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mwbr19 04月 1-10页
  • 《传道与生活聚会手册》参考资料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传道与生活聚会手册》参考资料
  • 传道与生活聚会手册参考资料——2019年
  • 小标题
  • 4 月1-7日
  •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前书7-9章
  • 《独身——一个宝贵的恩赐》
  • 《守》2011/1/15刊17页3段
  • 《善用独身的日子》
  • 《守》2008/7/15刊27页1段
  • 《哥林多前书和哥林多后书经文选讲》
  • 《守》1996/10/15刊12页14段
  • 《独身向人打开专心服务的机会》
  • 挖掘属灵宝石
  • 《上帝的爱》220-221页
  • 附录
  • 《守》2000/7/15刊31页2段
  • 《你能够在一个不道德的世界里保持贞洁》
  • 经文朗读
  • 4月8-14日
  •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前书10-13章
  • 《耶和华是信实的》
  • 《守》2017.02刊29-30页
  • 《读者来函》
  • 使徒保罗曾说,耶和华“必不让你们受引诱超过你们能忍受的”。(哥林多前书10:13)这是说,耶和华会事先评估我们能忍耐到什么程度,再决定要让我们经历什么考验吗?
  • 挖掘属灵宝石
  • 《守》2004/4/1刊29页
  • 《读者来函》
  • 哥林多前书10:8说,以色列人因犯了淫乱,一天就死了2万3000人,但为什么民数记25:9说当时死了2万4000人?
  • 《守》2015/2/15刊30页
  • 《读者来函》
  • 基督徒女子主持圣经讨论时,如果有男传道员在场,这个女子应该蒙头吗?
  • 经文朗读
  • 4 月22-28日
  •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前书14-16章
  • 《对众生来说,将来“上帝就是一切”》
  • 《守》1998/7/1刊21页10段
  • 《死亡要归于无有》
  • 《王国统治》237页21段
  • 《王国实现上帝对地球的旨意》
  • 《守》2012/9/15刊12页17段
  • 《千年和平,永享安泰!》
  • 挖掘属灵宝石
  • 《守》2012/9/1刊9页的附栏
  • 《使徒保罗有没有禁止妇女发言?》
  • 《洞悉上》191页
  • “不能朽坏”
  • 经文朗读
  • 4 月29日-5月5日
  •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后书1-3章
  • 《耶和华——赐一切安慰的上帝》
  • 《守》2017.07刊13页4段
  • 《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
  • 《守》2017.07刊15页14段
  • 《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
  • 挖掘属灵宝石
  • 《守》2016.04刊32页
  • 《读者来函》
  • 每个受膏基督徒从上帝得到“信物”和“印记”是什么意思?(哥林多后书1:21,22)
  • 《守》2010/8/1刊23页
  • 《你知不知道?》
  • 使徒保罗谈及的“凯旋队伍”到底是什么?
  • 经文朗读
传道与生活聚会手册参考资料——2019年
mwbr19 04月 1-10页

《传道与生活聚会手册》参考资料

4 月1-7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前书7-9章

《独身——一个宝贵的恩赐》

(哥林多前书7:32)我希望你们无所挂虑。没有结婚的男人是为主的事挂虑,想得主的喜悦。

《守》2011/1/15刊17页3段

《善用独身的日子》

3 比起已婚的人,独身的人通常有更多的私人时间和更大的个人自由。(哥林多前书7:32-35)他们可以善用独身的优势,扩大神圣职务,开阔交往圈子,关心更多人,更加亲近耶和华。不少基督徒都看出独身的益处,决定过独身生活至少一段日子。有些基督徒起初可能没打算过独身生活,但后来环境改变了,于是重新衡量自己的环境。他们祷告求耶和华指引,看出凭着耶和华的帮助,自己也能拿定主意保持独身。他们接受环境的变化,选择过独身生活。(哥林多前书7:37,38)

(哥林多前书7:33,34)已婚的男人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得妻子的喜悦,34 这样他就分心了。没有结婚的妇人和保持独身的处女是为主的事挂虑,要身心圣洁。可是已婚的妇女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得丈夫的喜悦。

