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8 11/22 8-11页
  • 人权现状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人权现状
  • 警醒!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人人平等?
  • 失掉童年的儿童
  • 选择宗教、改变信仰
  • 腰酸背痛但身无分文
  • 人人得享医疗福利?
  • 从二十九楼往外看
    警醒!1998年
  • “漫长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警醒!1998年
  • 全人类皆享人权!
    警醒!1998年
  • 有权利难道没有义务?
    警醒!199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11/22 8-11页

人权现状

人权拥护者最近办了一件大事。首先,他们分别在60个国家,把一千多个组织联合起来,一同发起国际禁止地雷运动。他们又不遗余力,使禁止这些武器的国际条约获得通过。国际禁止地雷运动的负责人,美国实践主义分子荞迪·威廉斯,孜孜不倦地推行禁雷运动,结果为自己,也为这个运动赢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掌声的背后却带有一个发人深省的附注。正如《人权监察组织1998年全球报告》指出,人权的普遍性仍然“受到持续的反对”。该受责备的不仅是所谓的独裁小国。报告评论:“明显的是,列强一旦发觉,自己的经济利益、军事战略受到威胁,就往往把人权置之不理。欧洲和美国都有这样的通病。”

在世界各地,千百万人天天都面对侵犯人权的行为,例如歧视、贫穷、饥饿、迫害、强奸等问题。不少儿童更受到虐待,有些人被迫做苦工,有的不幸惨死,这些事天天发生。尽管人权条约堆叠如山,申述人权将得到怎么样的保障,但在这些受害人看来,这一切跟他们的现实生活相去何止万里呢!其实大多数人连《世界人权宣言》的30条条文所列举的基本权利也享受不到。为了举例说明,让我们简略看看《宣言》所提到的高尚权利,在日常生活上起了什么作用。

人人平等?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第一条。

在《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的初稿里,翻做“人人”一词的原文是“all men”,这个短语也可以解作“所有男子”。为了确保大众不会曲解这一条文的意思,以为女子不包括在内,起草委员会的女委员坚决主张修改措辞。她们说服了其他委员,结果协议把原文的“all men”改为“all human beings”。(强调字体本社所排。)这一条文的用语修改了,但妇女的地位有没有因而提高呢?

1997年12月10日,也就是人权日,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联合国的会议上表示,世人依旧“把妇女当做地位低下的二等公民看待”。她举出以下的事例为证:世界上有七成穷人是妇女。全世界有1亿3000万个儿童不能入学,其中有六七成是女孩子。全世界有9600万个文盲,但十个当中竟有六七个是妇女。此外,妇女还要忍受家人的粗暴对待,惨遭性侵犯。克林顿夫人指出,这类暴行一直是“世界上一种最少人举报,却又十分猖獗的侵犯人权事件”。

有些女性还没出生,就沦为暴行的牺牲品。在亚洲一些国家,情况尤其严重。有些孕妇把未出生的女胎打掉,因为她们只想生男不想生女。在重男轻女的社会,用遗传测试来鉴定胎儿性别成了一门大生意。一家胎儿性别测试诊所为了推销自己的服务,竟然宣称人花38美元打掉女胎,总好过日后要支付3800美元的嫁装。这样的宣传手法卓有成效。在亚洲一家大型医院进行的研究发现,胎儿一经证实是女性后,给打掉的占百分之95.5。在世界其他地方,重男轻女的习俗也大为流行。美国的前冠军拳击手被问及自己有多少子女的时候,回答说:“一个儿子,另外七个是不该生的。”联合国出版的《妇女与暴力》评论,“世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改变他们对妇女的看法和态度,许多人认为至少要一代人或更长的时间”。

失掉童年的儿童

任何人不得使为奴隶或奴役:一切形式的奴隶制度和奴隶买卖,均应予以禁止。——第四条。

在书面上,奴隶制早已寿终正寝。政府纷纷签订条约,取缔奴隶制。英国的反对奴隶制协会是世上最悠久的人权组织。这个组织声称,“当今的奴隶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多”。现代的奴役包括各种各样的侵犯人权行为。强迫童工劳动可说是当代的一种奴役。

南美洲有个男孩子名叫德里班,他的遭遇真可悲。“他一双又小又嫩的手已给波罗麻的粗叶擦掉了表皮。这种植物的纤维可用来制造床垫。他负责把仓库里的波罗麻叶收集起来,运送到约90米外的机器去进行加工。他天天劳动12小时,日日搬运一吨树叶。德里班从5岁起就出外谋生,今年不过11岁。”——《世界新闻评论》。

