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激发慷慨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基督的使徒保罗的这句话不但对园丁和农夫是个良好的忠告,而且对所有想与造物主和邻人保持良好关系的人均是金玉良言。——哥林多后书9:6。
诚然,有些人滥用了别人的慷慨,但是以一般而论,耶稣的话是适用的:“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加福音6:38。
耶稣基督在地上传道时会将这条原则身体力行。他是慷慨的化身。他热心而不自私地向贫苦的人传播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他安慰伤心的人、医治有病的人、使盲者跛者复元,甚至将死人复活。他从不索取代价,亦不冀求薪酬;他甚至没有像许多自称跟随他脚踪的人一般向人劝捐。但是耶稣在衣、食、住方面却没有任何匮乏,虽然他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属他自己的家。民众慷慨地自动维持他在传道工作上的所需。——路加福音7:22;8:1-3;9:58。
他的慷慨不但感动别人供给他的生活所需,还激励别人撇下一切,参加传道工作以表现同样的慷慨。例如有一次他能够派出十二使徒向人传道和施行奇迹,另一次则派出七十个门徒去做同样的工作。在五旬节之后,早期的基督徒在慷慨方面表现一个多么好的榜样!他们当中有些人将家产变卖,然后把所得的钱交与使徒,使当时城中的基督徒不致有衣食之虞。——路加福音9:1-6;10:1-7;使徒行传4:32-35。
慷慨激发慷慨这条原则在今日及在早期基督徒的日子一样真实。耶和华的基督徒见证人付出他们的时间、体力和金钱使他人能够听到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识了慷慨的上帝耶和华。关于他,我们在圣经读到“上帝就是爱。”“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包括最宝贵的恩赐,他的独生子,都是自他而来的。——约翰一书4:8;雅各书1:17;约翰福音3:16。
他们受到上帝所感动,借着传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而表现慷慨,别人亦由此受到激励而毅然参加传扬好消息的工作以表现慷慨。类似地,各地小组的主持人和助理仆人均不受薪酬地志愿服务,并且从不向人劝捐。所以不足为奇地,小组的分子也自动慷慨捐助王国聚会所的租金。对所有这些人来说,上帝感示人写下的这句话的确十分适切:“义人[怀慨好施]。”——诗篇37:21。
1968年夏天在普世各地举行的“万民的好消息”区务大会有力地说明了慷慨激发慷慨这条原则。例如有两个妇人免费招待一群到华盛顿史卜干参加大会的见证人在她们家里住宿。见证人不想白白借住,遂以一个阔口玻璃瓶权充献捐箱,每个见证人都随自己喜欢放些钱入瓶里作为使用房间的代价。到大会结束时,两个妇人把得到的钱带到大会的查账部门捐给见证人,捐款的总数连美金五十元八角一分。
在丹麦举行的一个大会中,见证人帮助新运动场所雇用的油漆匠油漆,俾油漆匠可以在假期开始之前完工,同时可以及时让见证人使用运动场举行大会。这种慷慨的表示使会场的经理非常高兴,以致他在大会期间让见证人免费使用电灯和电话,这的确是慷慨激发慷慨的一个好例子。
今日有许多人怪责年青人自私,而他们的指责亦非全无理由。但至少部份的理由岂不是因为成年人没有为他们立下不自私的榜样吗?从这些大会中,见证人的少年与他们的长者的紧密合作足见此点。加拿大蒙特利奥的《新闻报》(加拿大最大的法文日报)在1968年八月七日刊说:
“耶和华见证人的另一项有益贡献是这群人对家庭团结、尊重家庭元首的权柄、年青人参与其他分子的活动等问题的强调。在这三方面我们深感到他们的若干方法足堪其他教派研究和使用。……我们留意到,以圣经原则为根据的训示所培育出来的青年通常受到较良好的保护而不致做犯法的事。”不错,由于父母和长者所立的慷慨榜样,这些年青人受到激励从事不自私的活动。
慷慨能够多激发慷慨吗?毫无疑问!耶稣所说的原则——慷慨可以感动别人也表现慷慨——是千真万确的。智慧的所罗门王的话亦暗示同一的原则:“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箴言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