《守》2008/7/15刊27页1段

《哥林多前书和哥林多后书经文选讲》

7:33,34 已婚男女所挂虑的“世上的事”是指什么?保罗所指的,是已婚的基督徒必须料理的日常事务,例如供给家人食粮、衣着、居所。“世上的事”不是指这个世界的恶事,因为这些坏事是基督徒必须摒弃的。(约翰一书2:15-17)

(哥林多前书7:37,38)可是人如果心里拿定主意,不是迫不得已,而是自主自愿,心里决定要保持独身,就做得好了。38 所以,放弃独身生活而结婚的人做得好,保持独身而不结婚的人做得更好。

《守》1996/10/15刊12页14段

《独身向人打开专心服务的机会》

14 独身的基督徒如果利用自己的独身情况去追求自私的目标,就不能说是比已婚的基督徒做得“更好”了。这样的人保持独身并不是“为了天上的王国”,而是为了个人的理由。(马太福音19:12)未婚的男女应当“为主的事挂虑,要赢得主的认可”,以求“恒常侍候主,不致分心”。由于独身,他们能够专心为耶和华及基督耶稣服务。未婚的基督徒男女惟独这样做,才可以说是比已婚的基督徒做得“更好”。

挖掘属灵宝石

(哥林多前书7:11)如果真的离开了,就该安于现状,不再结婚,不然就跟丈夫重修旧好。丈夫也不该离开妻子。

《上帝的爱》220-221页

附录

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虽然配偶没有犯淫乱,有些基督徒还是决定跟配偶分居或离婚。圣经就这些情况规定,离开配偶的人“该安于现状,不再结婚,不然就跟丈夫重修旧好”。(哥林多前书7:11)处于这种情况的基督徒没有自由另找对象结婚。(马太福音5:32)有些人认为以下几个极端情况足以成为分居的理由,现在让我们看看。

• 丈夫故意不养家 丈夫有能力养家,却不维持家人的生活,以致家人生活贫困,缺乏必需品。圣经说:“人不照顾……自己家里的人,其实就等于否认信仰,比不信的人更不好。”(提摩太前书5:8)如果丈夫坚决不养家,妻子为了保障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可以考虑依法跟丈夫分居。当然,如果身为基督徒的丈夫被指控不肯养家,长老就要仔细了解情况。不肯养家的基督徒可能最终被会众开除。

• 身体受到极端的虐待 虐待配偶的人可能会伤害配偶的健康,甚至危害配偶的生命。如果虐待配偶的人是基督徒,会众的长老就应当查清事实。基督徒经常发烈怒和惯用暴力,足以被会众开除。(加拉太书5:19-21)

• 属灵生命受到极大危害 不信上帝的人可能经常试图制止信主的配偶参与正确的崇拜,甚至不断试图迫使配偶在某方面违反上帝的诫命。为了“服从上帝而不是服从人”,属灵生命受危害的基督徒可能不得不考虑,依法跟配偶分居是不是惟一的出路。(使徒行传5:29)

(哥林多前书7:36)可是人如果认为自己不宜保持独身,又过了年华方盛的时期,认为应该结婚,就可以随自己的心愿去做,这不是犯罪,只管结婚好了。

《守》2000/7/15刊31页2段

《你能够在一个不道德的世界里保持贞洁》

由于这缘故,年轻人不应一开始感到性冲动,就匆匆结婚。婚姻要求人作出承担,只有成熟的人才能履行这样的承担。(创世记2:24)在“年华方盛”的时候,人的判断力常会受到旺盛的性欲所歪曲。所以较好的做法是,等这段时期过去之后才考虑结婚。(哥林多前书7:36)如果一个成年人想结婚,只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偶就做出苟且的事来,那是多么不智和可耻!

经文朗读

(哥林多前书8:1-13)关于祭过偶像的食物,我们知道我们都有知识。可是知识叫人自高自大,只有爱心才能强化人。2 如果有人自以为得了什么知识,那么,他应该认识的,就其实还没有认识。3 可是人如果爱上帝,上帝就认识这个人。4 关于吃祭过偶像的食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了什么,也知道真神只有一位。5 虽然天上地上都有称为“神”的,正如那许多“神”,许多“主”,6 我们却只有一位真神,就是天父。万物都源于他,我们也为了他而存在。另外只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通过他而有的,我们也是通过他而有的。7 不过,不是人人都认识这一点。有些人从前拜惯偶像,现在还以为吃这种食物就等于吃祭偶像的东西。他们的良心既然软弱,就受玷污了。8 其实食物不能叫上帝嘉许我们。我们不吃并没有什么不对,吃了也没什么可嘉。9 只是你们要时刻留意,免得你们这个权利竟成了软弱的人的绊脚石。10 你这么有知识,如果让软弱的人看见你在偶像的殿里坐席,难道他不会因此良心麻木,就放胆吃祭偶像的食物吗?11 基督曾经为这个软弱的人而死,你的知识却毁了这个弟兄。12 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了。13 所以,如果食物使我的弟兄失足,我就干脆不再吃肉,免得使我的弟兄失足。

