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3章注释
下午3点 直译“第九个小时”。(另见徒2:15的注释)
祷告的时候 看来,早晨和黄昏献祭的时候都会有人在圣殿祷告。(出29:38-42;30:7,8)根据路加福音1:10,“献香的时候”也是“民众……祷告”的时候。耶和华在提出跟每天献祭有关的指示时,吩咐大卫把祭司和利未族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尊崇、感谢、赞美上帝,这显然包括祷告。(代上16:4;23:30;代下29:25,26)由此可见,献香和祷告是密切相关的。(诗141:2;启5:8;8:3,4)在祷告的时候,民众通常会聚集在圣殿的院子里。当天过来的有些人可能是要请祭司帮助他们恢复洁净,但很多人只是为了来圣殿祷告和崇拜。(路2:22-38)按照拉比的传统说法,祭司们会通过抽签的方式,从还没在金坛上献过香的祭司中选出一个来献香,而这样的殊荣对祭司来说也许一生只有一次。选出来的祭司会庄重地走进圣所,而这时其他祭司、利未族人以及民众会在外面的各个院子里祷告。随着芬芳的香气冉冉上升,人们会继续默祷大约半个小时。(路1:9,10)接着,“祷告的时候”就会进入欢乐的尾声,祭司会祝福民众(民6:22-27),由利未族人组成的合唱团会唱出当周的那一天指定的赞美诗。
拿撒勒人 见可10:47的注释。
带领人……的领袖 译自希腊语词ar·khe·gosʹ,其基本意思是“首要的领袖”或“先行者”。这个词在圣经中出现过四次,每次都用来指耶稣。(徒3:15;5:31,译作“领袖”;来2:10,译作“带领……的领袖”;来12:2,译作“引领者”)这个词也可以指带路的人,例如开路者或先驱,他们会为后来的人预备道路。耶稣成为上帝和人之间的居间人,把人类带上通往永生的道路,他确实配称为“带领人得到生命的领袖”或“生命的先驱”。这个希腊语词也表示,这个先行者是正式受到任命以领袖的身份带领其他人的。(一个相关的希腊语词出现在徒7:27,35,译作“统治者”。)在本节经文,这个希腊语词还表示耶稣是上帝用来实现自己旨意的渠道。耶稣成为“对应的赎价”,让许多人得到救赎。(提前2:5,6;太20:28;徒4:12)他复活后,就能以大祭司和审判官的身份把赎价的价值发挥出来,让所有对赎价显出信心的人都有机会摆脱罪和死亡的辖制。因此,正是通过耶稣,死人复活一事才能实现。(约5:28,29;6:39,40)就这样,耶稣开拓了一条通往永生的道路。(约11:25;14:6;来5:9;10:19,20)虽然有些译本将“带领人得到生命的领袖”这个词组译作“生命之源”或“生命的创始者”,但圣经清楚表明这样描述耶稣并不正确。其实耶稣的生命和权力都源自上帝,他是受上帝任用的。(诗36:9;约6:57;徒17:26-28;西1:15;启3:14)
悔改……回头 译作“悔改”的希腊语词me·ta·no·eʹo可以直译为“改变想法”,指的是改变思想、态度或意向。在本节经文,“悔改”指一个人想要修复自己跟上帝的关系。有罪的人要是真心悔改,就会因自己以往的错误行径而深感懊悔,并且决心不再重蹈覆辙。(林后7:10,11;另见太3:2,8的注释)另外,真心悔改的人也会“回头”,离弃恶行,力求行事为人令上帝喜悦。译作“回头”的希伯来语动词(shuv)和希腊语动词(streʹpho或e·pi·streʹpho)都是指实际往回走,回去某个地方。(创18:10;50:14;得1:6;徒15:36)但在谈到人为了自己跟上帝的关系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时,这个词也可以指改邪归正,回到上帝身边。(王上8:33;结33:11;另见徒15:3;26:20的注释)
抹去 原文用的希腊语动词在词典里的定义是“擦掉”或“抹去”。圣经在谈到“擦掉”眼泪(启7:17;21:4)以及把名字从生命册“删去”(启3:5)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个希腊语词。在本节经文,这个词有“彻底除掉……以求不留任何痕迹”的意思。有些学者说,这个词让人想到把字迹抹去的画面。(参看歌罗西书2:14及脚注,同一个希腊语词在那里用来描述把法典上的字“抹去”或“擦掉”。)