国际劳工局估计,当今世上有2亿5000万个童工,他们的年龄从5岁到14岁不等。这些童工构成了一支劳动大军,人数几乎比得上巴西和墨西哥的人口总和!这些儿童当中有许多都不能享受童年欢乐,小小年纪就要干粗活儿。他们不是在矿山里拖着装满煤块的容器往来走动,就是在泥泞中涉行,收割庄稼。有的要蹲下来,用织机织造小地毯。连三至五岁的幼儿也不能幸免,他们给分配成一队队,一天到晚在田间犁地播种,从田里拾起散落的谷物。在亚洲一个国家,一个地主说:“雇用童工比购置拖拉机更划算,他们也比牛群聪明多呢。”

选择宗教、改变信仰

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改变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第十八条。

1997年10月16日,联合国大会收到一份“有关全面消除宗教不容异己的临时报告”。报告是人权委员会的特派汇报员阿卜杜勒-法塔赫·奥马尔起草的,内容申述世人怎样持续违反第十八条条文。报告不但提及多个国家,还引述了不少有关“骚扰、恐吓、虐待、逮捕、拘留、失踪、谋杀”的事例。

类似地,美国民主、人权和劳工局所编撰的《1997年人权报告》也指出,就连久已奉行民主政制的国家,都“企图限制信仰跟传统宗教迥异、成员较少的宗教团体的自由,甚至把它们一并归入‘激进教派’的类别”。这样的趋势确实叫人担心。人权无分疆界这个组织的总部设在布鲁塞尔,该组织的主管人维利·福特雷评论:“没有什么比宗教自由的权利更能够反映出,在一个社会里人民普遍享有多大的自由。”

腰酸背痛但身无分文

每一个工作的人,有权享受公正和合适的报酬,保证使他本人和家属有一个符合人的尊严的生活条件。——第二十三条。

在加勒比海诸岛砍伐甘蔗的工人,每天可能挣得三美元。由于要先付租金,又要买刀具,他们一开始就得向种植园主借债。此外,他们的工资不是用现金,而是用票券支付的。种植园内只有一家商店,就是公司开设的。工人别无选择,只好在这家商店购买食油、米和豆类食物。公司商店容许工人用票券购物,却从票券的面值扣去一两成作为手续费。在联合国办的无线电广播节目里,人权律师委员会的副主席比尔·奥尼尔说:“周复一周,月复一月,他们辛勤劳动,累得腰酸背痛。可是,到收割季节的末了,他们还是身无分文。他们毫无积蓄,因为整季的收入仅仅够他们糊口。”

人人得享医疗福利?

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服、住房、医疗。——第二十五条。

“理查多和胡斯蒂娜都是拉丁美洲的贫农,住所离最近的城市约有80公里。他们的小女儿杰玛病了,两人急忙把她带到邻近的私立卫生医院去。医院的员工一眼就看出,理查多负担不起医药费,于是把他们遣走了事。第二天,胡斯蒂娜向邻居借了点钱,搭乘公共汽车进城。经过漫长的路程后,胡斯蒂娜和女婴终于抵达市内一家小型的公立医院。不料,医院没有空床,员工吩咐胡斯蒂娜第二天再来。在城里她没有亲戚可以投靠,也没钱租用客店的房间,惟有在公共市场的桌子上过夜。胡斯蒂娜把小女儿紧紧拥在怀里,好让她感到舒服一点,但始终无济于事。当天晚上,杰玛夭折了。”——《人权与社会工作》。

在世界各地,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每天得靠一美元糊口。他们跟理查多和胡斯蒂娜同样凄凉:他们住不起私立医院,住得起的公立医院却又床位不足。世界上的十亿多穷人虽然“有权享受……医疗”服务,但可悲的是,这些福利只是可望而不可即。

侵犯人权的可怖行为没完没结。像以上所报道的类似个案简直数不胜数。人权组织不辞劳苦地推动人权。为了改善各地男女老少的待遇,成千上万的积极分子不惜连命也豁出去了。尽管这样,人人都享有应得的权利这个理念始终是个梦想。这个梦想可以成真吗?毫无疑问,但人类必须多方改变才行。下篇文章会讨论其中两方面。

[第8页的图片鸣谢]

Courtesy MgM Stiftung Menschen gegen Minen (www.mgm.org)

[第9页的图片鸣谢]

UN PHOTO 148051/J. P. Laffont—SYGMA

WHO photo/PAHO by J. Vizcarra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