4月8-14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前书10-13章

《耶和华是信实的》

(哥林多前书10:13)你们所受的引诱,无非是人普遍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让你们受引诱超过你们能忍受的。在你们受引诱的时候,他必打开出路,使你们能忍耐得住。

《守》2017.02刊29-30页

《读者来函》

使徒保罗曾说,耶和华“必不让你们受引诱超过你们能忍受的”。(哥林多前书10:13)这是说,耶和华会事先评估我们能忍耐到什么程度,再决定要让我们经历什么考验吗?

▪ 如果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一位弟兄在儿子自杀后问道:“耶和华是不是早就认定我和妻子能承受儿子自杀的伤痛呢?难道是因为这样,耶和华才让这场悲剧发生吗?”有没有合理的证据显示,耶和华以某种方式操控我们的生活呢?

我们深入了解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0:13所说的话,就能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任何经文表明耶和华会事先评估我们能忍耐到什么程度,并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让我们经历什么考验。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将分析四个理由。

第一,耶和华给人自由意志。耶和华希望我们自己选择要过怎样的生活。(申命记30:19,20;约书亚记24:15)如果我们选择事奉上帝,就能受他指引。(箴言16:9)但如果我们不听从上帝,就要自己承担后果。(加拉太书6:7)如果耶和华早已决定我们会经历哪些考验,那么他给人自由意志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耶和华容许我们面对“不能预见的遭遇”。(传道书9:11)人如果在不适当的时候处于不适当的地方,就可能遭遇不幸。耶稣曾提到一座塔楼倒塌压死了18个人,并指出这场悲剧不是上帝造成的。(路加福音13:1-5)既然如此,认为耶和华早已决定谁会死于意外,这样的看法合理吗?

第三,关于人是否能坚守忠义,我们都受到质疑。撒但质疑所有崇拜耶和华的人一旦遇到考验,就不会继续忠于耶和华。(约伯记1:9-11;2:4;启示录12:10)另外,撒但指控人事奉上帝是因为有利可图。如果耶和华认为我们无法忍受某些难题,就让我们免受这些考验,这不就使撒但的指控更站得住脚吗?

第四,耶和华没有必要预知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如果上帝要选择让人面对什么考验,这表示上帝一定需要知道未来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可是,这样的看法并不符合圣经。上帝确实能预知未来。(以赛亚书46:10)但圣经的记载显示,他会选择要预知未来的哪些事。(创世记18:20,21;22:12)耶和华能完美地掌控自己预知未来的能力,同时也尊重人有选择的自由。(申命记32:4;哥林多后书3:17)

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保罗的话呢?他说:“上帝……必不让你们受引诱超过你们能忍受的。”保罗谈及的时间点,不是考验发生前,而是在考验发生期间。保罗的话强调,不论我们遭遇什么考验,只要我们信赖耶和华,耶和华一定会扶持我们。(诗篇55:22)保罗的话有什么根据呢?请留意以下两点。

首先,我们经历的考验“无非是人普遍受的”。我们所经历的考验,是其他人普遍遭遇过的。我们在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耶和华,就有能力忍受考验。(彼得前书5:8,9)保罗说出哥林多前书10:13的话之前,先讲述了以色列人在旷野经历的考验。(哥林多前书10:6-11)这些考验是一般人都经历过的,而且对忠心的以色列人来说,这些考验并不是他们无法忍受的。保罗在这段记载四次提到“有些人”不服从上帝,这些人不再信赖上帝,结果顺着私欲而屈服在引诱之下。

