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巴拿巴
“安慰之子”
大数城的扫罗离开耶路撒冷三年后又回来了,他很渴望见到亲爱的弟兄姐妹,四处寻找他们。(加拉太书1:15-19)虽然他已经判若两人,但很多人还是很难相信一个曾经迫害基督徒的人竟然会成为基督徒。这时,一个勇敢而体恤人的弟兄向他伸出了援手,这个弟兄就是巴拿巴。
耶路撒冷的弟兄姐妹都很怕扫罗,不敢接待他,巴拿巴却主动伸出援手
圣经说,巴拿巴的本名是约瑟,弟兄们给他取了别名叫巴拿巴,意思是“安慰之子”,因为他总是把握机会去安慰和帮助别人。比如公元33年五旬节后不久,巴拿巴卖了自己的地,把钱捐给需要的弟兄姐妹。大约公元36年的时候,扫罗来到耶路撒冷,大家都很怕他,巴拿巴却“来帮助他,带他去见使徒”,把扫罗介绍给他们。两人就这样成了朋友。
扫罗在耶路撒冷热心传道,有些犹太人愤怒若狂,想除掉他。弟兄们听说了,赶紧让他回老家大数城。大约九年后,叙利亚的安提阿有很多人归信,巴拿巴被派去鼓励当地的会众。为什么派他呢?因为“巴拿巴是个良善的人,充满神圣力量和信心”。后来归信的人越来越多,巴拿巴就去大数,找他的朋友扫罗来帮忙。这两位经验丰富的弟兄并肩工作、热心传道,还组织赈济活动,把救援物资运送到犹地亚的各群会众。
巴拿巴和扫罗回到安提阿,又被派去别的地方传讲好消息,此后扫罗就改名为保罗。这段旅程中,他们多次经历危险。在以哥念,反对他们的犹太人想用石头打死他们。他们明智地选择离开,去了路司得。那里的人一开始把他们当作神明,但从安提阿和以哥念追来的反对者煽动民众,人们的态度就突然转变,开始用石头打保罗。他们以为保罗死了,就把他拖出城外。当地的弟兄姐妹找到保罗的时候,发现他还活着,不但能站起来,还能自己走回城里。看到保罗没有大碍,巴拿巴一定松了口气。第二天他们离开了路司得,但不久后,两人又回来鼓励弟兄姐妹。他们多么勇敢啊!
巴拿巴和保罗一起经历过许多艰辛,也有许多美好的收获,但后来他们的关系受到了考验。发生了什么事呢?计划下一次传道旅程的时候,巴拿巴坚持要带表弟马可,但保罗不同意,因为上次马可中途离开了。双方都不愿意让步,还“激烈地争执起来”,结果就分道扬镳了。
巴拿巴会一直生保罗的气,还是会原谅他呢?在这种情况下,做对的事需要勇气。发生分歧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怀恨在心,说别人的坏话,甚至跟弟兄姐妹断绝来往。如果要克服这种倾向,维护跟上帝以及跟弟兄姐妹的关系,勇气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两人发生了争执,但这没有妨碍他们热心为耶和华服务。巴拿巴带着马可去塞浦路斯,在那里继续传道。保罗则带着西拉踏上了第二次传道旅程,在上帝的帮助下取得了很多成果。
巴拿巴和保罗后来和好了吗?当然!虽然他们各自忙于传道工作,但还是朋友。保罗写信提到巴拿巴时总是称赞他,例如说巴拿巴跟自己一样亲手工作、自食其力,没有加重弟兄姐妹的负担。(哥林多前书9:6)保罗也没有一直生马可的气。在另一封信里,他请弟兄姐妹好好接待“巴拿巴的表弟”马可。(歌罗西书4:10,11)巴拿巴是名副其实的安慰之子,他继续传讲好消息,带给别人安慰。他也肯定给了马可很好的培训,下一章我们会看看马可的故事。
读读相关经文:
想一想:
为什么说巴拿巴是个勇敢的人?
一起挖宝藏
1.根据摩西法典,利未族人在以色列不会分到产业。为什么巴拿巴拥有土地呢?(民数记18:20;使徒行传4:36,37;《守》1998/4/15刊20页4段脚注)
2.为什么巴拿巴也被称为“使徒”?(使徒行传14:14;《洞悉》巴拿巴:3段)
3.巴拿巴和保罗在塞浦路斯遇到一个叫士求·保罗的人。使徒行传说他是“行省总督”,这个头衔准确吗?(使徒行传13:7,12;《洞悉》塞浦路斯:7段)图A
Bank of Cyprus Cultural Foundation Collection
图A:塞浦路斯出土的一枚钱币,一面是跟保罗和巴拿巴同时代的罗马皇帝克劳狄的头像,另一面提到当地的行政长官,称之为“行省总督”
4.为什么路司得人要向巴拿巴和保罗献祭?(《作见证》97页附栏)
学以致用
巴拿巴待人慷慨,我们可以怎么向他学习?
虽然第一次传道旅程起初看来是巴拿巴带头的,但后来保罗担起了更多职责,巴拿巴却没有嫉妒。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效法他的榜样?图B
图B
你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效法巴拿巴的勇气?
放眼全局
关于耶和华,我从巴拿巴的经历学到什么?
这段记载跟上帝对地球和人类的旨意有什么关系?
耶和华选择巴拿巴跟耶稣一起统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了解更多
巴拿巴和保罗的经历说明,个性不同的人也可以合作得很好。
弟兄们可以怎么像巴拿巴和保罗那样解决分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