信用状由一个国家带到另一个国家去;从而开展了现代的银行业务。英国的金匠也开始将别人存放在他们那里的款项借给人来赚取利息。
1408年:商人在意大利的热内亚创办了一间被誉为现代银行鼻祖的机构,接着也有类似的机构在威尼斯(1587年)和阿姆斯特丹(1609年)设立起来。一位历史家声称:“阿姆斯特丹银行所提供的高效率服务有助于将阿姆斯特丹变成世界的金融中心。”
1661年:阿姆斯特丹银行的支行——斯德哥尔摩银行开始发行钞票(银行承诺付款给钞票拥有者的票据),后来英国人将这种业务加以改良,使之更为完善。
1670年:第一间票据交换所在伦敦开业,它是一间结算双方应得权益和帐目的银行机构;现代的支票也于同年产生,从而容许银行的顾客将存款转移到别的银行,或者将部分存款转往别人的户口去。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业,它是一间主要的纸币发钞银行(首创发行纸币的银行)。
1944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称为世界银行)在这年成立。这个专业机构与联合国有密切关系,主要工作是在复兴和开发项目上向成员国提供财政援助。
1946年: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提倡货币合作,稳定币值,拓展贸易;改善国际间收支差额的难题”。——《简明哥伦比亚百科全书》。
1989年:德洛尔计划建议欧洲共同体采纳一种共同货币,并且在1990年代设立欧洲中央银行。
1991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开幕,超过40个国家在1990年合作组成这个机构,目的是向东欧提供财政援助,使积弱的经济恢复过来。
[第12页的图片]
印第安人时常得到的酬报便是烈酒,他们遂成了与白人通商的受害者
[鸣谢]
Harper’s Encyclopædia of United States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