其次,“上帝是信实的”。圣经里关于上帝和他子民相处的记载证明,耶和华会向“爱他守他诫命的”人显忠贞之爱。(申命记7:9)此外,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耶和华是信守诺言的上帝。(约书亚记23:14)因此爱他和服从他的人在遭遇困境时,可以对耶和华的保证有信心:(1)不论是什么样的考验,耶和华都不会让它发展到人无法忍受的程度;(2)他一定会为我们“打开出路”。

耶和华怎样帮助信赖他的人,在考验下为他们打开出路呢?保罗说:“他[耶和华]必打开出路,使你们能忍耐得住。”虽然耶和华能轻易除去我们的考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为我们“打开出路”的方式,就是提供我们所需的帮助,使我们在考验下忍耐得住。耶和华会提供哪些帮助呢?

▪ 圣经说:“我们遭遇各样患难的时候,上帝都安慰我们。”(哥林多后书1:3,4)耶和华会运用他的话语、圣灵以及忠信睿智的奴隶提供的属灵粮食,使我们的思想、内心和情绪平静下来。(马太福音24:45;约翰福音14:16;罗马书15:4)

▪ 他会用圣灵引导我们。(约翰福音14:26)我们遭遇考验时,圣灵会帮助我们想起圣经的记载和原则,让我们以智慧行事。

▪ 他差天使为我们效力。(希伯来书1:14)

▪ 他会通过弟兄姊妹的言行,帮助我们“坚强起来”。(歌罗西书4:11)

我们可以从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0:13所说的话,得出什么结论呢?不论我们经历怎样的考验,都不是耶和华选择或决定的。然而只要我们全心信赖耶和华,就可以肯定他绝不会让考验发展到我们无法忍受的程度,他一定会为我们打开出路。有这样的保证,真令我们感到安慰!

(哥林多前书10:13)你们所受的引诱,无非是人普遍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让你们受引诱超过你们能忍受的。在你们受引诱的时候,他必打开出路,使你们能忍耐得住。

(哥林多前书10:13)你们所受的引诱,无非是人普遍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让你们受引诱超过你们能忍受的。在你们受引诱的时候,他必打开出路,使你们能忍耐得住。

挖掘属灵宝石

(哥林多前书10:8)我们不要淫乱,像他们有些人淫乱,一天就死了二万三千人;

《守》2004/4/1刊29页

《读者来函》

哥林多前书10:8说,以色列人因犯了淫乱,一天就死了2万3000人,但为什么民数记25:9说当时死了2万4000人?

两节经文的数字有所出入,是有几个可能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当天的实际死亡人数在2万3000到2万4000之间,因此经文的数字是舍去了尾数,取较大或略小的整数。

请也考虑另一个可能。在古代,哥林多城以荒淫放荡而臭名远播。因此使徒保罗提及以色列人在什亭的悲惨下场,让哥林多城的基督徒引以为诫。他写道:“我们不要淫乱,像他们有些人淫乱,一天就死了二万三千人”。保罗所指的,是犯了淫乱而被耶和华处死的人,人数有2万3000。(哥林多前书10:8)

可是民数记25章说,“以色列人归附琵珥山的巴力神,耶和华就向以色列人发怒”。上帝命令摩西“把民众的首领全都抓来”,把他们处死。于是,摩西吩咐审判官执行这项命令。最后,非尼哈迅速行动,把那个带着米甸女人进了帐幕的以色列人杀死。这样,“灾殃在以色列人当中止住了”。有关报道的结尾说:“因灾殃而死的,共二万四千人。”(民数记25:1-9)

民数记所提及的数字显然包括被审判官处死的“民众的首领”,以及直接被耶和华所杀的以色列人。被审判官处死的民众首领很可能有一千人,所以在当天死去的总共有二万四千人。这些民众的首领或者是犯了淫乱,或者是参与了不洁的崇拜,或者是容忍人民作恶,总之都是由于“归附琵珥山的巴力神”而犯了罪。

关于“归附”这个词语,一本圣经参考书指出,这个词语可指“依附于某人”。以色列人是献了身给耶和华的民族,但他们竟然“归附琵珥山的巴力神”,这就破坏了他们跟上帝的特殊关系。这事以后大约七百年,耶和华通过何西阿先知论及以色列人说:“他们追随琵珥山的巴力神,把自己奉献给可耻的神祇,使自己像他们所爱的偶像一样可憎。”(何西阿书9:10)凡行这些恶事的人,都该遭受上帝惩罚。有鉴于此,摩西提醒以色列人:“耶和华怎样处理琵珥山巴力神的事,你已经亲眼看见。凡跟随琵珥山巴力神的人,你的上帝耶和华都从你那里消灭了。”(申命记4:3)

