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統治權衡功過
第1部分:檢討政府
1989年歐洲所發生的戲劇性政治轉變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把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政府問題之上。一本時事雜誌指出:“1989年會永誌人心,但人不是記得這是東歐轉變的年份,而是記得這是我們認識了40年的東歐結束的年份。”
美國國務院負責制定政策的官員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看法甚至更進一步。最近他寫道:“我們正在目擊的,也許不只是冷戰結束,或者戰後歷史某一段特定時期的過去,而是目擊一段歷史的結束:人類意識形態進程的終點。”
這個看法雖頗有商榷餘地,卻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上。例如,我們可以怎樣評定過去多個世紀以來的人為統治呢?人類已達到可以説是“一段歷史的結束”的時候了嗎?各政府的前途究竟怎樣?這些未來事件對我們各人有甚麽影響?
人民對政府有甚麽感覺
千千萬萬的人民顯然對自己的政治領袖大感失望。有這樣感覺的不單是住在歐洲的人,其實各處的人民在不同程度上也有同感。例如,且讓我們看看拉丁美洲的各國。
一本著名的德國商業雜誌把當地在1988年年終的政治情況描述為“一塌糊塗”。這本雜誌接着解釋説:“阿根廷的……經濟正分崩離析。巴西快陷於無法控制的境地。秘魯已窮途末路。烏拉圭正勉強渡過難關。厄瓜多爾正力圖應付無可否認的緊急情勢。哥倫比亞和委内瑞拉……正竭力維持岌岌可危的民主傳統。在墨西哥,衆所周知50年來一直由一個政黨執政的穩定局勢……正在解體。剛過去的1980年代被人稱為‘失落的10年’。”
在某些地方,政界人士受歡迎的程度已降到歷來最低點。奧地利有一項調查,要求人民按照聲望次序列出21種職業,他們把政界列為第19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舉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接受訪問的百分之62公民承認對政界人士沒有甚麽信心。
波恩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所長伯格勒(Reinhold Bergler)教授警告道:“青年人正站在棄絶國家、政治以及政界人士的邊緣。”他説在青年人當中,有百分之46認為政客是“信口開河的人”,百分之44認為他們十分腐化。
一位美國民意測驗家在1970年代寫道:“許多人相信(政治)程序對人民漠不關心,而且毫不忠實,所以選民根本不能用這種方法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因此在美國,覺得政客“並不真正在乎有甚麽事發生在你身上”的人數由1966年的百分之29持續增長到1980年代的百分之58。德國報章《斯圖加特新聞》認為這樣的評價是有根據的,説:“有太多政客先顧及自己的利益,然後才在可能的時候顧及選民的利益。”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政治冷感正與日俱增。1980年,美國只有百分之53的合格選民前往投票。據報這是第5個連續的投票率低點。到1988年,投票的人數降到只有百分之50。
政客承認這個難題。一位知名的世界領袖承認:“政治生涯……非常虛偽。”他解釋原因説:“人必須虛偽才可以得到職位,才可以保有職位。”説這話的是誰呢?前任美國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鑑於減短他總統任期的醜聞事件,很少人會懷疑他對政場的内幕知道得很清楚。
政治的缺點使忠實的人懷疑是否有可能建立好政府。完全沒有政府反會更好嗎?問題的解答是在於‘不要政府’嗎?
[第4頁的附欄]
“缺乏智慧的領導,全民就潰敗。”——箴言11:14,《當代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