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短缺严重到什么程度?
在以往,人们很少考虑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原料的丰富蕴藏被现为理所当然之事。因此许多世纪以来,地球的矿产、化石燃料和其他物资都被人尽量发掘,好像用之不竭似的。
但是情形己今非昔比了,地球上的资源已不再被视为无穷的物质财富。
大力提倡经济增长
近年来大多数经济学家采纳了英国经济学家凯因斯的主张。他认为经济难题,包括不景和失业,都可以借着鼓励大量消费而补救,甚至个人、商业机构和政府都应不惜举债以如此行。
他的主张是,货物需求的不断增加会刺激生产,工厂、职位和人们收入也随之增多,于是遂导致“繁荣”。数十年来,西方诸国的经济生活都将这项政策奉为圭臬。
可是债台不断高筑这件事除了变成沉重的负担之外,最后也必然招致大祸,使祸患来临快得出乎意料的是世界人口开始“爆炸”,因为婴儿出生率继续增加,而较佳的预防震病方法却使夭折率锐减。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口开始比以往增加得更快。目前地球已有四十亿左右的人口,每年更增加八千万。以这样的速率增加下去,仅在三十五年之内人口便会加倍。在世界领袖们看来,地球决不能无限量地维持这样暴增的人口。
资源枯竭?
这是否意味到地球的资源已行将耗尽呢?不,未必尽然。至少现时不是。主要的难题在于目前人类社会的结构,以及它愈来愈着重工业化。
一位矿业主管人在《重要言论集》中指出:“既然矿藏是不能再生的,无可否认地经济资源在将来终有枯竭之日。但这个日子看来尚颇为遥远。以往十五个月所经历的短缺并非由于可用的资源缺乏所致。”
虽然地下仍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可是各国能否以够迅速和够廉宜的方法获得大量供应却是另一回事。目前使西欧、日本甚至美国陷于危机状态的是,他们所需的最佳矿产物质和能源都不在他们的国境之内。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并不足用,但这些国家的消耗量却不断激增。因此,他们遂有原料短缺程度日益严重之患。
庞大的需求
从前,当人类家庭的大部分以务农为生时,对地下资源的需求并不十分殷切,但随着近世纪的工业时代来临,对原料的需求发生了大幅度的增加。
工业社会需要工厂、事务所、楼宇住宅、发电厂、机器、运输工具和能源。建造这些东西是不能缺少钢铁、铝、钢、混拟土和其他原料的。而工业文明所用的燃料则以石油为主。
在西欧、日本和北美等工业国家,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增长率比人口所增加快数倍。但这种需求的增长也因另一个因素而加速——来自所谓“发展”国家的人口爆炸。
这些较贫穷国家的民众也想向工业国家看齐,他们想要机器和其他物品,他们的领袖希望尽速将国家推动工业化。对各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幅度仅从一个例证便可见一斑,正如《地质学入门》一书指出:“美国的钢铁消耗量增加了20倍,但同时期的人口只增加一倍。
不错,当一个国家变成高度工业化时,它的原料消耗量会比人口增加率高出许多。在较贫穷的国家中,有亿万人想获得由工厂制成的物品。正如生态学家伊力治和贝拉格斯在他们合著的《第二方舟》一书中指出:“这种数目的危机由于普世的人期望日高而加剧。物质主义己成为普世的宗教。差不多每个人都认为,继续增加生产人工制品是必需的。”
因此,世界人口的全面暴增,加上工业先进国的无餍之求,以及较贫穷国目前较大的需求,这一切均使地球可用的资源难于应付。政治学家奥柏斯在《哈泼》杂志指出严重的程度说:
“为了容纳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上说来,我们必须在三十年内兴建许多房屋、医院、港口、工厂、桥梁和其他种种设备,其数目可能与人类有史以来直至现时所兴建的相等。……
“各种难题在现时发展得这么迅速,以致必须及早预见才行。否则,我们的‘解决办法’便会变成杯水车薪而为时太晚了。……
“唯有最慎密的处理才能防止我们所倚赖的科技社会完全崩溃。”
这种压力在1973和1974年初己露出端倪。当时由于普世的经济“繁荣”,对物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各政府纷纷借债,大量投资于国家经济上以维持繁荣。可是当需求突然大增加时,新的工厂和矿藏己达到供不应求的程度。存货在短时间内郎已告馨。典型的例证之一是铜。自1950年代初期以来,铜的平均产量每年大约增加百分之4。但在1973年,西方世界对铜的需求增加百分之10以上。因此,物品的需求量远超过生产能力,从而助长通货膨胀的蔓延。
由于通货膨胀,借款的利率也迅速增加。建造新设备的成本随之高涨。正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评论说:“在一种复一种的工业中,最严重的短缺莫如资金。这使物质和生产能力的短缺更为恶化。……工业界受到压力要想尽办法支付维持生产力的费用以供应需求。”
涨价涨价涨价
物价当然是波动的。物价有时会下跌,尤其以某种物品生产过剩时为然。但需求的逐年递增,资源的逐渐短缺,以及对地球资源的争取刺激物价普遍上升。图中所示的美国批发物价上升率便可为一例。
可是金属和其他物资的涨价还有另一原因。拥有原料的“发展中”国家希望产品换得更多金钱,使他们能向工业国家购得所需的物品。各国对石油涨价四倍的例子记忆犹新。在其他物品方面亦然。
例如,牙买加和其他地方如审畿内亚、圭亚那和苏利南盛产用来制铝的铁矾土。它们的价格飞涨。铜也面临同一情势,因为智利、秘鲁、桑比亚和萨尔占了世界剩余出口量的大半。锡亦是如此,因为百分之70的输出量主要来自玻利维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其他许多基本物资均出现同一情形。