(哥林多前书11:5,6)女人祷告或说预言如果不蒙头,就是羞辱自己的头,像剃了头一样。6 女人不蒙头,倒不如剪掉头发。既然女人剪发或剃头是丢脸的事,女人就该蒙头。

(哥林多前书11:10)所以,女人该为了天使的缘故把顺服权柄的标记戴在头上。

《守》2015/2/15刊30页

《读者来函》

基督徒女子主持圣经讨论时,如果有男传道员在场,这个女子应该蒙头吗?

▪ 《守望台》2002年7月15日刊“读者来函”曾指出,姊妹主持圣经研究,如果有受了浸的弟兄在场,或者姊妹跟未受浸的男传道员一起教导人学习圣经,就要蒙头。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看出修正以往的观点是恰当的。

姊妹主持圣经研究时,如果她的传道同伴是个受了浸的弟兄,姊妹就必定会蒙头,表明她尊重耶和华在会众里设立的领导权安排,因为她正做着本该由弟兄负责的教导工作。(哥林多前书11:5,6,10)当然,如果弟兄符合资格也胜任的话,姊妹可以请他主持这个圣经讨论。

另一方面,如果陪同姊妹主持圣经研究的男传道员还未受浸,又不是她的丈夫,圣经就没有规定姊妹要蒙头。不过,有些姊妹可能由于良心缘故,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也蒙头。

经文朗读

(哥林多前书10:1-17)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从前我们的祖宗全都在云下穿过红海,2 在云和海的包围下受浸归于摩西,3 吃过同样的灵粮,4 喝过同样的灵水。他们所喝的水,出自那伴随他们的属灵磐石。磐石所指的,就是基督。5 可是他们大多数人都不蒙上帝悦纳,结果都死在旷野里。6 这些事成了我们的鉴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像他们贪恋的;7 也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有些人拜偶像,正如经上记着说:“人民坐下吃喝,起来玩乐。”8 我们不要淫乱,像他们有些人淫乱,一天就死了二万三千人;9 也不要试探耶和华,像他们有些人试探他,就被蛇咬死了;10 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些人发怨言,就被灭命的消灭了。11 他们遭遇的这些事都成了鉴戒,并且记在经上,警戒我们这些到了这个制度终结的人。12 所以,自以为站得稳的可要当心,免得跌倒。13 你们所受的引诱,无非是人普遍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让你们受引诱超过你们能忍受的。在你们受引诱的时候,他必打开出路,使你们能忍耐得住。14 所以,亲爱的弟兄,你们要远避拜偶像的事。15 我把你们当做明辨事理的人才这样说话。我的话你们自己判断吧。16 我们感谢以后所传的感恩之杯,不是象征一同领受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掰的饼,不是象征一同领受基督的身体吗?17 饼只有一个,所有人都分享同一个饼,所以,我们人数虽多,仍然只是一个身体。

4 月22-28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前书14-16章

《对众生来说,将来“上帝就是一切”》

(哥林多前书15:24,25)以后就到了终结。那时候,他把所有执政的、当权的、有能力的都消灭了,就把王国交还给他的父上帝。25 因为基督要作王,直到上帝把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

《守》1998/7/1刊21页10段

《死亡要归于无有》

10 “终结”就是指基督千年统治的末了,那时耶稣会谦卑、忠贞地把王国交还给他的上帝和天父。(启示录20:4)上帝定意要“把一切都在基督里重新聚集起来”,届时上帝这项旨意就完全实现了。(以弗所书1:9,10)可是,基督会首先把敌挡上帝旨意的“一切政权、一切权柄和力量”铲除。这并不仅是指哈米吉多顿所带来的毁灭而已。(启示录16:16;19:11-21)保罗说:“[基督]必定作王,直到上帝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为止。最后的仇敌——死亡——要归于无有。”(哥林多前书15:25,26)不错,他要把亚当遗传下来的罪和死亡彻底消除。当然,那时上帝必然已将死者复活过来,于是“纪念墓”就变成空空如也了。——约翰福音5:28。