耶和华会给你们带来安舒的时期 又译“安舒的时期会从耶和华面前来到”。根据现存的希腊语抄本,译作“从耶和华面前来到”的希腊语词组的直译是“从主面前来到”。(另见附录C)使徒行传3:17-22表明,这里的“主”指的不是耶稣,而是“派出……基督”的耶和华上帝。(徒3:20)意思为“主”的希腊语词(Kyʹri·os)也出现在使徒行传3:22,那里引用了申命记18:15,而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就出现在申命记那节经文的原文里。(另见徒3:22的注释)在《希伯来语经卷》,意思为“耶和华面前”的词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意思为“脸”的希伯来语词,另一个是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出34:24;士5:5;哀2:19;另见附录C3的简介和徒3:19)
时期 又译“指定的时候”。希腊语词kai·rosʹ(在本节经文里是复数,译作“时期”)可以指具有某些特色的时刻、“季节”或特定“时期”。(太13:30;21:34;可11:13)在圣经里,这个希腊语词用来指耶稣在地上开始传道职务的“指定的时候”(可1:15),以及耶稣牺牲生命的“指定的时候”(罗5:6)。这个词也用来指在上帝的安排或时间表里某个未来的时候或时期,特别跟基督回到我们这里的时候以及他的王国有关。(徒1:7;帖前5:1)
他必须留在天上 又译“天必须留住他”。看来,这指的是耶稣留在天上的时候,期间他在上帝的右边等待复兴的时代开始。(诗110:1,2;路21:24;来10:12,13)
复兴的时代 译作“复兴”的希腊语词是a·po·ka·taʹsta·sis,这个名词源自两个希腊语词:a·poʹ,意思是“再次”“重新”;ka·thiʹste·mi,字面意思是“制定”或“设立”。对应的动词在使徒行传1:6译作“复兴”。约瑟夫斯曾用a·po·ka·taʹsta·sis一词来指流放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故土一事。在纸莎草纸文献中,这个词指的是使建筑物得到修复、使产业物归原主或使账目收支恢复平衡。使徒行传3:21没有具体说明什么会复兴过来,因此要确定“一切都复兴”是什么意思,就必须研究上帝通过“古代圣先知”传达的信息。在《希伯来语经卷》里,先知们曾反复谈到复兴一事。耶和华通过这些先知承诺,他子民的土地会复兴过来,再次有人居住,土地变得肥沃,不受野兽和敌人侵扰。耶和华说,那片复兴过来的土地会像乐园一样!(赛65:25;结34:25;36:35)最重要的是,圣殿会重建,正确崇拜也会复兴。(赛2:1-5;弥4:1-5)圣经预告的复兴既指崇拜活动再次欣欣向荣,也指人们的生活环境再次变得美好。
耶和华 这里引用的经文是申命记18:15,在希伯来语原文里,经文出现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相当于英语的YHWH)。值得留意的是,在《七十子译本》的一份早期残片里(属于《福阿德纸莎草纸残片266号》),本节经文中上帝的名字是用方体希伯来字母书写的(即),夹在希腊字母之间。这份残片的年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另见附录A5)此外,《希腊语经卷》的一些希伯来语译本(即附录C4中的J7, 8, 10-12, 14-18, 20, 22-24, 28)在本节经文写的也是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因此,尽管现存的希腊语抄本在这里写的都是“主”(Kyʹri·os),我们还是有充分理由在正文中使用上帝的名字。(另见附录C)
谁 又译“任何人”,直译“任何普绪克”。希腊语词psy·kheʹ(普绪克,一些中文译本有时译作“灵魂”)在这里指的是人。(另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希腊语经卷》的一些经文说psy·kheʹ是会死的,是能够被毁灭的,本节经文就是一个例子。(另见雅5:20及脚注;太2:20;可3:4;路6:9的注释)