依靠舶来品
在工业社会中,很少人充分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有日益依靠舶来品之势。多数物品的输入是由于国内生产不足,以致要从别处输入补充。
例如,荷兰输入大部分的蛋白质食物、全部棉花和百分之80左右的羊毛。它也输入一切的锑、铁矾土、铜、金、生铁、镍、磷酸盐、碳酸钾肥料、锡、锌和其他物品,包括石油在内。欧洲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境况。
至于石油,西欧诸国本身很少出产,大多数完全依靠舶来品。1973年末的石油禁运显示出这些国家的繁荣脆弱到什么程度。石油输入中断能够在短期内将他们的生活方式破坏无遣。
日本一向被视为物质进步的榜样。可是它的成就泰半有赖于别国的资源。除了大部分粮食供应依靠输入之外,日本在工业上所用的原料多数也是输入的。其中包括百分之92的生铁,百分之59的焦炭和烟煤,全部铁矾土,百分之84的铜和百分之99.7的石油。不错,日本的“繁荣”也是建造在十分脆弱的基础之上。
美国输入增多
美国被视为世界生产最富饶的国家,可是它现时的苦况也和日本及西欧各工业国不相上下。因此《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说:
“美国——初时享有富于天然资源的祝福——正变成一穷二白”的国家。
“冷酷的事实表明,美国日益依靠其他国家的原料以维持其世界最繁荣国家的地位。现时美国人获悉,这些物质在将来会取之不易了。”
美国国内“最易得”的原料来源已挖掘殆尽。例如,明尼苏达州梅沙比一带的丰富铁矿已大部分枯竭。品质较劣的矿藏开采费用又较昂。“最易得”的油田已完全开发尽。因此开掘海底油井正变成愈来愈流行。同时,陆上油井也钻得愈来愈深。阿拉斯加的石油要从油管运送至国内其他部分。该国在现时输入的石油产品占消耗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再者,美国目前在工业所用的主要矿产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依靠外国的。有人认为在1985年这种依靠会增至一半。代价如何呢?在1970年美国国内矿产比需要量少90亿美元左右。一位政府官员估计,到1985年,不足之数将达310亿美元,到2000年则会达到640亿美元之巨。这一切均必需由输入补充。而这些估计是在1973和1974年物价飞涨之前作出的!
美国的淡水消耗量也极其庞大。工业用水多得惊人,例如生产一辆汽车要耗水100,000加仑。按照这样的消耗量,估计仅在25年内该国每日要消耗淡水2500亿加仑供生产之用,另外要4500亿加仑作运走废物之用。可是,照现时地面流动的水量,据估计每天只有1000至1250亿加仑。
今日地上有任何工业国在天然资源方面能自给自足吗?有的,这个国家便是苏联,该国还有无数富源尚待开发。可是,它的土壤却不若美国肥沃,因此苏联许多时在农作物方面歉收而必须输入粮食。
物极必反
各工业国家,尤其是西欧、日本和美国等工业先进国,已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为了维持目前的生活标准,他们现时必需增加输入原料和能源以供运用。可是拥有资源的较贫穷国家却要求更高的代价。
这些工业国家只有多多借债来购买物品以应急需。前年仅是石油账单一项已使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大受打击。他们一国复一国地要高筑债台以支付暴增的石油价格。因此,除了原料来源和生产足够制成品以应民众需求均变成愈来愈艰难之外,各工业国的经济状况也陷入绝境。
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情况决不能再延续下去。一场大改变是无可避免的。这些国家在国际收支方面的赤字意味到必须有剧烈的调整发生。虽然向现时富裕的产油国借债可以暂救燃眉之急,这种借债决不能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因为债务的总额已大得惊人。这可能意味到各国无力购入舶来品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也意味到民众的生活水准会发生巨大的逆转。
民众能否适应较低的生活水准是一件颇成问题的事。《纽约时报》昨年所登的一段新闻相当耐人寻味:
“(路透社)开罗八月十日电——为了争相购买一块肥皂以致两人被杀,五人受伤。肥皂在埃及现时已成为珍品,《金字塔报》今日报导说。
“在罗萨克村一间商店中为了争夺最后一块肥皂,店主及其子惨遭杀害,该报说。”
英国历史家汤因比评论说,各工业国面已有积重难返之势,他们的物质生活情况……将继续恶化下去。”他并且补充说:
“每个备受困扰的‘先进国’都将要尽力控制他们日渐减少的资源……
“结果,在一切‘先进’国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严格管制的方式——将会由无情的极权政府加于民众身上。”
显而易见地,许多观察家看出世事的重大调整已为期不远。难题已变成无法收拾。《第二方舟》一书的作者如此说:“我们知道旧制度已不能维持得很久了。”
[第26页的图表]
美国在一年内批发物价的上升率
物品 1973年中 1974年中 涨价率
新闻用纸每吨 美元169.00 美$205.00 百分之21
废钢每吨 53.00 145.00 百分之174
硫酸每吨 31.00 41.00 百分之32
锡每磅 2.18 4.49 百分之106
铜每磅 .60 .86 百分之43
铝块每磅 .25 .33 百分之32
锌每磅 .21 .35 百分之67
汽油每加仑 .14 .28 百分之100
燃油每加仑 .11 .23 百分之109
[第25页的图片]
促成短缺的主要因素
人口爆炸
对工业化的着重
原料枯竭
更高的期望
政治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