(哥林多前书15:26)连死亡这最后的仇敌也必被消灭。

《王国统治》237页21段

《王国实现上帝对地球的旨意》

21 现今,有罪的人除了会生病,还会死。那么,人能摆脱死亡的魔掌吗?死亡是我们的“最后的仇敌”。(哥林多前书15:26)不完美的人在死亡面前都显得无能为力。可是,死亡绝不是耶和华的对手。以赛亚预告:“他必永远吞灭死亡。至高主宰耶和华要擦去所有人脸上的眼泪”。(以赛亚书25:8)你能想象这个预言应验后的情景吗?再也没有葬礼和坟墓,也不会有人伤心流泪。我们只会因快乐和感动而流泪。当看到耶和华实现他的应许,复活死去的人时,我们一定会激动万分,喜极而泣。(请读以赛亚书26:19)最后,死亡所造成的一切伤痛都会被抚平。

(哥林多前书15:27,28)因为上帝“使一切都顺服在他的脚下”。这里说“一切都顺服”,自然不包括使一切都顺服基督的上帝。28 到一切都顺服了他,那时候,儿子也要顺服使一切都顺服儿子的上帝。这样,对众生来说,上帝就是一切。

《守》2012/9/15刊12页17段

《千年和平,永享安泰!》

17 关于基督的千年统治所带来的辉煌结局,用以下的话来描述再贴切不过了:“对众生来说,上帝就是一切。”这是什么意思呢?回想在伊甸园的时候,完美的亚当和夏娃都属于耶和华融洽和睦的宇宙大家庭。至高主宰耶和华直接统治天使和人。他们能够个别地跟耶和华沟通,崇拜他,并蒙他赐福。那时,对众生来说,上帝就是一切。

挖掘属灵宝石

(哥林多前书14:34,35)妇女在会众里该静默,因为她们不可以发言立论,倒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一样。35 妇女要学什么,就该在家里问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众里发言立论是失礼的。

《守》2012/9/1刊9页的附栏

《使徒保罗有没有禁止妇女发言?》

使徒保罗说:“妇女在会众里该静默”。(哥林多前书14:34)为什么他这样说呢?他是不是轻看妇女,认为她们思想肤浅呢?不是的。他多次提到,妇女可以教导人认识有益的事。(提摩太后书1:5;提多书2:3-5)在给哥林多基督徒的信中,保罗不单劝妇女保持静默,同时也劝那些能说外语和预言的人,要在别的信徒发言时保持静默。(哥林多前书14:26-30,33)看来,有些基督徒妇女因为认识真理而十分兴奋,以至仿效了当时一般人的做法,在聚会期间提出问题,打断讲者的话。为了保持聚会期间的秩序,保罗鼓励妇女如果有疑问,“就该在家里问丈夫”。(哥林多前书14:35)

(哥林多前书15:53)这必朽的,要变成不朽的。这必死的,也要变成不死的。

《洞悉上》191页

“不能朽坏”

跟耶稣一同承受王国的人在复活的样式上跟耶稣相似,不仅意味着他们复活成为灵体,得享永生,也意味着他们获赐不死的生命和不能朽坏的身体。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42-54清楚指出,这些基督徒曾以必朽的血肉之躯活在世上,忠心事奉上帝,然后死去;现在却得着一个灵的身体,是不能朽坏的。由此可见,不死跟不朽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不死是形容他们享有怎样的生命,即无穷无尽、不能毁灭的生命;不朽是形容上帝赐给他们的身体有什么特性,就是不能朽坏或腐烂的。看来上帝让这些人可以自给自足,不假外求,不像其他受造物(包括天使和人类)那样必须倚靠外界的能量才能生存。毫无疑问,这是上帝绝对信任他们的有力明证。然而,他们能独立存在,拥有不能毁灭的生命,不等于说他们不用服在上帝的权下,可以自行其是。刚刚相反,他们仍然要效法他们的元首耶稣基督,继续遵行上帝的旨意,听从天父的指引。(林前15:23-28;见不死的生命;尼发希,普绪克)

经文朗读

(哥林多前书14:20-40)弟兄们,你们在理解力上不要做小孩,在恶事上只管做婴孩。你们在理解力上要长大成人。21 律法上记着说:“耶和华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用外族人的口,对这族人说话。尽管这样,他们还是不听从我。’”22 可见,外语不是给信主的人做凭证,而是给不信主的人做凭证;预言不是给不信主的人做凭证,而是给信主的人做凭证。23 所以,全会众聚集起来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说外语,刚好有普通人或不信主的人进来,不是要说你们疯了吗?24 可是如果你们人人都说预言,刚好有不信主的人或普通人进来,他就受众人纠正,受众人仔细审断。25 他心里隐藏的事一旦显明了,他就必面伏于地,崇拜上帝,承认说:“上帝真的在你们当中。”26 弟兄们,那该怎么办呢?你们聚集起来的时候,有人献上诗篇,有人施行教导,有人传讲启示,有人说出外语,有人翻译外语。无论什么事,都要为强化人而做。27 有人要说外语,就只限两个人,或最多三个人,而且要轮流说,也要有人把话翻译出来。28 如果没有人翻译,他在会众里就该静默,只对自己和上帝说好了。29 另外,可以让两三个先知说话,其余的人要辨明他们所说的。30 如果在场有另一个人也得了启示,那先发言的人就该静默。31 你们所有人都可以轮流说预言,让大家学习,让大家受鼓励。32 先知发言的属灵恩赐,应该由先知自己控制。33 因为上帝不是要人混乱,而是要人和谐。按照各地圣民会众的常规,34 妇女在会众里该静默,因为她们不可以发言立论,倒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一样。35 妇女要学什么,就该在家里问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众里发言立论是失礼的。36 难道上帝的话语是从你们那里来的吗?难道只传到你们那里吗?37 如果有人自以为是先知,或自以为得了属灵的恩赐,他就该承认我写给你们的这些话,因为这是主的诫命。38 如果有人一无所知,他就必仍旧一无所知。39 所以,我的弟兄们,你们要继续热心追求说预言的恩赐,可是也不要禁止人说外语。40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按着安排去做。

4 月29日-5月5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后书1-3章

《耶和华——赐一切安慰的上帝》

(哥林多后书1:3)愿称颂归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他是慈悲的父亲,也是赐一切安慰的上帝。

《守》2017.07刊13页4段

《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

4 慈悲的天父也曾痛失亲爱的忠仆,例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和大卫王。(民数记12:6-8;马太福音22:31,32;使徒行传13:22)圣经清楚指出,耶和华热切期待复活忠仆的日子赶快来到。(约伯记14:14,15)到时,他们就能享有快乐的生活和完美的健康。另外,圣经也描述耶稣是耶和华“宠爱”的儿子。(箴言8:22,30)请想想,当耶稣在极度的痛苦中死去时,耶和华所承受的痛一定难以言喻。(约翰福音5:20;10:17)

(哥林多后书1:4)我们遭遇各样患难的时候,上帝都安慰我们,好叫我们能用他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遭遇各样患难的人。

《守》2017.07刊15页14段

《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

14 当然,我们可能不知道要跟心碎的人说什么才好。不过,箴言12:18谈到“明智人的舌”有如良药。有很多人发觉,参考《痛失亲者》册子里的建议能帮助他们知道怎么安慰别人。然而,最有效的方法通常是“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罗马书12:15)痛失丈夫的嘉比说:“只有泪水能表达我内心的感受。朋友们和我一起哭让我感到很安慰,因为我知道伤心的不是只有我。”

挖掘属灵宝石

(哥林多后书1:22)在我们身上盖了他的印,把将来美好安排的信物放在我们心里,那就是圣灵。

《守》2016.04刊32页

《读者来函》

每个受膏基督徒从上帝得到“信物”和“印记”是什么意思?(哥林多后书1:21,22)

▪ 信物:一本参考书说,在哥林多后书1:22里,译作“信物”的希腊语词是法律和商业的专业用语,意思是指头期款、定金或保证金,以保障拥有某样物品的合法权,或使合约具有法律效力。受膏基督徒得到“信物”,表示他们最后会收到全额款项,也就是说他们会得到上帝赐予的奖赏。这个奖赏就是哥林多后书5:1-5谈到的“穿上”不朽的身体,也包括他们会在天上享有不死的生命。(哥林多前书15:48-54)

另外,现代希腊语跟“信物”有关的语词可以指订婚戒指,这对受膏基督徒来说很贴切,因为他们会成为基督的新娘。(哥林多后书11:2;启示录21:2,9)

▪ 印记:在古代,印记的作用像签名,以表示所有权、合法性或协议。对受膏基督徒来说,他们得到圣灵“作为印记”,表明他们是属于上帝的。(以弗所书1:13,14)不过,这个印记还不是永久的。在受膏基督徒忠心至死前,或在大患难爆发前的某个时候,印记才会成为永久的记号。(以弗所书4:30;启示录7:2-4)

(哥林多后书2:14-16)感谢上帝,他时刻带领我们跟基督一起在凯旋队伍中游行,借着我们叫上帝的知识好比香气随处可闻。15 无论在将要得救的人当中,还是在走向灭亡的人当中,我们在上帝看来,都是基督的香气。16 对于走向灭亡的人,这是死亡的气味,导致死亡;对于将要得救的人,这却是生命的香气,使人得生。这样的事谁能胜任呢?

《守》2010/8/1刊23页

《你知不知道?》

使徒保罗谈及的“凯旋队伍”到底是什么?

▪ 保罗说:“上帝……带领我们跟基督一起在凯旋队伍中游行,借着我们叫上帝的知识好比香气随处可闻。无论在将要得救的人当中,还是在走向灭亡的人当中,我们在上帝看来,都是基督的香气。对于走向灭亡的人,这是死亡的气味,导致死亡;对于将要得救的人,这却是生命的香气,使人得生。”(哥林多后书2:14-16)

保罗在这里提到罗马人的一个习惯,就是为凯旋的将军举行庆祝游行,让这个战胜敌国的将军得到尊荣。游行期间,凯旋的将军和他的军队会接受群众的欢呼,而战俘、战利品和准备用来献祭的公牛也会在队伍当中。游行结束时,公牛会被宰杀献为祭物,很多战俘或许会在这个时候被处决。

保罗说,“基督的香气”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生命,对另一些人来说就意味着死亡。《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英语)说,保罗的这个比喻“很可能取材自罗马人的一个做法,就是夹道的群众会在游行队伍经过时烧香。在战胜的一方看来,这是一种胜利的香气,但这种气味却会令战俘想到自己可能快要被处决”。

经文朗读

(哥林多后书3:1-18)我们又在自我推荐吗?难道我们像某些人一样,要拿推荐信给你们,或拿你们的推荐信给人吗?2 你们就是我们的推荐信,写在我们心上,又是世人全都知道、全都读到的。3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由我们做仆人的写成,不是用墨写的,而是用永活上帝的灵写的,不写在石版上,而写在肉版上,就是写在心上。4 我们因基督而对上帝有这样的信心。5 这不是说我们凭自己就能胜任什么工作,其实我们胜任,全凭上帝。6 他使我们胜任为新约服务,不是为法典服务,而是为灵服务,因为法典定人死罪,灵却使人活着。7 再说,法典颁布的时候,有荣耀显现出来。尽管摩西脸上的荣耀终必消逝,以色列人还是不能注视他的脸。这套法典不过是刻在石上的文字,只能叫人死亡,尚且有荣耀,8 何况使人得圣灵的,不是该有更大的荣耀吗?9 如果定人有罪的法典也有荣耀,使人正义的就更有荣耀了。10 从前有荣耀的因现在这种更大的荣耀,就黯然失色。11 如果终必消逝的也带着荣耀颁布,永远长存的就更有荣耀了。12 所以,我们有这样的希望,就可以大大放胆发言,13 不必像摩西一样。当时摩西用帕子蒙脸,免得以色列人看着那终必消逝的荣耀渐渐失色。14 无奈他们思想迟钝。到今天宣读旧约条文的时候,同样的帕子还是没有揭去,因为要靠基督才能揭去。15 事实上,直到今天,每次宣读摩西的书的时候,还是有帕子盖在他们心上。16 可是人归附耶和华,帕子就除去了。17 耶和华是灵。耶和华的灵在哪里,哪里就有自由。18 我们各人脸上既然都揭去了帕子,像镜子一样反映出耶和华的荣耀,我们就要改变自己,成为相同的形像,越发反映出荣耀,就像耶和华是灵而显出荣耀一样。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